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大功率LED的PN结温度,提高其发光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在分析LED光谱法测量结温的基础上,搭建实验平台,采集不同电流、不同结温下的双光谱参数,利用回归逼近方式分析结温与光谱参数的关系,并基于RBF神经网络理论建立LED结温预测模型。实验验证发现,与正向电压法相比,该方法仅存在3℃的预测误差,且无需考虑半导体内部复杂结构,可以快速、简单、准确地预测LED结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采用脉冲电流测量LED结温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结温测量实验仪,基于此仪器可以研究LED恒温装置的PID控制,测定脉冲电流参数对LED结温的影响,拟合LED结温与结电压的关系曲线来测量LED结温。实验结果表明,脉冲法测温准确,能够反映真实工作状态下的LED结温,具有操作便捷、非破坏性的特点。将该仪器应用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光电综合实验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LED结温测试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半导体制冷/加热控制原理和LED结温与正向电压VF和发光波长λD的关系的讨论,论述了大功率LED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且利用该系统测量了1 W绿光LED结温对LED的VF和λD的影响,测得电压温度系数为-2 mV/℃,波长温度系数为-0.05 nm/℃。  相似文献   

4.
在药品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保证药品质量并尽量缩短干燥时间,需准确测量冻干药品温度,并对干燥结束点进行有效判断。开发冻干过程非接触式测量软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动态参数估值法(DPE)建立冻干过程中西林瓶内药品冻结层的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利用该模型实现对药品冻干过程参数的非接触测量。对DPE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进行分析;采用MATLAB编程,基于DPE数学模型,开发药品冻干过程测温软件,通过该软件配合压力升测试计算出冻干过程中药品温度、冻结层厚度等参数,实现对干燥过程状态参数的非接触式测量,并通过实验验证该软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研制了齿轮传动综合实验系统。该系统由齿轮传动实验台和数据处理两部分组成,可进行齿轮齿廓啮合原理、参数测量、重合度测量等齿轮机构测量实验及弯曲强度、接触强度、齿间载荷分布检测等齿轮力学实验。通过齿轮传动的非接触式实时检测及图像分析,揭示并验证了齿轮啮合原理和齿轮强度理论。教学实践表明,将先进的测量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六自由度运动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非接触式六自由度测量系统,测量了多种模型的运动情况,并对模型六自由度运动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该系统运用照相系统对安置在模型上的红外线光源进行测量,得出模型的六自由度运动情况.该方法避免了由于接触而产生的误差,测量结果精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LED散热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中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以6颗LED组装成的散热模块为实验对象,并将单颗LED在SSP8810-S型测试系统中测得的数据拟合,得到不同驱动电流下发热功率、参考点温度分别与芯片结温的关系式,以此为工作原理,设计并搭建出一套可实现LED散热模块总热阻测量的学生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通过改变LED驱动电流、空气流速和环境温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获取LED结温和总热阻的变化趋势,且实验数据有效可靠,展现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散热设计与分析方法的学习和理解,值得在LED散热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磁声电非接触式电导率成像检测方法,研制了一种基于电磁场和声场耦合效应的非接触式电导率测量实验系统。论述了电磁场和超声波耦合的基本原理,设计并实现了非接触式电导率测量实验系统。针对激励脉冲干扰强、信号微弱的特点,研制了微弱电磁信号检测系统和屏蔽式电磁检测实验平台,同时还研制了高压、窄脉冲超声激励源。将8种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制成不同电导率的明胶仿体,利用上述自制实验平台对其进行了磁-声-电非接触式电导率测量实验,测量结果与标定电导率基本吻合。利用磁声电效应对低电导率仿体进行了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验证了其在生物组织非接触式电导率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综合实验课程的需要,研制了基于光纤光谱仪的色度参数测量系统,以光纤光谱仪、小型积分球等模块搭建装置,使用Python编写色度参数处理软件,实现分光光谱测色.系统测试结果有效性评估实验、混色实验、LED工作电流对发光光谱影响实验、常见照明光源光谱测量实验等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满足GB/T79...  相似文献   

