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他们的成绩,在开始一段时间里进步较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尽管不断进行重复学习,成绩却无明显提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使得学生感到困惑不解,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高原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引导考生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3.
赵文汉 《教育文汇》2013,(18):38-39
影视界有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对某一作品,艺术界专家叫好声一片,观众却不买账。与此相似,每年高考后,语文界专家对某些高考作文命题一个劲地喝彩,考生却叫“坑爹”,认为这样的作文命题涵义深、审题难度大,不知如何下手。那么,引起考生非议的作文题到底算不算好题?如果不是好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类的命题呢?  相似文献   

4.
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也越来越紧张,沉重的压力让许多考生郁积了不少“心结”。这些高考“心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备考和考场发挥。因此,考生要尽早调整自己的状态,解开“心结”。拒绝“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似乎就在脑海中盘旋,呼之欲出,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很多考生一定都遇到过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这种出现在学习或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和信心,所以必须避…  相似文献   

5.
林医生 《高中生》2011,(21):54-55
面对高考,总有一些考生会感到很紧张,甚至因此严重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本文针对十种常见的高考紧张症状给出心理处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症状一: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  相似文献   

6.
平地而起 想象一下,你的高考会多么紧张?如果你因为较高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多了一次高考以外的机会,去一所万人艳羡的大学,你会多激动?2006年,复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首次推出了录取形式的改革试验,通过面试可以录取300名考生。这是高校对人才的多样化选拔,也是对考生“天大”的好消息。与以往的自主招生相比,这种面试录取突破了以往的“面试不能成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真正实现了“学校说了算”。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越来越倾向于让考生"自选文体",这一要求对于考生来说,赋予了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写作起来更能得心应手才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文体不清、问题混乱等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学生在平时写作中也出现了很多文体不明的现象。特别是考试时,考生一见到题目,就会争分夺秒地写起来,根本不考虑写作的要求,当意识到时,时间已不允许从头再来,悔之晚矣。这里对文体的忽视占到很大的比重。即使注意到"要求",也有在写作中偏离文体的现象,以至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05,(9):8-9
一年一度,高考总是焦点中的焦点。高考前后,万千考生与家长都是千思万虑,好不紧张。温州这边的风景却多少有些不同:许多考生与家长都说,面对高考应当多一点平静,多一点洒脱。先说说温州文成县玉壶中学吧,那里今年爆出个冷门:200余名高中毕业生,约七成人放弃了高考,而选择出国打工。我们近日深入该校采访,追踪这一现象背后的内情,然后在整体上审视温州的独有的高考现象。  相似文献   

9.
高考是希望,是奋斗,是财富,也可能是遗憾。面对高考,有的考生信心十足、积极阳光,有的会感到压力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如有的考生在高考前表现出自卑、郁闷、紧张、痛苦、患得患失,甚至出汗、头晕、食欲不振、失眠;有的面对家长的期盼、老师的希望,总担心万一考不好对不起他们而感到忧虑,严重的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有的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缺乏应试的策略和技巧,导致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复读,这一现象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出现,主要是由于考生成绩不理想,为提高成绩所采取的一种方法。但是近年来,这一现象更加普遍了。甚至于许多高分的考生在上线甚至是收到通知单的情况下选择了复读。以往考上大学就被人称为天之骄子,就会心满意足,但是现在却是非名校不上,不喜欢的专业不上。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复读已不再是“争上线”而是“冲名校”了。一、“高分复读”现象现状统计部分省市教育厅、教育局高考复读情况统计结果如下表在老师家长均感到满意的情况下,选择复读的考生一般都存在以下几种心态:要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中,仍然存在“超纲”现象。怎么看待试题的“超纲”现象?为什么几乎每年高考后都会有老师尖锐地指出这一问题,而来年依然会出现命题“超纲”?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入、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考是知识的竞争 ,能力的竞争 ,也是心理素质和答题技术的竞争 .高考中 ,考生的目标就是多得分 ,得高分 .那么 ,怎样才能在考场上多得分 ,得高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建议 ,供高三学生参考 .1 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考试过程中紧张 ,压力大是正常的心理活动现象 ,要学会放得开、挺得住、用得上、拿得下 ,要精力集中、心态平和、善于自我提醒 ,善于自我暗示 .( 1)“克服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的丢分现象 .不少考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内容、题型 ,常会“忘乎所以”造成审题不细心答题不规范、轻易丢分 ;有的考生由于紧张看错题目条件、出现计算错误…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安徽省的理科数学考试之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超乎想象的难,故今年数学试题“难”成了今年高考后考生、老师及考生家长热议的话题,“成在数学、败在数学”之说不绝于耳,有的考生说高中三年等于没有学数学,况且网上还流传一位考生的考后感言:拿到试卷透心凉,一紧张公式忘,似曾相识,解法却不详,向量几何两茫茫,看数列泪千行,两小时后出考场,见同窗共悲伤,如此成绩,无脸见爹娘,待到分数下来时,心余慌、愁断肠。面对考生的这些感慨,却引起了笔者的深深思考,试题究竟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高考之后,总会有好多考生留下了诸多遗憾,比如面对容易题与难题,原本应该做到“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可是总有一些考生走出考场,才发现好多问题恍然大悟,有些十拿九稳能得到的分,却因为疏忽或做题不够规范,而白白丢分,还有一些难题,本来可以按步骤得到一些分,能够争到手的分,却在眼前失之交臂,能不懊悔?能不遗憾吗?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为使众多考生引以为戒,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建议,作为后期化学复习技巧,供大家考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尹宗禹 《考试》2004,(4):6-6,39
没有多少考生面对关系自己命运与前途的高考能够做到心静如水,坦然处之。作为一次极限的冲击,面对一次强烈的刺激常常会使考生焦虑不安,心情烦躁。既然高考是考生的成人仪式,既然考生参加高考就意味着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前途的一种责任感,那么责任感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这完全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考仍以过硬的解题能力和身体、心理等综合能力的竞争来决定。因此参加高考的每个考生的心情都是十分激动和紧张的,都想考出好成绩。但有时却事与愿违,连平时完全可以做出的题目,此时也难做出,甚至有些平时成绩相当优秀的考生也遗憾自己没有考出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考试“怯场”。  相似文献   

17.
在严肃紧张的高考当中引入诗词欣赏等感性的审美活动,并且使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近两年文综命题形式中的一大亮点。去年,文综试题(新课程卷)第31题以“月是故乡明”这种住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却合情的现象为着眼点,要求考生从主观和客观统一性这一哲学基本原理出发去理解审美认识活动。第32题又接续上题,要求考生对近代学者王国维的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考,总有一些考生会感到很紧张,甚至因此严重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本文针对十种常见的高考紧张症状给出心理处方,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虹翔 《家长》2008,(5):14-14
临近高考,因为压力过大,许多考生都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不仅会加重考生的心理负担,也会使考生的精力大打折扣,影响高考复习。面对失眠的孩子,作为"后勤部长"的家长该怎么办呢?一、让孩子正视失眠孩子失眠,家长要及时给予关注,让孩子不要过分关注失眠,  相似文献   

20.
常华锋 《山东教育》2010,(1):97-100
面对2009年山东省高考文综(地理)考生成绩很低这一事实,不少人士批评高中地理教师,不少地理教师抱怨学生,有人还从学生答卷情况,列举了学生学习地理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2009年山东文综地理成绩出现“一份中学老师和大学专业老师普遍认为难度不大的试题,考生得分却如此之低”(山东省高考阅卷文综质量检查小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