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农业产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而资金不足又是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突出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七大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彭信芳 《软科学》1998,(4):30-31,3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能不能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及转移...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988年11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在新的形势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9.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八十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量中的比重已达到60%—80%。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据中国农科院分析,1978—198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量中的约为35%。所以,要走向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就必须狠抓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目前这个水平上要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必须集中力量做好科技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同志10月14日到山东省农科院与农业专家座谈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建设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关键部分,水利建设发展任务艰巨.研究深化我国水利建设发展战略,有利于改良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本文从发展水利建设意义出发,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战略与规划.以便交流.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之基础,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小康难以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而目前摆脱农业困境,实现农业小康的关键就是依靠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社会功能的演变及其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耀 《资源科学》2009,31(6):950-955
农业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基础。我国传统农业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在维持社会经济、解决农民就业、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农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及提供家庭收入、社会福利替代、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经济发展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农业的社会功能依旧非常重要。解决农民就业、农村社会安定以及农民社会福利替代等问题将主要依靠农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解读农业的社会功能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健康发展以及由非贸易关注引发的农业保护问题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就。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并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截止1994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750亿元,粮食总产出约22.35亿吨,比“七五”增加1.9亿吨。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已达到4.5万亿元,城乡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些潜在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了出来,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尚面临七大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1998年中国农业增加值14599.6亿元,按可比价比1978年增加1.6倍,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8.1%降低到18.4%;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1978年的70.5%降低到49.8%;随之农村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由1978年的62.5%下降到38.9%.虽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不突破资源稀缺的制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七大矛盾不解决,将很难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及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昆 《中国软科学》2002,(3):125-12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发展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又是一个经济收益低、社会收益巨大的典型的风险性行业,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补偿制度,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战略目标,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开始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了配合农村深化改革和星火计划的实施,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82年起首先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设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蓝图中曾提出: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所以,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就我国目前来说,各类投资主体都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农业,我国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这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稳定发展农业的几点思考韩宝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发展农业,不仅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稳定农业、发展农业,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设施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施农业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是实现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我国设施农业科技发展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设施农业科技创新面临重大突破,因此,设施农业是提高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存和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进步,整个社会的国机民生都受农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现状入手,探讨了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从目前的关系提出我国农业发展在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