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戏曲300多个剧种中,最为鲜艳夺目的要数京剧,它被奉为“国剧”,被列为“国粹”. 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安徽的微剧和湖北汉调的戏班纷纷进京演出.京剧就是在这两种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吸收昆曲和北方梆子戏的曲调,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而逐渐形成的,并于光绪年间臻于成熟.从清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京剧一直是中国最繁荣、最流行的剧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中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其中京剧在戏曲各大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京剧男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艺术中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我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戏曲表演行当拥有许多特色道具,扇子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本文在各位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扇舞在梅派艺术中的应用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主要以经典剧目《贵妃醉酒》中扇子的运用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系列论文之一。论述清代俗文化在崇雅的文化思想统治下的艰难发展和雅、俗两种文化思想对戏曲的影响;从这一侧面探讨了昆剧衰落的原因和包括京剧在内的花部戏曲的发展道路,比较着重地探讨了花部戏虽很流行却缺乏很好的文学剧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对当前的戏曲改革提供了某些历史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京剧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深受汉语学习者的喜爱。选择京剧作为文化专题课的原因在于:第一,京剧在国际上巨有一定的影响力,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对此而言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概念,减轻了学生的为难情绪;第二,京剧在戏曲文化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且京剧文化自成一套体系,不论是产生、发展都具有连贯性,新旧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第三,京剧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极具中国文化特点,具备极高的欣赏价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次教学设计结合学生中级汉语水平和学生普遍期待值最高的文化课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05,(7C):80-83
京剧在世界上被称为“中国的戏剧”,它是我国的国粹。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安徽的徽剧和湖北的汉调戏班子纷纷进京演出,京剧就是在这两种地方戏基础上,吸收昆剧和北方梆子戏的曲调,结合北京的语言特点逐渐形成的。早期的京剧都是男演员,因此,京剧发展史上有不少的男性的旦角名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京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从清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以来,京剧不断改进,集各地方戏曲之长,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和艺术风格。又因极富北京地方特色,故被称为京剧。京剧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艺术,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视为中国的“国粹”,难怪人们把京剧当成中国的“国剧”呢。为什么称京剧为中国的“国剧”  相似文献   

7.
梁廷枏是清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戏曲理论家,他的戏曲理论代表着当时戏曲理论发展水平。梁廷枏提倡戏曲语言典雅含蓄之美,追求语言的新巧自然,希望通过对语言的追求,构造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富于韵味的审美境界,对清代中后期以意境为核心的戏曲审美境界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曲之一,在世界戏曲舞台上独树一帜。京剧更是我国的国粹,它以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拥有众多名角、名剧目而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饮誉世界。但近些年来,由于时代浪潮的冲击,京剧现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为观众群的大大减弱。针对这一现状,教育部提出,今年将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十个省市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国中小学推广"京剧进课堂"。我校音乐组以此为契机,在高年级进行了"京剧进校园"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走进京剧     
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一课时案例背景: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对那些描绘性、情节性和抒情性的音乐都很感兴趣,而对一些戏曲音乐则有“耳”无心,注意力不集中,“提不起劲”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学生对某些知识学习的失衡,不能令人满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此类问题加以重视,并且想方设法地进行引导,消除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偏见,促使学生对戏曲音乐产生兴趣,来保证戏曲音乐欣赏学习的正常进行。教材分析:京剧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在我国京剧极具影响力,被称为“国剧”。京剧…  相似文献   

10.
京剧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源远流长。京剧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为清代宫廷所重视和提倡,加上京都人文荟萃,使得它得以广泛借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溶化各地和多种文艺形式的精华。正是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里,京剧博采众长,经过一代代表演艺术家的辛勤努力,终于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被称为“大戏”、“国剧”,一度在剧坛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中国17年"戏改"的最终成果,历时近两个月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于1964年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上,戏曲剧种"百花齐放"的景象已成旧梦往事,唯有京剧现代戏独领风骚。然而,一枝独秀的京剧同时又被指责为最大的"封建堡垒",成为"戏曲革命"必须攻克的对象。探索个中曲直,无疑为我们探索"戏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得到了众多人士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近年来京剧逐渐的走进了学校的音乐课堂,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了戏曲教学的内容,本文针对京剧如何融入高中音乐课堂进行论述,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人们通常用“戏曲”一词来指称我国的传统戏剧戏曲,既包括现今依然活跃着的作为“国剧”的京剧艺术和各种地方戏曲,也包括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宋金杂剧、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明清传奇。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过很多辉煌的时期,但今天的戏曲艺术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存在?它面临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它将如何传承?这是关系到戏曲在当前这个时代如何延续、如何再创辉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戏曲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作为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更是戏曲音乐中的一朵奇葩。然而,当流行音乐风靡神州时,我们传统的戏曲音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中小学生对京剧知之甚少,戏曲文化意识越来越淡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用新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戏曲教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京剧的源流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也被西方人称为“北京歌剧”或“东方歌剧”。京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源头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特别是18世纪流行于中国南方的地方戏组织“徽班”。1790年,第一个徽班进入北京,参加皇帝的生日演出。随后又有不少徽班陆续到北京演出。徽班本来流动性强,善于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北京聚集了众多地方剧种,这使得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数十年的融汇,京剧才算形成,并成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京剧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  相似文献   

16.
京剧在昭通     
京剧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至可宝贵的一份文化遗产,它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21年至1861年)形成于北京,后来流传各地,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剧种也传入了昭通,为昭通人民所喜爱.一、初闻京腔昭通地处滇东北高原,东面与贵州省威宁县相邻,北面与四川省的宜宾地区接壤.在经济、文化上与四川交往甚密,戏曲艺术亦深受四川影响,昭通自身没有较大的地方戏  相似文献   

17.
清代作家徐昆,以他的传奇《雨花台》在明、清时期的山西戏曲界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作为他最早的一部戏曲创作,《雨花台》不同于明清文人的案头之作,着重表现场上之曲,在创作动机、思想意蕴、时空结构、唱词与宾白等方面都独具特色。《雨花台》传奇从侧面反映了清代山西戏曲发展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毛代洁 《现代教学》2015,(Z1):133-134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中华珍宝大搜索——京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实践体验京剧这门国粹,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功夫和四大行当,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京剧的现状,初步形成传承京剧的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是面对京剧缓慢发展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传承京剧的意识。【案例】片段一师:你们听过戏曲吗?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戏曲?生:沪剧。师:沪剧是我们上海的地方戏,你们再听听这是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以京昆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祖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宗珍贵的艺术财富。京剧形成于清代乾隆、道光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于昆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这就更长了。一些优秀的京昆剧本,特别是内中的一些精彩的唱段经过历代剧作家、民间艺人、戏曲演员们的千锤百炼,其语言  相似文献   

20.
京剧的起源     
京剧作为国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它诞生在北京,所以称为京剧。 我国的戏剧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然而我国戏剧真正形成规模与体系是在元代以后。元代忽必烈建都北京之后,北京就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我国的戏剧艺术在此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民国初新兴起的话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