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相似文献   

2.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的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的理解多不确切。一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的“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相似文献   

3.
<正>柳宗元笔下的种树专业户郭橐驼,在都城长安可谓名噪一时,备受经营观赏游览的豪富人及种树卖果者的青睐,其所擅长的种树技艺和在业内产生的影响,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里仅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当时世态场景的生动画面: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相似文献   

4.
学种树     
江小雅 《红领巾》2010,(12):39-39
我跟着爸爸去种树。 我原来以为种树很简单,没想到还要挖坑、培土、浇水、施肥……  相似文献   

5.
种树的妖     
今生,我只想为你种下一棵树,记录下我所有年少轻狂的梦。我的任务就是种树,因为我是一只种树的妖。我开心时种树,不开心时也种。我种的松柏翠绿常青,我种的枫树如火燃  相似文献   

6.
方羽 《小读者》2011,(3):53-54
每年初春,很多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种树。相信种树的好处你能说出一大堆:涵养水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等。然而,很多事情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对于种树这件事,人们的很多"常识"和美好愿望却在科学和事实面前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经作过《种树郭橐驮传》一文,借种树为喻,表达了他的育人思想.郭橐驮精于种树,他所种的树木,枝叶茂盛,果实连年丰收.别人问他种树的诀窍是什么?他总结了八个字:"顺木之天,以至其性."让树木宽宽松松地生长,才能保证树木枝繁叶茂.同样,他的种树诀窍也给我们教育以很大的启示: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有些应用题,表面上看似乎缺少条件,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其实,只要我们深挖隐含条件,找出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间的特殊联系,就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例1 王老师带领五(3)班同学去种树,这些同学恰好平均分成5组。如果老师与同学每人种树的棵数相同,共种树1517棵,那么平均每人种树多少棵?  相似文献   

9.
康军 《河南教育》2007,(4):36-36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说"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相似文献   

10.
李雪琴 《时代教育》2007,(8Z):68-68
柳宗元先生的一篇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让世人明白了治民也要像种树一般,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对我们现今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及家庭教育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种树老人     
杨旭辉 《现代语文》2005,(12):12-12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相似文献   

12.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有深刻的思想意义需要教师去发挥引导作用。本文再现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慧琴 《班主任》2004,(5):19-20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种树郭橐驼传>,说的是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特别善于种树,京城富豪人家和以种树卖果为营生的人都争相雇用他.他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活的,不仅早结果,而且果子又大又多.其他种树人虽然暗地观察、仿效,却怎么也比不上他种的树.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言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告诉我们一个高明的种树人,不一定是杰作频出的园艺师.因为他懂得——生命会在自己的大剪刀下失去原本意义。郭橐驼种树之所以能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其原因在于他能顺应树木的自然本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诗人用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类比“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的道理。同样,学生是树.教育可以借鉴种树的经验——“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相似文献   

15.
医生的种树理论从前有位医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嗜好:种树。他拥有10英亩的土地,除了治病救人外,他的目标就是要把这块地变成森林。医生对种树自有一套独特而有意思的理论,比如他从不给他的树浇水,公然违抗传统常识。他认为给植物浇水只会  相似文献   

16.
郭橐驼是唐代的一个小人物,以种树为业。凡树木,经过他的手,无论是种植还是移栽,没有不活的,不仅长得枝繁叶茂,所结的果实也丰硕,而且比别的树结得早。为此,柳宗元为他立传《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种树给人的启示不小,有人将他的绝技"移之官理",作者将它移之语文教学法之中。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有一篇散文《种树郭橐驼传》,用寓言的形式进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养人如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顺应树的天性,树木才能长得高大茂盛。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老师在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出了下面这样一道应用题: 植树节,校方交给三年级种树105棵。三年级共有3个班。每班选15位小朋友种树。问平均每位小朋友种树多少棵?还剩多少棵? 板演中出现三种不同的算式,三个不同的余数,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近来翻阅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感受柳文中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八字方针”,颇受启发:作文教学是否也能“顺人之天.以致其性”呢?  相似文献   

20.
种树     
~~种树@橙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