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日语的汉字和汉语里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很多是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文字的表记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发音和意思不一样的一  相似文献   

2.
汉语和日语中有很多同形异义词。日语学习者经常受汉语影响,在学习和运用同形异义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解词义或误用现象。应该指导学习者有层次性、阶段性地构建关于同形异义词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结合关于同形异义词的各方面知识,指导学习者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了解同形异义词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日语中包括很多同形异义词,通过对比分析同形异义词,梳理总结其相同点与相异点,有利于日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日语。  相似文献   

4.
中日同形词可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汉字的输入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两国漫长的文化交流和影响的背景下,中文和日语中出现了大量的中日同形异义词,这既给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不可避免地由于望文生义产生了理解错误。在学习同形异义语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了解日"汉语"的起源、分类以及选取具体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就使用汉字来记载日语。因此,在日语中有着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这些汉字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字形相同。对于这些汉语和日语中所共有的汉字词汇,从字形和词义两方面统合来分析的话,可以把其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同形义岐词以及日本人独创的汉字这样几类。本文试从汉日语言对比的角度,从词汇的意义方面,分析探讨日语汉字词汇中的同形异义词和同形义岐词。  相似文献   

6.
吴文洁 《考试周刊》2013,(86):76-77
日汉同形词是指汉语和日语都在使用且标记相同的词。同形词固然会给汉语母语者理解和使用日语带来一定的方便,但同形同义词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形词为同形近义词或同形异义词。它们会给汉语母语者的翻译造成很大的干扰,以致出现误译。本文试从中日汉字词的对比研究出发,探讨日汉同形词在日汉翻译中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的大部分词汇是从中国传入的,日语与汉语存在着许多同性意义的汉字词,但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由于各国语言体系的不同,日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又存在着同形异义的情况,区分这些词汇的同异现象,以加深对日语语言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接近半数,包括来自汉语的借词和自造词两部分,其中绝大多数是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汉语词多用于公开和正式场合。从读音上可以分为吴音词、汉音词、唐音词以及惯用音词。日语中的汉语词跟汉语相对比,有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及汉语中不存在的词四种。  相似文献   

9.
日语由于中日语言文字的历史渊源联系,其中有大量的汉字及日汉同形词,但由于各种原因,其日汉语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同形异义词、字)。这些同形异义词(字)也是造成日汉跨文化、语言交际障碍的重要因素(词汇困惑)。本文拟以日汉“同形异义词(字)”为例,对日汉跨语言交际中的词汇困惑及其对策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日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同形异义词,对这些词不加以区分的话,就不能正确理解日语,给语言交流带来阻力,因此有必要对日汉同形异义词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词义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日语中的"心""気""胸""腹"四个词在一定的语境下都具有和汉语"心"相同或相近的意义,但是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和汉语的"心"完全对应。本文立足词义民族性的对比,分析汉语"心"和日语"心""気""胸""腹"的对应关系和四词之间意义表述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虽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谱系,但都受到汉文化圈的影响,词汇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出现了大量同形词。这些同形词对中国人学习日语及日本人学习汉语,带来了莫大的方便的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各种"陷阱"。这些虽说是同形词,但之中还是存在微妙的差别。至今为止,前人对中日汉字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在依然有很多人致力于中日汉字词的研究,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大致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琳 《海外英语》2010,(2X):114-115
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数量词,这类词在汉语中被称作"量词",日语中被称作"助数词",但是这两种词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尤其在日语中,助数词"一个"经常被省略,但是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在将这类句子翻译为汉语时,根据需要必须加译数量词"一个"。  相似文献   

14.
日语中的接尾词"中"来源于汉语上古时期的"中"字,之后在日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后置接尾词用法。与此同时,汉语中的"中"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进行"义,但其并没有像日语"vp中"那样,已经语法化。近代以来,日语对汉语影响很深,"VP中"这一结构以一种看似新颖的方式传入中国。"VP中"结构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并且与汉语"中"发展出表示进行的用法契合,因此得到迅速传播,并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5.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16.
同形异义词,是指古今汉语中的许多词,现代汉语只继承了它的词形,但词义和读音却有明显的差异,这种词就叫做同形异义词。汉语和世界上其它的语言一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  相似文献   

17.
同形异义词,是指古今汉语中的许多词,现代汉语只继承了它的词形,但词义和读音却有明显的差异,这种词就叫做同形异义词。 汉语和世界上其它的语言一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而作为组成汉语的词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变化。学习和研究它的变化,对于学好古汉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技校《语文》古诗文中的同形异义词作一些浅析,其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黄森文 《现代语文》2013,(5):137-138
本文以汉语"红"与日语"赤"这两个色彩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角度对比二者的认知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红"与日语"赤"的认知意义存在共性;二者都具有隐喻认知意义,且存在共性;因文化背景及生活实践方式不同,二者的认知意义与隐喻认知意义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的明治维新过程中,率先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社会、政治相关的名词翻译成“和制汉语”。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将已经被翻译成“和制汉语”的汉字词汇借用到汉语中,这便是近代中日语言文化交流的起点,其中大多数词语也被沿用至今。20世纪后期,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这期间也陆续有日语词汇被借用或音译为中文。而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新媒体发展,日本流行文化大规模进入中国,由于日语中部分词汇比当代汉语中的词汇更加简洁、准确的表达,这些词汇也就被年轻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用至汉语中,其中包括直接原样借用日本汉字词并保留其词义的“借形词”;通过音译形式转换为汉语但保留原本词义的“借音词”;亦有通过借音或借形等形式融入至汉语,也有词义与日语原词有些许出入的“变义词”,以及参考日语原词使用的汉字或假名,对其加以改变而来的“变形词”等。当代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使用这些日语词汇的现象颇为常见,这些新词对汉语可能造成的正面及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我们在积极引进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对于这些新词汇的使用也需要适当管制,确保规范使用,以减少对未成年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55):195-196
近来,浏览各大网站、网页、新闻、贴吧,我们会发现"颜值"一词频繁地出现。颜值一词具体何时产生尚不可知,百度百科显示"颜"来源于日语"脸"的汉字。"颜"本是日语"脸"的汉字书写形式,借入汉语后与"值"组合,表示人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从这个角度看,颜应当定为日语外来词。本文将从颜值的溯源、新词新义的兴起和发展、流行的原因三个角度对它进行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