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葫芦笙吹响啰》是由张军词曲创作的一首优秀、民族风情浓郁的合唱曲,这首合唱曲曲风独特,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各个乐段段落音乐对比性强,在和声、旋律及装饰音上,作曲家松弛有度,应用自如。合唱曲《葫芦笙吹响啰》原本是一首童声合唱曲目,笔者将作品用于楚雄师范学院女声合唱团进行排练演唱,文章通过对这首合唱作品的作品分析和合唱指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龙的传人》本是一首由台湾作曲家侯德健创作的流行歌曲,后广为传唱,被作曲家任策改变为一首混声合唱,它是作曲家在美国与台湾断交后而作,是一首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本文从歌曲创作背景、作曲家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合唱作品的声部分析、作品的排练提示、作品的演唱提示等方面入手,对《龙的传人》作品进行了作品分析和排练方法提示,结合了对合唱作品的演唱要点提示,为排练和演唱这首作品提供一些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合唱指挥是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是合唱作品的诠释者,是带领合唱队员完美演绎作品的领导者。合唱和指挥二者密不可分,作品的思想内容需要指挥者的带领,指挥者也要通过大量的合唱作品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本文将对《牧歌》这首作品进行分析,从合唱指挥中所运用的手势、动作、表情等情感启示手段来阐述如何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传达给演唱者。  相似文献   

4.
无伴奏合唱《At the grave》是塔涅耶夫第二十七号作品《十二首无伴奏合唱》中的第一首。该作品创作于1909年,在俄罗斯的音乐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俄罗斯著名的抒情诗人雅科夫·彼得洛维奇·波隆斯基的长诗。这部作品涵盖了塔涅耶夫深刻的创作思想,高超的创作手法,体现出了作曲家鲜明的复调性天赋。本文从音乐表现、和声、复调等方面对这首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著名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的两首赋格进行了本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首赋格的主题构成、间插段构成和织体特点、主题的展开及赋格织体结构、歌词与赋格曲的关系等创作特点加以论述,探讨勃拉姆斯在合唱作品中的赋格结构思维与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希伯莱奴隶合唱》选自歌剧《纳布科》,这是一首混声合唱作品,音乐静穆中带有忧伤,内心起伏激荡,热烈歌颂了被俘的希伯莱人不甘受奴役,思念家乡故土,怀念祖国的真挚情感。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层次及内容,速度力度及演唱艺术处理,指挥分析等几方面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在艺术歌曲及合唱创作方面,《海韵》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歌词与曲式、旋律以及和声等创作技法的分析,来揭示赵元任先生的创作手法,进而为演唱和指挥这部作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bert, 1797-1828),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初期的代表人物。这位素有“歌曲之王”的作曲家,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创造了德奥艺术歌曲的新风格。舒伯特一生创作的作品约有1500多首,遍及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如:创作了46首男声合唱,6首女声合唱,19首混声合唱,36首三重唱和三重唱,5674带钢琴伴奏的歌曲,36首独唱和13首声乐套曲。在如此繁多的声乐作品中。不乏相当数量的音乐艺术珍品。 其中《魔王》、《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流浪者》、《鳟鱼》和《…  相似文献   

9.
在师范学校教了十几年的音乐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不久前一堂教唱《黄水谣》的唱歌课。这首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张光年)作词的抗战歌曲,是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女声合唱歌曲。由于一直对《黄河大合唱》的偏爱,我在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和分析音乐  相似文献   

10.
合唱曲《祖国颂》是借鉴我们民族特点的旋律,运用西方编曲手法赋予民族音乐以新意的优秀合唱曲目。创作中在和声色彩的运用、织体的写法、复调的应用等方面,营造出了接近完美的音响效果,使这首作品能够广泛的流传。本文从《祖国颂》的创作入手,重点研究其旋律、和声、以及各音乐要素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对合唱《祖国颂》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陕北风情—情歌》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西安音乐学院参加第十四届青歌赛创作的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这首作品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对陕北民歌进行了诠释。从作品的创作和演唱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了本作品的情感内容,认为本作品情感内容与表现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蕴意歌曲《长水谣》是鸳鸯湖棹歌研究团队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第53、59首为词,量身创作的一首棹歌少儿合唱作品。本课创作意图:借助合唱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多声部歌唱力量的叠加,为作品增添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词内涵。双声部通过合唱传输对棹歌唯美艺术的赞叹之情,赞叹江南人民生活的繁华景象以及面临自然灾害不惧危险、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由山西省歌剧舞剧院指挥家、作曲家张子龙先生根据蒲剧传统曲目《玉堂春》中经典唱段编合的混声合唱作品《女起解》登陆央视《歌声与微笑》后,作品引起社会合唱界的广泛关注,纷纷投书来函者不在少数,赞扬声中不乏求取作品者;而该作品的不断演出中出现要求返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合唱演出里也算是少见。究其原委,结论只有一个:作品好听!日前,余有幸在山西运城市合唱协会成立之际,欣赏过运城市天籁之声合唱团首次试排的新编合唱作品《女起解》,可谓:先睹为快。虽是初排,但是作品给人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的感  相似文献   

14.
作品赏析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1868)浪漫主义合唱音乐的杰作《德意志安魂曲》奠定了34岁的勃拉姆斯作为当时著名作曲家的地位。该作为合唱、男中音和女高音、乐队而写,作品有七个乐章,演出需要一个多小时。勃拉姆斯命名此作为《德意志安魂曲》,是由于歌词选自有关死与复活的,路德的德文本圣经节选经文。他希望该作有别于拉丁文写成的安魂曲。第四乐章:《你的居所何等可爱》合唱与乐队勃拉姆斯曾把这一乐章的手稿呈送给克拉拉·舒曼,克拉拉回复道:“我非常喜欢这首安魂曲中的合唱,我想像它必定富有优美的音响。”以抒情为主的音乐细腻地表达了选…  相似文献   

15.
《花儿与少年》是童声合唱中的一首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这首合唱的具体分析和艺术实践,从声音、节奏、强弱以及声部层次等提出自己在艺术处理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在这首作品的诸多演奏版本中,以钢琴伴奏版的使用频率最高、最为观众所熟知,成为琵琶专业演奏、教学的必选曲目之一。本文从艺术指导的视角对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钢琴伴奏版进行梳理与分析,通过重点乐段的谱例分析去解构这首作品的演奏特点,以及与钢琴伴奏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从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寻这首作品对于当代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Conversion of Saul(《扫罗的转变》简称《扫》)是一首宗教题材的混声无伴奏八声部合唱,由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兰朵·斯特鲁普(Z.Randall Stroope,1953)受湖高地合唱团(Lake Highland Chorale)委约创作。自创作以来,该作品每年在世界各地演出超过600次,成为诸多国际合唱赛事及音乐会的必选曲目。本文通过对作品结构、主题、和声的分析,探寻作曲家极具特色的创作构思,为表演者搭建内容与形式间的桥梁,以期合理表现作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明天带何曼婷录制新的合唱作品。也是新专辑里唯一首合唱歌曲。距离《素颜》时隔近!两年,我们好像长大了,又好像还是老样子……你也是吧。  相似文献   

19.
混声四部合唱《念故乡》是改编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二乐章中的一个主题旋律。本论文将通过查阅混声合唱《念故乡》的创作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结合对作品的结构来对该首作品做出指挥方面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徐升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3):102-103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于1938年11月至1940年3月间创作的三部大合唱之一,作品由7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笔者对这7首作品逐一进行了解释、分析,希望对广大音乐爱好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