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舞狮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和民族体育运动形式,又名为"耍狮子"、"狮舞"、"弄狮".自我国古代舞师运动成型以后,舞狮作为一种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狮子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动物.根据有关中国狮子的最早记载,狮子是西域敬献给汉朝的贡品.狮子作为一种动物,其狰狞凶猛的形象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为中国人接受,但是舞狮运动却在民间受到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2.
舞狮,又称"狮舞"、"弄狮"、"耍狮子".自舞狮运动出现以来,从古至今从未断绝,并形成灿烂的舞狮文化,成为中国民俗体育的文化瑰宝.中国本土并不出产狮子,历代文献都找不到古代中国出产狮子的记载.学者们根据有关史料,认为狮子是汉时西域进献的贡品.  相似文献   

3.
纵览面具的发展历程,面具具有伪装性、魔术性,面具是超能力的象征。化妆品把面具属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以面具(本文面具统一指传统面具)的属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化妆品广告产生的影响。化妆品及其广告借用面具属性已有的文化认同感,将面具的伪装性、魔术性植入到化妆品广告中以此获得受众对产品的认同感,从而提升购买力。  相似文献   

4.
狮子在中国民间被视为"祥瑞之兽",人们希望以狮子"百兽之王"威武、勇猛的形象,来驱魔避邪,祈求和平、安宁.舞狮源了汉代,见载于<汉书·礼乐志>是中国与两域之间文化交流的产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  相似文献   

5.
鲁丰  黄益苏  刘雪丽 《大观周刊》2012,(20):153-154
舞龙舞狮运动已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较广泛地开展了起来,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宄和发展。本文以高校舞龙舞狮运动为研究对象.在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基础上对比赛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重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及其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其需要改革和提高的建议,希望以此促进高校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舞狮运动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运动,舞狮运动是在狮子被引进到中国的中原地区与佛教文化结合后逐渐形成的运动形式。狮子被引进中国中原地区以后与佛教文化结合,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具有与龙、凤、麒麟相等的神兽地位。  相似文献   

7.
舞龙舞狮在中国源远流长,每年的节日盛况,我们都沉浸在愉悦和轻松之中。民间节日让我们联想起传统文化的深邃,舞龙舞狮的欢腾场合打开我们对世俗文化的思绪。民俗化、世俗化的宋代舞龙舞狮是值得我们去窥探的。  相似文献   

8.
陈肇宪 《兰台世界》2012,(22):66-67
舞狮作为我国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运动,在中国有着长达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代代相传,形成了灿烂的舞狮文化。舞狮运动融绘画、刺绣与音乐,汇舞蹈、武术等艺术于一身,通过舞狮者的密切配合,惟妙惟肖地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欢腾活泼,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体育运动。一、狮子的由来谈及中国狮子的由来,就必须要从我国的汉朝说起。依据相关史料记载,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汉武帝  相似文献   

9.
非洲面具艺术中的动物形象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是为企望获得助佑、慰藉心灵、祈求福祉、彰显等级进行的再创作和再建构,其寓意取自生灵世界万象,源于传统宗教信仰,并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愿望。丰富的动物形象及其文化涵义折射出非洲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民族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追求等等,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现实与虚幻的相互沟通和彼此交融。本文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非洲面具为例,试析在多变的外在形式特征的审美观照下,各类动物形象所蕴涵的非洲传统文化语义及其艺术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10.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它是一种横遍全球纵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外在形式为学术界所重视。我国是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日寸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它的原型和影子,继续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文化的色彩象征在社会化的演绎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象征系统。色彩象征在西藏面具艺术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色彩得到了具体的人格化和神格化。本文主要通过对色彩象征的生成原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西藏文化的色彩象征和西藏面具的色彩象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藏戏面具与羌姆面具的色彩象征进行了探究,从而对西藏面具艺术中蕴含的色彩美感进行赏析,推动西藏面具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扬州与苏州地区古民居砖雕门楼为研究对象,对两地古民居砖雕门楼的形制、装饰、构图等特征进行考量和比较。扬州地区多喜好平面化的扁墙式门楼形制,故其砖雕装饰设计写意空灵,手法凝练简洁;而苏州地区则喜好立体化的牌楼式门楼形制,其砖雕装饰设计呈现出层次丰富的特征,手法也细腻多变。  相似文献   

13.
<正>狮子鸷兽,非产于我国本土,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说:"狮子出西域诸国。"[1]77逐渐地被接纳,狮,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其形象使人在精神上逐渐产生了共鸣,逐渐演化为力量的象征,吉祥如意的象征,甚至可与中国传说中的龙、凤等神物相提并论,并呈现出了一种不畏邪恶、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产生出极其灿烂的舞狮文  相似文献   

14.
张家林  吕冬生 《兰台世界》2012,(36):106-107
舞狮运动的象征意义是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意义的,它既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狮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还是在原始宗教仪式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有着很好的历史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5.
萨满面具元素分析以及提取再创新元素在旅游文化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元素提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萨满面具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是发扬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萨满文化被视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旅游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的开发和利用,向人们展现了更多萨满的文化形式和内涵。本文主要提出萨满相关的内容、特征、性质以及文化,在当代旅游行业的结合及应用,萨满面具元素提取再创新新元素的图案。展现了文化的历史与现代的时尚元素相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时原只有虎豹犀象,被古代开辟农田的人从北方赶到南方;狮子据《后汉书》汉章帝章和元年才由安息国贡献到中国来,它原是西域的猛兽。舞狮也不是中国的杂耍,据白乐天的诗,是由西凉传入中国来的。白乐天的《西凉伎》说: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词:"应以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  相似文献   

17.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象征符号,它起源于原始巫教和图腾崇拜。过去,世界面具研究专家曾断言,只有非洲、美洲、日本、印度才有面具。外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收藏界里也没有中国面具的一席之地,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社交媒体环境中,网络视频主播与受众同时以媒介化的身体进行着视觉交往与社交互动。网络视频主播以“面具”遮蔽身体,原本以“身体/面孔”作为中介的视觉关系被面具或者数字形象/皮肤遮蔽所阻断。身体的遮蔽一方面改变着网络社交情境的拟真性,作为社交主体的主播在重建着“自我”;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主播与受众之间双向的视觉关系,建立新的单向观看与凝视。本文以网络视频主播的身体遮蔽为研究对象,以面具遮蔽与数字遮蔽两种角度切入,辨析其内在的传播逻辑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09,(3):67-67
广州、佛山两地电视频道2月24日实现对等落地,至此,广州,佛山两地观众可同时享受两地电视资讯,观看到更多,更丰富的电视节目,实现广佛同城资讯先行。国家《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实现珠三角一体化,广州、佛山同城,携手打造珠三角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威武的面具     
看美剧《傲骨贤妻》,没看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初级律师Alicia永远板着一张“扑克牌脸”,调查员Kalinda的面孔像戴着一副铁面具。也许因为这是一部职场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