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园共育,搞好幼小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的又一次断乳期,做好大班家长工作,家园配合,为幼儿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搞好幼小衔接,是大班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 1.端正家长对幼儿入学的认识 家长在幼儿入学准备的问题上,往往存在着各种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认为人学前就应该让儿童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认为写得越多越好;有的认为教师一定要“严”字当头,对儿童的一些游戏不理解;有的家长不了解儿童特点,不善于引导和帮助,对幼儿的教育显得无所适从。大班教师要对家长的认识有较全面的了解,适时引导,使家长充分认识家园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和孩子一起欣赏卡通读物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卜卫什么是卡通读物?一些家长看了卡通读物,不屑地说,这是什么东西!但是,这真的是什么东西呢?台湾漫画家黄木村告诉我们,卡通“是一种超越一般规则定律的创造性美术图形”。卡通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可不是一般的超越。卡通...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感叹小学生课外知识贫乏,课余生活单调,少儿精品读物少,可为什么图书馆无人进,好书无人读呢?原因在于现在学校是一套教材打天下,各种竞赛满天飞,学生是否看课外书,很少有人关心和过问。有的家长看见子女在读课本、写作业就表扬,看见读课外书就批评,好像...  相似文献   

4.
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何在?魏吉凤学生不完成作业是个老问题了。老师说起这个问题时,往往是埋怨学生。有的找家长告状,有的罚写,有的训斥……看到这种情况,我常想,学生不完成作业,都能怪学生吗?经调查,责任确实不能全怪学生,主要还在教师方面。我们教师主要存在...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第二幼儿园的一期亲子班活动。每次大约有9位家长参与。其中,两位家长与教师互动、合作较好,孩子的注意力也相对较集中。其他家长有的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甚至不合作,还影响到别的家长的参与。家长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来亲子园究竟干什么?我们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问题提出后。引发了亲子园研究小组成员的思考。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指导家长的契机,决定通过家长互助小组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匡慧娟 《教书育人》2006,(11):32-33
做父母的常常会面对孩子的不良习惯,有的家长能及时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但有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束手无策;当校长犹如做父母,会不时的遇到教师的陋习,比如迟到、上班期间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等等。作为校长,该如何帮助教师改掉陋习,从而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初步调查及课堂观察、诊断,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学不少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死气沉沉,有的教师抱着学生基础这么差、家长不配合、学生难管理、“学生爱睡就睡”这种消极不负责任的课堂意识;有的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调控驾驭能力差;有的教师“职业倦怠”倾向严重。一心想着下海却又放不下“铁饭碗”等等。可想而知.此类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将会是怎样的一类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家长是天然的同盟者。但由于两者的教育立场、教育场所、教育时间、教育途径的不同,在教育儿童的整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上的分歧和行为上的差异。当问题存在于教师和家长中间时,做为老师,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家长如何为孩子选择美术读物?孩子绘画时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我孩子画轮廓时线条流畅,画面内容比较丰富,但是涂上颜色后画就乱了,怎么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幼儿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幼儿读物是早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媒介,笔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针对幼儿读物现状,对4所幼儿园,250名家长,5名书店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家长,读物市场能了解幼儿读物的教育功能,但多数把价值定位在“知识”上或“经济”上,幼儿园能配备幼儿读物,但是,与幼儿实际需要有些不符,幼儿读物形象单一,我国儿童缺少自己的卡通形象,装帧,价格与家长实际购买力有矛盾;电子读物冲击图书读物,大部分家长对幼儿读物现状持不满态度。  相似文献   

11.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12.
处于教育行业,天天听到的、思考的就是“怎样才算是个好教师呢?”领导?家长?学生?让所有人都说这真是一个好教师?那也是不现实的。领导喜欢的教师,家长未必认可;家长认可的教师,学生又不一定赞同。  相似文献   

13.
学校、家庭、社会配合和大德育工程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配合,但是学生家长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懂得一些教育规律,这类家长最能理解学校的举措,支持学校的工作,但这类家长人数较少;相当一部分家长太看重学生的分数,在这方面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编入了含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使题目数量关系变得复杂和迷离。有的教师对这类应用题认识不足,教学时或一掠而过,或浅尝辄止,降低了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这类应用题呢?1.题组对比,显示特征。以含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为依托,设计出相近、相似的应...  相似文献   

15.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一、家长座谈会召开中的问题⒈“两长”使家长产生厌烦情绪。一为…  相似文献   

16.
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喜欢独来独往,在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很少想到别人。他们与合群的孩子形成明显的对比:缺乏热情、活泼。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很难与人合作,很难适应社会。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倍加关注这类孩子,认真研究教育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使其健康成长。一、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是预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不合群性格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教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的不和谐形成的。家长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在全家和睦相处上:大人关心孩子,子女关心长辈…  相似文献   

17.
有的幼儿教师认为,现在小朋友上幼儿园,大多有家长接送,教师常能与家长见面,不要什么家庭访问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诚然,家长到园接送孩子,是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极好机会,但时间毕竟有限。更何况有许多情况从家长口中是难以了解到的。我园有个家长接送孩子都是匆匆来去,难得与教师说上几句话。原来他家曾有肝炎  相似文献   

18.
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文/戴向阳当幼儿家长指责教师或保育员过失的时候,教师或保育员或多或少有些想法。有的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委屈,便在家长面前发牢骚;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便不理睬家长。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部是不正确的。当遭到幼儿家长指责时,教师...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上了这么多年语文课,可最后字写得不好,句造得不通,作文错字连篇,就连课文读物也不爱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20.
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而家长却出于某种原因把玩具拿走了。这时.有的孩子不吭声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停。许多家长都喜欢前一类孩子,认为这类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后一种孩子却太“犟”,不听话.因此.常常遭到家长的斥责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