10.
体质参数是衡量学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精确采集学生体质参数能够为相关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学生体质参数测量的两种方法,分析了学生体质参数测量的必要性,基于图片处理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自动化获取学生体质参数的测量系统,并组织了学生体质参数测量的对比研究实验,将传统的接触式测量与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测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89C51的非接触式红外数字测温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基本上都是接触式测量,使用方面有很多局限。红外测温是目前最主要的非接触式测温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采用台湾凌阳公司的红外测温模块解决了传统测温中需接触的问题,并且具备回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广,以及可同时测量环境温度和目标温度的特点,配合MCS51单片机成为一个测量距离达30米的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计。  相似文献   

12.
开发了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光学引伸计,研制了非接触的光学变形测量系统。从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该引伸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均匀变形场的实时测量和非均匀变形场的事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前制造半导体的技术,LED输入功率中绝大多数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大约只有15%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因此必须提高LED的散热能力以保证LED的正常使用.研制了一种新型热管式大功率LED路灯散热器,该散热器的方向垂直于基板,且开设了通孔以便于液体工质在金属薄片的相邻缝隙间流通,以利于降低芯片的结温.通过对LED路灯样品温度测试实验表明安装有新型热管式散热器的LED路灯,温度变化平稳,测量到的最高温度为41.2℃.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非接触光声成像系统,该系统用光纤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超声波导致的样品表面振动。为了消除外界的干扰,使用多重触发使干涉仪工作于最大灵敏度状态,用该系统对光学分辨率板及小鼠耳朵血管进行了非接触光声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高灵敏度和非接触的优点,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光声成像及干涉测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LED照明工程中,光照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为了测量LED的照度,在分析光照度测量原理及PO188光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单片机为基础的光照度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具有原理清晰,结构简单,读数容易,系统稳定性能好等优点。在量程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测量系统性能良好,实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基恩士光学技术(Keyence光学测微仪),提出工程类测试实验中光学测量技术的新应用。因测试过程为非接触式,适用于静、动态实验参数测试。为说明该测试系统在实际实验参数测试中的实用性,给出两个不同类型测试案例并设计了对应的试验测试装置,即长丝束细观结构截面形态参数测试和涤纶长丝高速卷绕机锭轴振动幅值的实验测试。为工艺或实验中较难测量的参数提供了一种速度快、精度高的实验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接触系统结合面的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单自由度强迫非共振法,采用振动测试系统进行谐波激励,利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并采用相关分析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可得到接触两物体的等效接触刚度和等效接触阻尼。为说明该方法在实际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给出了2个应用案例,即O型橡胶圈柔性支撑系统和"锭轴-卷装-接触辊"系统的动力学参数实验测试。该方法为复杂的刚-柔耦合接触系统提供了一种测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C单片机设计了帆板角度实时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双CPU为控制核心,采用双机通信,通过对角度测量模块、电机调速模块、人机接口(键盘、LED显示器)等模块并结合良好的算法进行了准确的控制,实现了帆板角度的精确测量及显示。  相似文献   

19.
人体体温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生理参数,现代医学对人体体温的测量要求更加安全方便卫生.无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是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法.应用德国HL-Planartechnik公司的TS118-1表面温度测量传感器进行非接触式人体体温测量的原理,给出了基于TS118-1的无接触式人体体温计软硬件实现方案.基于TS118-1的无接触式人体体温计具有精度高、成本低、安全的特点,市场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20.
开发研制了由PC机、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数据采集系统、激光位移传感器、移动存储设备等组成的完全非接触式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仪。介绍了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仪的基本组成、操作步骤、功能特点及基于三角反射法的测试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对混凝土或砂浆的早期塑性收缩变形实现全过程测量,具有方便、可靠、连续、精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