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喇汗王朝别称“大食”中国史籍之大食(Tajik),最初指阿拉伯人及其建立的伊斯兰教国家,随着时间的椎侈,其内含变得越来越宽泛,到蒙古征服时代,几乎所有穆期林部被称作Tajik,而不管他是哪个民族的,历史上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曾别称“大食”,就是...  相似文献   

2.
辽宋时期文献中的大食一般仍指阿拉伯,在有些场合下则指喀喇汗王朝。《辽史》所载可老公主出嫁之大食即喀喇汗朝,请婚之王子册割乃卡迪尔汗之子察格里特勤。辽与喀喇汗朝和亲的背景是双方政治经济往来的需要,和亲加强了这种联系。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活动在西北地区的吐蕃、回鹘、党项、契丹等民族政权的科学技术有所进步与发展。吐蕃、回鹘、西夏的天文历法颇有特色;回鹘的印刷术与西夏的医药、地理学,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喀喇汗王朝、西辽的建筑科学与园林艺术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一切皆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体现出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论述在喀喇汗朝境内,突厥语民族的伊斯兰化历史当中,起了桥梁作用以及使伊斯兰教成为喀喇汗朝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方面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性人物艾布·纳斯尔·萨曼尼和阿布勒·哈桑·穆罕默德·苏非·喀拉玛提的传教历史。着重讨论"萨图克·布格拉汗是因受到萨曼王朝尼沙布尔一位名叫阿布勒·哈桑·穆罕默德·苏非·卡拉玛提的劝导而接受伊斯兰教"的说法。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新疆早期伊斯兰教史,特别是了解喀喇汗朝早期伊斯兰化进程中的时间和人物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关藏经洞问题的研究,大多偏重于某一小问题的探讨,其结论多系臆测之词,难以使人信服。本文另辟蹊径,从宏观着眼,探讨11世纪末期敦煌周围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关系,西夏对丝路贸易的阻碍和劫掠,以于阗黑汗王为代表的喀喇汗王朝与宋朝为开展和维护丝路贸易与西夏进行的斗争等问题,利用大量史料,肯定藏经洞封闭于宋元八年(公元1093年),主持封闭者为西夏驻守敦煌的军、政、僧界官员。封闭原因是防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喀喇汗王朝进攻瓜、沙时摧毁佛教文物。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大规模地传入新疆的,古代新疆的多宗教并存格局和喀喇汗王朝当时的政治环境都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式和内容都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当地居民原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交融痕迹见证了新疆伊斯兰教独特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期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即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 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北回鹘汗田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仁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Qiniq)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Qiniq)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8.
回鹘西迁目的地问题,“葱岭西回鹘”问题以及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问题等,是史学界长斯讨论而至今仍未能解开的历史之谜。本文从探讨其西部疆域问题入手,进行展开对上述诸问题的讨论。认为东部天山地区(包括天山北麓伊塞克湖以东地区)为回鹘统治集团亦退九姓乌古斯的世居之地,因而亦是回鹘西迁的目的地和最终落脚点;漠化回鹘汗国破灭前,原徙居于葱岭西(包括于阗至喀什噶尔,阿图什一带)的九姓古斯的一支-克尼柯部落便已脱离了回鹘集团,且不再以回鹘自称,故而也就不宜再用“葱岭西回鹘”相指称了。喀喇汗王朝正是由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在囘鹘文化史上被称作“黄金时代”的喀喇汗王朝持续了372年,在这段历史年代里,囘鹘人民把自己灿烂夺目的文化珍宝献给了中华民族,在东方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民引以自豪的著名的维吾尔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就是生活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囘鹘和其他突厥人民文化繁荣的佐证。这部辞书被  相似文献   

10.
在公元9──13世纪,古代维吾尔人曾并行使用过两种书面语言,这就是回鹘文献语言和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回鹘文献语言是通行于高昌回鹘汗国的书面文学语言,又称北部回鹘语;喀喇汗王朝文献语言则是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通行于喀喇汗王朝的书面文献语言,又称之为南部回鹘语。两种文献语言在通行范围上虽然有南北之分,但是基本的特点是相同一致的,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只是回鹘语的两种书面语言变体而已。但是,由于两个王朝长期的宗教对立,使得彼此的语言交流时常中断,加之受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南北两地的回鹘书面语又不可避免地…  相似文献   

11.
从《突厥语词典》看喀喇汗王朝的物质文化邓浩喀喇汗王朝是9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突厥语民族(主要是回鹘族)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帕米尔以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强大的政权。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和西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以南、楚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周围...  相似文献   

