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在《伊豆的舞女》中,天真清纯的舞女"薰子"与主人公"我"演绎了美好朦胧的恋情。笔者立足于"我"、薰子以及其他巡游艺人们的人物关系以及对人、对生活的态度观察,剖析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的成名及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是川端高明创作技法成功运用的典范。以《伊豆的舞女》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设置、自然描写、肖像刻画、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以及结局设定等方面入手,可见《伊豆的舞女》的创作技法和一代文学巨匠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领略到《伊豆的舞女》极其敏锐的艺术内涵与人格特征。《伊豆的舞女》的描写汲取了表现主义艺术技巧,也体现了美学追求。重视感觉在表现中的作用,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物的描绘,都以"我"的感觉漫射出来。对境物描写的纯熟运用,体现了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嗡嗡……"火车快速地行驶在青藏铁路上,今天已经是离开家的第二天了,从昨天开始,一直在荒原上行驶。一眼望去,窗外的荒原显得无边无际,连一棵树也没有,地上似乎还有一层薄雾似的霜,远处的湖面冒着白气,车内的我有些寒冷,同学们三三两两挤在一起取暖。此时我的目光定格在桌子上的一个杯子,热气正从杯子里缓缓往上冒,让我想起了阿妈做的酥油茶。陪我走过十几个冬季的酥油茶是阿妈最拿手的本领,每一次我吵着要喝酥油茶时,阿  相似文献   

5.
同那些擅长于心理描写的杰出的文学家一样,鲁迅先生也是心理描写的大师,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心理描写是其中的一个突出方面。通过心理描写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阿Q这一不朽的艺术典型及其他人物心态,是《阿Q正传》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这些心理描写至今仍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价值。一、突出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从最后三章看,时局是构成《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作者突出了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Q平时有一种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而当举人老爷的船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人心摇动,时局发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其文学悲凉格调的形成与他的孤儿心态有很大关系。小说《伊豆的舞女》的主题表现了作者的自我人格。满足了川端对纯洁爱情和美好人情的渴望,是他对自己现实中得不到的温情与爱情的补偿性实现。川端早年扭曲的心理人格不仅影响了小说的内容,而且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貌。心理描写是《伊豆的舞女》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金宁 《林区教学》2014,(1):65-66
川端文学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中的表现技巧和手法,来表达日本民族独有的纤细而敏锐的感受,进而创造出川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体现了日本文学传统中独有的物哀和幽玄的美。因此,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始终具有着一种悲与美相交织的独特艺术底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奠定川端康成文学地位的重要基石,是他对自己文学基调的定位之作。这部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我"因孤独症而性格扭曲,却在与巡回艺人、特别是和纯真美好的舞女的接触中,得到了心灵的净化,孤独得到治愈。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一首洋溢着喜悦和哀愁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8.
没有悬念丛生的情节,也没有太多揭示社会主题的内容,仿佛跟着他走进了一个矇眬缥缈、空灵的世界,等到合上书之后,才发现自己仍然身处 21世纪的现实中,有些失落。这便是我读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后的感受。  此文是根据川端康成 19岁那年的一段经历敷衍而成的。描写少年书生为摆脱孤儿的悲哀和青春的悒郁,独自去伊豆漫游,路上偶遇一群卖艺人,与他们结伴同行的经历。作者在不急不缓、细腻自然的笔调中,勾画出一片闲静、淳朴的天地。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文中小舞女的描写。小舞女是艺人中的一员,负责打鼓伴奏,是个天真的…  相似文献   

9.
技法导航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一、通过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我想、我心想、我感到、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到、我回忆、我思索着"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10.
《伊豆舞女》是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是其初期代表作。小说文体清新、明快、简洁,所有描写都是通过高中生"我"的所见所闻来完成,流淌于全文的是带有洁癖的青春前期的多愁善感的朦胧情愫。结合川端康成的孤儿根性、伊豆之旅以及私小说的特点,考察《伊豆舞女》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揭示作品的私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到一位三年级农村孩子写的一篇习作。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读到一位三年级农村孩子写的一篇习作。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阿妈和我就不怕了……  相似文献   

13.
人物描写在作文家族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祥林嫂、阿Q、阿凡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一天,“人物描写”和他四个儿子——“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一起吃饭。“人物描写”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孩子们,好长时间没  相似文献   

14.
夏海平 《考试周刊》2013,(52):22-22
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伊豆的舞女》原著与电影的人物简介、故事大纲等相关内容,比较分析了小说原著及电影手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要能够指认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内容,并区分描写的不同种类。如《七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的动作描写,《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一件小事》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等内容。理解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例如《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描  相似文献   

16.
张懿 《课外阅读》2010,(14):38-39
我是家中的老小,生了三个姐姐的阿妈,近50岁时才生了我,有了香火,父亲终于心满意足地撒手人寰了。读高二的我难得回家一次,特别是和几个姐姐、姐夫、外甥、外甥女一同回家,满头白发的阿妈总是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相似文献   

17.
梁朝乐舞诗主要不是展示歌舞技艺而为了描写歌姬舞女。它重色轻艺,多是对舞女的描摹,表现了感官化的倾向;又重色轻情,注重对身体的凝视,较少观赏者与表演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表现手法上,多用白描,少比喻和烘托。这些特点在与唐朝乐舞诗的比较中尤其明显。它为唐代乐舞诗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究《阿Q正传》中对阿Q这一艺术形象的三次重要心理描写,揭示了阿Q心灵深处的潜流,彰显了其性格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伊豆舞女》 这是一部干净到极致的电影,看完觉得任何评论都是玷污。当时的洁癖就是那么严重,甚至一度觉得那种你喜欢我我喜欢你的烂俗剧情简直恶心到吐。外国文学老师说过:“电影女主角结婚时,年轻时的我差点得了抑郁症。”忽然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可爱。  相似文献   

20.
关于《伊豆的舞女》的主题,目前被广大读者认可的观点有多种。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不同的读者由于人生经历、学术经验的不同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充满异彩。本文试从非言语交际因素的视角,选取主人公"薰子"的几处有代表性的非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解读,进而得出本人对主题的见解:薰子对男主人公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照顾彰显出了真爱在于点点滴滴无私的付出之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