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水道教音乐源于全真道派,是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水道教音乐从产生到流布与传承经历数百年的积淀演变,其中清水县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其影响重大。清水道教音乐作为一种玄门之音,它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教音乐特征与风格上。本文从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两方面对清水道教音乐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以及创造性想象上。清水道教音乐也受到道家"悟"与"和"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道教思想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后人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8年,清水道教音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宏观上看,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契机。而就目前来看,清水道乐虽然经过漫长的流变,其仍然面临着发展困境。本文首先介绍清水道教音乐的起源,进而探讨其发展过程:发展回顾、发展现状即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4.
清水道教音乐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的清水道教音乐的神秘面纱从此在我国人民眼前进一步展开。本文将针对清水道教音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一定的阐述,并对其艺术特征进行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演变,道教音乐常在大、小道场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民间俗称"唱经"、"念经",并配以各类打击乐和器乐,往往在祈福迎祥、尊天敬神、超度亡灵、祭祖安魂、禳灾避祸、驱鬼降妖等法事中配合诵经讲法。道教音乐起于北魏,兴盛于唐朝,经历了南宋、元代、明代等时期,道教音乐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道教音乐种类和流派。清水道教音乐隶属于全真道派的道教科仪音乐,亦称道场音乐或者斋蘸音乐。本文主要论述清水道教音乐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7.
崂山道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是青岛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由于其本身的教义、独立的经济地位以及与崂山当地居民的历史关系,决定了它很难成为当地的普遍信仰.但崂山道教的影响力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惠及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8.
三清山是道教名山,被誉为"江南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文章采用RMP分析方法,从资源、市场、产品三方面对三清山道教文化旅游进行实证考察.在发掘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对市场具体的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清山的道教文化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以及如何选取市场等方面内容进行探究,提出三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对策,实现三清山道教文化旅游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9.
音乐无论在历史上原始游历中还是在当今社会旅游产业高速发展中,都起着相当的作用.随着旅游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完善,音乐已经成为旅游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剖析音乐对旅游和旅游文化的作用,对旅游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佳县白云观道教音乐作为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四百多年的积淀演变,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它与现代音乐文化紧密相连,作为一种玄门之音,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特殊人群的审美性格和气质,不论是在休闲旅游,还是摄养身心、抑或是在时令节庆中,都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音乐种类中有一种是民间音乐。其功能特点和其他音乐种类是相同的,真实地反映了民间人民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也给旅游地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随着国家旅游事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对旅游充满了热情,对旅游心理充满了文化气息。然而文化气息已经成为一项最基础的文化动机。人民不仅仅局限于当地文化特色,逐步地对新生事物及文化充满着渴望,更加追求异地风情,从中获得全新的审美感受。旅游音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旅游音乐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音乐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体。通过打造旅游地音乐名片、发展音乐节会旅游、开发式保护民间音乐资源、培育演艺市场、开发音乐旅游商品、发展传媒音乐等途径,推动旅游音乐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能发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庆东 《职教通讯》2019,(22):76-79
常州地方音乐多元、丰富,具有五大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吟诵调、天宁寺梵呗唱诵、溧阳泓口丝弦、溧阳戴埠太平锣鼓、金坛乾元观道教音乐为国家申遗获批项目,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近年来,“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话题非常热,常州市政府也不断加大力度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名城,将常州地方音乐转化文创产品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充分开发常州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可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常州地方音乐的项目化创意改造,主要是凭借当地音乐的文化内涵,并加以转化,实现新旧文化的更新换代,达到文化再生产,打造新的区域经济亮点。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二者内在天然联系的必然结果,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道路。传统音乐作为文化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具有最无障碍的交流优势,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必然。"六安茶谷"建设是依据皖西实际优势资源而设计的多产业聚集融合平台,采用区域聚集、时间聚集、产品聚集三种模式,引导多产业聚集融合。可通过强化政府引领机制,引导产业资源融合;人才创意技术引领,打造区域高端品牌的途径,实现传统音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茶谷"经济文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完善,音乐已成为旅游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入手,使学科与专业相结合,对旅游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础音乐教育课改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新课程给音乐教师和音乐课堂带来了许多变化,而职业中学的音乐教学却仍是被遗忘的"角落"。职业中学的音乐教学该何去何从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人所在学校是定点的旅游学校,近年来,随着旅游文化的逐步形成和完善,音乐已经成为旅游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音乐对旅游文化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旅游专业的音乐课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进行改革,应该如何去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呢?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道教音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此殊荣之后,这种渐成冷门的传统音乐形式再次走向台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简单介绍道教音乐的概况,进而探讨道乐的美学思想和审美风格,并以清水道教音乐为例加以深化。  相似文献   

20.
无锡道教音乐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是目前发展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在大众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另一方面无锡道教音乐的继承人十分短缺.无锡道教音乐非物质文化品牌维护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成立现代唱片传媒公司;另一方面,与餐饮休闲产业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