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通过对易洛魁社会的描述,无论在社会分期上,还是对氏族产生,氏族和家庭的关系,人类婚姻形式的发展等问题上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原始社会史提供了决定性的材料,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母系氏族社会是史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一切古代民族,都经历这一阶段。情况各有不同,但有些共同的基本特征是勿庸置疑的。恩格斯说:“摩尔根发现了氏族的本质及其对部前的关系。这—卓越发现把原始共产主义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了”。我们不妨通过摩尔根对北美洲易洛魁人社会结构的描述,及其他地区氏族社会生活的原始形态的综合比较,来寻求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或基本)特征。 易洛魁人的氏族社会 历史前进的时候,一部分人类却僵化起来,变成“社会化石”。易洛魁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生活在美国纽约州中部地区,被发现时是处在母系制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governance"(治理)一词源于古希腊语"kubernan",原意为控制、引导和操纵,柏拉图将其引申为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控制、管理、整治"。可见,治理的本源还是管理,但其更突出管理深化的要义。治理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利益群体和公民个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进行合作互动,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从主体上强调多元共治,从理念上强调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从运作上强调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和协商,其最终目标是求同存异、解决问题、实现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不仅丰富了对中国现代化内涵的认识,而且将会提升党和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决定》中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取向从注重和维护社会稳定向重视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完善人民民主、增进市场自由转变。  相似文献   

5.
乡村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微观基础,其治理成效不仅关乎乡村的和谐稳定,也深层影响社会整体治理水平。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积分制作为村级公共事务的治理工具,在激励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全国各地持续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部分地区村民积分制实施过程中遇到财政不足、主体缺位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陕西省Q县F村为研究案例,经对其村民积分制地方实践调研发现,F村作为陕西省村级经济发展强村与乡村治理示范村,其运用村民积分制与环保卫生、乡风文明建设等村庄事务相结合,显著激发了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的同时,仍存在村民积分制治理手段陈旧、治理深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F村应将村民积分制与产权改革相辅,以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强化“村”“民”纽带等手段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要刊视点     
《四川教育》2012,(9):2-2
如果视大学生为未来的知识分子,那么大学生参与公共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态度和意愿,也将决定国家社会能否继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教育属社会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治理.社区学院治理的合法性基础是加尔文主义神学思想;“成文宪法”是其制度保障;共同治理是其主要形式,这种精巧、科学和高效的治理结构使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当一年级的孩子翻开《品德与生活》书本的第一页,上面就写着这样一番话:亲爱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间力量的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政府的触角也越来越从微观环境转移至宏观领域,同时社会的变迁促成了市民社会的生成和社会治理理论的形成,这些理论又推动着社会各个领域主体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政府的行政管理、市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及公民实行自治管理的过程。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作为其中的内容亦体现出了某些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刘一年 《教育》2013,(3):64-64
美、法、瑞典学校的法律教育属于思考型教育,对应儿童的各个成长阶段,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的教育,一方面使儿童尊重他人存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儿童自身能够掌握解决纷争的方法,主体性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之中,成为更加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11.
柳海民 《中学教育》2022,(4):106-112
教育治理是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教育公共事务,进而激发教育活力、提升教育效能的一种管理范式。在中国语境下,教育治理的概念框架既是制度型构的结果,也带有社会建构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实现教育“善治”,创造“好教育”。推进教育治理改革,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政府简政放权,赋予学校和社会更大权力,建构教育变革的新生态。《教育治理的逻辑》和《教育治理的战略》两部著作对上述问题作了有益探索和分析,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特别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汉平 《中国教工》2014,(12):18-2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要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决定》还特别强调,各级党委要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依法治国中积极发挥作用。这就为工会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顶层设计和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对工会的民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徐士林在安庆府担任知府期间留下判案记录《守皖谳词》,它反映出清前期安庆地区各阶层之间的复杂社会经济关系和矛盾纠纷。地方官在应对和处理这些矛盾、纠纷时主要采取了诸如走访百姓,实地勘察、强调"身份——秩序"、重视发挥"习惯法"的作用、民间调处与官方裁判相结合以及刑罚与道德教化并用等多种社会治理方法。不同阶层的人都参与了地方社会矛盾、纠纷的处理,他们在地方社会治理中扮演着多种角色。  相似文献   

14.
费红辉  吴进 《成人教育》2022,44(3):20-25
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格局。社区教育是城镇社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力助推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应然层面的价值引领,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社区教育主动作为的实然依据和必然趋势。一方面,社区教育从组织、群体、个体、社会层面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参与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管理与共治,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各类社区教育活动融入社区治理,拓展和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进而使社区教育更加契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治理思潮是西方国家为谋求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多重严重的政府危机而兴起的一种公共行政改革思潮。它探寻建立和发展新的公共责任机制,由政府与市场、公民社会协同管理公共事务,以调节各种利益矛盾,化解各种社会危机,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这一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及其所蕴涵的一些管理理念,不仅为众多西方国家所接受并付诸实践,而且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形势下,正向世界各地蔓延。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有必要对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对策及社会活力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意义的贫困治理道路,形成了独特的贫困治理经验,其中就包括广泛动员各种力量参与贫困治理.当前,中国乡村贫困治理"双轨双层"的社会动员结构已初步形成,展现出科层化社会动员占据主导、通过政策供给进行社会动员等鲜明特征,但也面临社会动员碎片化、科层化社会动员存在负效应、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失衡等困境.通过社会动员主体的整体性塑造、社会动员边界的适度性控制、社会动员结构的系统性嬗变,以提高贫困治理社会动员的效率,实现贫困治理与社会动员在获取现代性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时期新地方精英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清时期,士绅在地方公益,治安保卫,教育教化,民事调解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将政权体制向农村社会深入,任用在籍离职官员和清末以来地方自治机关中的新官绅担任公职,因此而形成了新的地方精英阶层。新地方精英依托国家行政参与和主导地方公共事务。同时也构成一种超越国家行政的社会势力。  相似文献   

20.
协同治理是治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理想模式,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则是协同治理得以实现的基础。转型时期中国社会资本“二元并存、发育不良、分布不均”的总体状况严重制约了协同治理的实现。因此,推进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实现协同治理,必须重构中国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