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核心,换流站控制系统的设计决定着整个直流输电系统的性能。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以直流背靠背挟流站为对象,在分析直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主要子控制系统-极控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对换流阀触发角和换流变压器抽头的协调控制。同时,为了满足系统过负荷状态下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以系统过负荷时间表征过负荷能力的过负荷监控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电动汽车能量稳定高效地回馈给智能电网,三相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提出改进的基于dq坐标系下的前馈解耦双闭环控制策略,使系统在单位功率因数下工作,减小并网过程中电流的冲击和谐波,改善控制效果。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分别建立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在电流环中引入电流前馈解耦。建立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逆变过程开关器件的脉冲信号、直流侧电压、交流侧电压与电流、谐波等,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高肇、兴安直流输电工程为例,对直流控制系统中因操作导致丢失功率的相关预防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模拟了直流输电系统在不同控制模式下进行极闭锁操作导致丢失功率的过程,分析了高肇、兴安直流现有控制逻辑的不足,通过和其它新建直流输电工程的控制逻辑进行对比,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是高压直流输电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对其线性化的实现。由于涉及到电路、数学和自控原理等多个学科,其相关理论较为复杂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开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的仿真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扰动分析法的本质。本文以高压直流整流侧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在MATLAB软件中建立高压直流整流侧系统小干扰动态模型的过程,并运用该模型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进行了仿真演示。  相似文献   

5.
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是中国第一条±800kV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工程.由于传输功率高,其稳定性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直流电流测量装置(CT)是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信号采集的重要模块,以2012年9月12日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一起单极闭锁事件为例,分析了CT装置对整个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对比考察了历次换相失败的历史电流数据,并对电流谐波状况进行分析,定位发生故障的为极1母线CT二次测量回路.  相似文献   

6.
介绍SVG的主体结构和基本原理,在dq坐标系下对SVG拓扑结构进行建模,通过比较选择了SVG电流直接控制方法。考虑到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的要求,设计了电压电流双闭环PWM控制系统,并对脉冲封锁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用Matlab/Simulink对SVG进行系统仿真,表明了SVG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验证了双闭环控制及脉冲封锁运行方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采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与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相比较优势在于:无需无功补偿、没有换相失败、谐波水平低,能同时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但是在直流侧发生故障时,由于目前还没有大容量高电压高速直流断路器,清除故障的手段是跳开换流站交流侧开关,使故障清除和直流系统再恢复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柔性直流输电的可用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全桥子模块、钳位双子模块、交叉型子模块的MMC故障自清除技术,缩短直流输电再恢复的时间,尽可能保证直流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VSC-HVDC高压直流输电实验装置是由2个独立的电压源型换流器系统组成,每个系统的输出功率器件选用了IGBT模块,体现了该装置的先进技术。IGBT模块采用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是本装置的关键技术。文章结合基于VSC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功率传输原理,阐述了PWM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直流输电系统中开关数量过多,且受仿真机存储容量和CPU处理能力的限制,给直流输电系统的实时仿真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实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实时仿真,采用理想变压器模型法在直流线路上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模型分割。以12脉波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为例,将上述模型分割方法与原整体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分割方法适用于直流输电系统实时仿真测试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高压直流输电逆变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al Multilevel Conveter,MMC)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使得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变换器能够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为交流电网提供惯性和阻尼.建立了虚拟同步发电机的电气及机械模型,仿真实现了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在MMC上的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直流输电系统逆变侧MMC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技术,能够提供一定的惯性和阻尼,较好地实现对交流系统的有功-频率控制和无功-电压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三峡枢纽工程送电华东为纯直流输电方案。左、右岸首端换流站站址的选择,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采用首端交流站与换流站相结合的方案,定建于三峡枢纽范围内,较好地考虑了环境运行管理、综合经济等条件和原则。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心流形定理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在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应用时间尺度变换和线性仿射变换,建立了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动力学行为分析的三阶非线性自治系统模型;随后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和Taylor逼近方法找到了永磁同步电机在断电空载状况下系统在原点附近的中心流形子空间,得到其简化的等效降维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稳定性和分岔情况.  相似文献   

13.
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新兴发展输电方式,具有线路输电能力强、低损耗、双侧交流系统不需同步运行、发生故障时对电网造成的低损耗等优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器是输电系统正常运行的有力保证,能够满足我国的输电要求。针对换流器整流部分使用PI控制器,构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确定基于PI控制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智能控制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直驱风电场经串补及柔性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了直驱风电场经VSC-HVDC的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次同步振荡现象,并用频谱分析验证了其正确性。利用时域仿真法,设置不同的场景分析风机网侧换流器的内环控制参数、串补度以及直流侧电容对直驱风机经柔直输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影响。针对减小次同步振荡危害,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dq旋转坐标系下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耦合关系以及前馈解耦控制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实现了基于恒功率控制策略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建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仿真结果直观展示了解耦对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效果的影响,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普通的交流输电系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优势在于电力的远距离传输、成本更低以及电力损失更小.安徽省是西南水电外送特高压走廊的途径省份之一,但目前还没有针对直流输电线直的研究,所以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研究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采用实地监测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周边电磁辐射环境,同时从环保角度提出在沿线周边进行建筑规划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首先对直流电动机位置随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解释,然后建立了直流电动机位置随动系统的控制模型,最后通过实例比较了其不同参数下的动态性能并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的工作原理和基于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双闭环控制的作用及参数选择,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对系统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整流器具有响应速度快和稳态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由于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送电距离远、送电容量大、架线成本低、控制灵活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输电工程中重要的输电方式,在未来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全国联网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电网现状及趋势、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兴起、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针对交流输电的优点和特点、直流输电应用所受的限制因素、直流输电技术适应我国电网发展的规划与需要等六大方面做了论述与探讨。对高压直流输电的研究与应用将是我国现阶段电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特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的直流偏磁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特高压直流输电过程中产生的直流偏磁现象的出现、产生原因及危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特高压直流输电中产生的直流偏磁的限制措施及消除机理做了详细剖析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