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由《云南映象》看我国原生态舞蹈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映象》是原生态歌舞的浓缩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全国掀起了舞蹈审美风暴。它昭示了我国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思路:尊重民族审美习惯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基础;真实的最原生的乡土歌舞是原生态舞蹈创作的源泉;原始艺术与现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是原生态舞蹈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歌舞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灿烂的奇葩。随着现代文明的深入与冲击,对于负有文化传播功能的云南艺术高校,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建设云南特色的民族代表性舞蹈乡土教材是义不容辞的,做好这一工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对当地多元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映象》看中国民间乐舞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舞集《云南映象》是母体(原生态)乐舞,母体乐舞是传统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化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歌《猜调》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作品,其自身音乐形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反映了我国民歌流传与加工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性,从而引起很多作曲家的兴趣,他们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不同版本的钢琴曲、合唱曲.这首民歌的传承与再传承过程,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材料的引用与创作技术的多元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民族歌舞剧团通过舞台演出的形式整理、传承民族文化为例,从龟兹文化的历史内涵、文化的传承方式、文艺团体舞台职业传承文化的优势、舞台传承的实践、多浪(刀郎)文化的弘扬几个方面,分析了专业文艺团体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主张在现代社会中要通过舞台传承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带给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先秦时期盛行于荆楚地的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数千载的沧桑岁月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文章基于南漳薛坪镇《扛神》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的概括与个案谱系传承、生存现状等实地的记述,客观地阐述这一民俗歌舞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弱势文化生态,以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杨孙琼 《文教资料》2007,(6):128-129
《云南映象》是一个取得巨大成功的民间文艺歌舞集,它注重民间艺术的保存、开发和发展,强调树立品牌。它把云南的民间文艺汇集起来树立品牌形象,为民间文艺打上标签走出国门,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运用舞蹈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部以晋商为主题的爱情悲剧,展现了山西晋商大院生活的兴衰历程.本文以文献资料及当地走访调查为基础,从舞剧《一把酸枣》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舞剧中舞蹈、音乐、服装、舞美方面体现的中国民族特色文化的分析,展现了山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呼吁人们要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使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一部分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①2003年8月,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的《云南映象》在国内引起轰动,作为传统文化回归的标志,它被认为是当年最重要的一个文化事件。随后,原生态文化席卷全国,至2006年达到辉煌时期,有评论称:原生态风暴构成了2006年最炫目的少数民族文化现象。②《云南映象》的成功,使原生态很快走上了商业之路,它由此成为目前最诱人的旅游招牌:原生态旅游原生态歌舞原生态饮食。这些原生态使穿梭于异文化之间的旅游者得到了诸多满足。  相似文献   

11.
《云南印象》的音乐一直给笔者留有十分深刻的印象。从音乐角度看,《云南印象》有时代风格,特别具有民族风情,也十分的新颖。在舞剧中,用接近人类“naive”时代的舞蹈来体现文学性,体现舞剧来自民间民族,打破了舞剧常用的结构样式,很独特。此外,《云南印象》的音乐抓住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神韵、抒情、优美、纯朴、嘹亮,这种美,大气,让人惊叹。与其说《云南印象》是一场歌舞,不如说是一场生命的盛宴。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时期盛行于荆楚地的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数千载的沧桑岁月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文章基于南漳薛坪镇《扛神》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的概括与个案谱系传承、生存现状等实地的记述,客观地阐述这一民俗歌舞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弱势文化生态,以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了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展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加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能通过音乐促进各民族的沟通和交流,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以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最终目的,更好的实现我国综合实力的稳健提升,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同时也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人文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包括传统的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曲五大类,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童进 《儿童音乐》2015,(4):44-49
"白族歌舞进校园"是我校2011年启动的一项课题研究。身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保护白族歌舞。《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这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发挥的空间。这之前,还没有人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过课题研究,也无法借鉴相关的方法和经验。文中介绍的相关内容和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便于大家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进行大胆地摸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能否恰当体现文化真实性内涵。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二者并不对立,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辨证关系。《云南映象》的市场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近本文主要讲述了朝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热爱和平、多才多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就音乐文化而言,朝鲜族人民通常用歌舞、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状态、喜怒哀乐、生活习俗,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综上述调查,研究朝鲜族音乐的分类、特点和特殊结构类型然后做出分析,对其历史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以此弘扬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正>音乐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审美偏好的外在表现,也能深刻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思想、价值理念,为人们了解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提供了有效渠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标识,地域音乐文化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了音乐艺术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地域音乐文化的受众范围逐渐缩小、受欢迎程度逐渐降低,同时受限于单一的传播路径与传承机制,地域音乐文化传承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基于此,笔者参考《中国音乐》期刊中的《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栏目,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是少数民族聚集地,素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之称,尤以苗侗少数民族节日及音乐为著。本文拟通过对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和岑松镇"招龙节"音乐调查研究,望能为弘扬、传承"招龙节"音乐文化献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闽西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如龙岩的歌舞音乐《采茶灯》、客家山歌《韭菜开花一管子心》、《风吹竹叶》等长期以来被编入国家中小学音乐教材,被人们所熟悉和传唱。本着抢救保护、传承发扬闽西乡土音乐,漳平市附属小学承担了《漳平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实验。课题研究开展以漳平童谣为主,以漳平"三乡文化"为依托,努力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乡土资源与音乐教学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