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5,(6):34-39
近年来,P2P网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借贷方式以其低门槛、高回报率、便捷高效的优势在中国市场迅速扩张。然而随着平台数量的剧增、参与资金和人数:规模的急剧扩大,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P2P网贷平台"倒闭潮"也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平台资本实力弱、杠杆率过大、借贷期限错配、流动性不足和刚性兑付成为平台倒闭的主要原因。运用灰色关联与多元回归法对网贷之家中的126家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网贷平台普遍存在利率过高、贷款过于集中、期限错配等问题,提出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贷款分散化和注重声誉风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借贷是指借贷双方通过借贷平台进行直接融资。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本土发展的运营模式,降低了个人和小微融资成本,顺应了普惠金融的理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移动端的广泛应用,使得依附于网络发展的新型金融模式P2P网络借贷势如破竹,蓬勃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做了简要分析,其次基于2014年的网贷交易数据分析P2P网络借贷的发展特征,最后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平台规模的扩大、借贷资金价格的下降、发展的规范化、经营的透明度化,平台资金的第三方托管趋势明显,去担保化暂难实现。  相似文献   

3.
马立军  覃纪武 《文教资料》2006,(10):162-163
Peer-to-Peer(P2P)网络被喻为第三代网络,采用的是点对点分散式网络架,它不需要服务器的中转,使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校园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存在的资源共享瓶颈,通过P2P技术与传统的校园网络构架的对比,在分析P2P技术的关键技术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在校园网络引入P2P技术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P2P网络借贷发展迅速,但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加强网络借贷风险规避成为重点问题.在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认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且网络借贷具有技术密集性、融资灵活性、信息透明性等特点.现阶段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的运营存在着信用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应建立有效的数据搜集及分析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法律监管、防范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5.
P2P网络借贷是实现国家普惠金融战略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化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对P2P业务暴露出的法律风险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法律风险,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美国对P2P网络借鉴业务的立法与监管。针对我国P2P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规范化发展的法制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6.
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行业性监管缺失引起的运营风险对金融秩序形成较大的威胁。当前我国P2P网贷平台主要存在着监管机构缺位、监管法规缺失等法律风险,逾期呆坏账、非法集资等信用风险,以及技术风险和操作风险。当前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完善市场准入及退出制度,消除法律风险;完善征信制度,建设征信系统共享机制,防范信用风险;加强系统建设,构建安全环境,消除技术风险;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完善组织架构,杜绝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传统视频点播系统在目前远程教育应用中的弊端,在介绍P2P视频点播系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2P的视频点播系统,给出了设计思想、结构框架和主要模块功能。该系统的实现,有助于提高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借贷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因其"金融脱媒"的特质在我国迅速发展。但在其进行迅猛扩张的过程中,其自身所特有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技术风险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行业的发展偏离了预定的轨道。自2013年以来,各种风险事件的频发更是对行业的规范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防范风险,结合目前国内监管现状,对规范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等联网(P2P)技术对于未来网络世界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用户利用P2P技术上网,可以充分享用互联网的边缘资源;P2P重返“非中心化”将使互联网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引起了众多的安全与管理争议。IPV6上的P2P模式能最终解决网络上的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8,(2):102-110
近几年P2P网络借贷平台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法律规制尚不完善,许多不法分子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使得P2P网络借贷成为非法集资犯罪的"重灾区"。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P2P网络借贷犯罪的入罪标准、共犯的认定及是否成立单位犯罪等均存在问题,不利于P2P网络借贷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据此,国家应以全局性视野重新审视P2P网络借贷的相关问题,建立集准入、监管及退出机制的"三位一体"预防性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1.
P2 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传统金融机构辐射范围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众多小微企业创始之初的融资难题。然而在发展初期, P2 P网贷平台不可避免地会遭遇颇多法律风险。虽然政府已经释放了关于促进、引导P2 P网贷行业发展的信息,但P2P网贷行业的发展事关国家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离不开政府的科学监管,而我国至今却仍未颁布具有针对性的监管对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厘清P2 P网贷平台商业运行逻辑及分析其异态发展的基础上,指出P2P网贷平台最为重要的三个功能端———融资端、投资端、信息端在当前环境下难以化解的法律风险,并就如何制定P2 P网贷平台监管政策提出相应建议,为填补其法律监管的缺失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的发展引发了Internet应用模式的研究。为了寻求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互联网用户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法,P2P文件共享的方便和耗费带宽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传统主动、被动测量方法入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借用国外在两种测量的融合上提出优化P2P网络新的理论思想,并从小波分解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量化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成为可能和必然发展方向。而信息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高效的数据访问方式。基于对P2P技术的教学资源管理和访问控制方法,并设计实现基于P2P技术的教学信息化资源管理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P2P信息共享就是利用P2P技术在网络上共享价值信息,而信息共享也一直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P2P技术中最典型的应用.与传统网络系统相比,采用P2P技术来共享信息资源可以更加充分的利用网络中的带宽资源和边缘资源,从而提高了系统数据通信的效率.而目前运用于信息共享的P2P软件也是最多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委托贷款业务的产生背景 企业委托贷款业务产生于我国金融监管的有关要求,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不得相互借贷,其直接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为合法调剂资金余缺,企业间委托贷款业务应运而生,通过这条渠道,资金充裕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间委托金融机构代为发放贷款并履行有关约定事项。  相似文献   

16.
吴娜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2):137-139
详细介绍了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直播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结合现有P2P流媒体系统中的节点管理问题以及"搭便车"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节点的P2P流媒体直播系统设计方案。同时为了维护网络的稳定性,采用了备用超级节点机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时延,提高了系统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我国成立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成立以来,P2P网贷平台蓬勃发展。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洗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刑法风险并进行风险规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董军 《陕西教育》2009,(8):79-80
随着视频流媒体业务的迅速发展,用户对视频流媒体的播放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传统C/S模式流媒体系统,由于建设费用高、播放质量差等缺陷,已很难适应目前的运营需求.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系统是指采用P2P的对等网络架构,利用P2P的内容交换技术,实现数字媒体内容多节点流式传输并播放.相对传统的C/S模式流媒体系统,该系统也称P2P模式流媒体系统,该系统具有P2P技术所能提供的高质量和大容量流媒体服务能力,可满足目前流媒体业务运营需求.本文研究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内容流化技术,主要围绕两种编码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协同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都是的以C/S集中式和全分布式为结构的,移动A-gent技术的出现为协同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将移动Agent技术引入到研究实现P2P环境下协同程序开发系统中,提出了基于P2P的协同教务管理系统实现的总体方案,给出了移动Agent系统原型的Peerlet功能模块的详细实现,并验证了协同办公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向大规模的用户群提供高质量、可交互的流媒体服务一直都被认为是当今Internet应用难点之一。传统的Client/Server架构的流媒体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大量并发用户对高质量流媒体服务的需求。而P2P流媒体却有效解决了传统网络电视对用户带宽、服务器负载的高要求,也使得网络视频给用户带来全新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