12.
宋时西北大部为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所控.其境内的"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得以传入中国的重要路径.西夏王朝的建立对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西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是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此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随着近年西夏文物的不断出土及公布,为我们提供了西夏时期伊斯兰教在西北传播的新的实物和资料.  相似文献   

13.
喀喇汗王朝境内的回鹘人于公元10世纪接受了伊斯兰教以后,曾在阿拉伯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书写回鹘语言的文字,被称为“哈卡尼亚文”,《福乐智慧》就是用这种文字创作的。论文在对其语音描写的基础上,重点与古代突厥碑铭文献和回鹘文文献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了《福乐智慧》语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唐朝灭亡以后,中原地区处于封建割据的状态,史称五代时期。这时候,西域也出现了好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其中主要的有喀喇汗、于阗和高昌。 喀喇汗王朝大约形成于公元十世纪上半期,组成这一政权的主要是一些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或部落。喀喇汗朝的疆域包括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河中地区及今新疆的西部。中心有两个,一是楚河附近的八拉沙衮,也就是唐朝的裴罗将军城,一是喀什噶尔。  相似文献   

15.
现藏圣彼得堡,编号为SI 2 Kr 17号和SI KrⅣ256号的回鹘文文书所本之原件撰写于1053年,是高昌回鹘王国统治者下发给驻守在西部边境指挥官的命令。其中的记述,反映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王国间战争的某些重要史事,意味着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西部边界已由伊塞克湖东南地区回缩至今尤尔都斯盆地,正可补史料之缺。另据文书中没有签章花押、SI 2 Kr 17号文书的语句多有重复且与SI KrⅣ256号文书内容相同的情况判断,这两件文书均非命令原件,而当是以原件为范本用于学习的抄件。  相似文献   

16.
新疆苏非派是新疆伊斯兰教受苏非主义思想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思想派别.在喀喇汗王朝时期苏非思想与伊斯兰教一起从中亚河中地区传入我国新疆,作为一种新传入的宗教派别,苏非派步入了地方化、民族化的进程.吸收了新疆地区原有宗教和习俗的相关内容,使得新疆苏非派具有了自己的特征和不同的社会影响.文章概括了新疆苏非派六方面的思想特征:神秘性;继承性;包容性、适应性;入世性;渗透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161页:“蒙古政权建立以后,先后征服和攻灭畏兀儿、吐蕃、西夏和金朝。”在第163页又写道:“西夏、吐蕃、畏兀儿先后臣服和归附蒙古。……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对以上几个民族政权被征服的先后问题,前后表述不一致,不由让人产生疑问。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1畏兀儿最先于1209年归附蒙古。畏兀儿原为唐代回鹘的一支。北宋时回鹘分为河西回鹘、西州回鹘、葱岭回鹘三支。后来河西回鹘亡于西夏,葱岭回鹘亡于西辽。西州回鹘以高昌(今吐鲁番)为中心发展,建立了政权,疆域广阔,不仅传统畜牧业发达,而且接受中原先进文明,农业也得到发展。但是…  相似文献   

18.
北宋的西北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宋西北五路的汉族人口、五路及河湟吐蕃人口、党项西夏人口、西州回鹘、喀喇汗国及西辽等政权下的人口进行了估算,就北宋西北人口的特点及历史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公元16—17世纪,新疆出现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地方政权——叶尔羌汗国。这时期,维吾尔族已在政治、宗教、文字等方面实现了统一。由于政权比较稳定,社会生产和生活环境相对安定,与中亚、伊朗、印度等地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一个文化繁荣的局面,创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维吾尔民族文化。这时期的文化与以《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为标志的喀喇汗朝古代文化是一脉相承,又有所区别的;也是自喀喇汗王朝以来维吾尔族伊斯兰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又一个高峰时期。这时期的文化主要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乌古斯人是东部天山地区的土著居民.自唐贞元七年(791年)秋以后,东部天山地区便为回鹘所控.会昌二年(842年)至咸通六年(865年),黠戛斯又入主该地.仆固俊部是从黠戛斯手中收复西州、北庭等城的.高昌回鹘王国的起止时间为965~1280年.其辖境在11世纪中叶以前大致为天山北麓东起北庭以东;北隔白骨甸与乃蛮相望;西达伊塞克湖及其以北的伊犁河流域,与喀喇汗王朝交界.天山南麓东止于纳职城;西至焉耆盆地,与龟兹回鹘为邻.11世纪中叶以后,其天山北麓的西部疆域,由于喀喇汗王朝的东侵而回缩至巴尔斯罕以东的凯米·塔拉斯、泰楞库尔湖地区.西辽时期,则进而回缩至昌八剌城以西地区."高昌回鹘"的文化,是兼收并蓄的文化.其中融有诸多的汉文化及胡人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