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月梅 《浙江档案》2007,(10):48-49
2006年5月,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学习义乌发展经验"的通知,7月,"义乌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开,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各地来义乌考察、调查研究的人数剧增,各地报刊相继发表了许多有关的报导和研究评论性文章。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并将它归档保存好,是当前档案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收集"义乌发展经验"档案为例,对建立地方专题档案,拓展档案特色服务创新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兵团"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积极探索新疆边境农牧团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新途径,"边境农牧团场广电事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课题成员于2010年7月6日组成调研组,对农四师62、67团,农五师87、89、90团,农  相似文献   

3.
高一萍 《东南传播》2014,(12):15-17
"第三人效果"一直以来是以"理论假说"的面貌出现的,三十年的多方研究已有诸多支持性证据出现,近来学界出现第三人效果理论体系的认识。在梳理了理论假说、理论体系和理论方法的概念之后,以2010-2013年国内外有关"第三人效果"的研究论文为例,认为当前"第三人效果"的理论定位应当是"理论方法",并探究了这种理论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起点,该国媒体自倡议提出以来就对相关事件高度关注。本文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Kazpravda》) 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对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的框架进行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新闻来源、报道量、报道主题、体裁、立场等5个方面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采用政策宣传框架和绩效展示框架,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与流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补充说明     
我刊2011年第7期19-22页刊载的文章《当前藏书建设中存在的高比例误选黑洞及对策——以计算机类图书为例》,是2010年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标准书目分析的高校哲社类馆藏发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商界》杂志于1994年创刊,隶属于重庆文资公司,以普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发行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本文以2012年《商界》杂志"人物"专栏中的"商界明星""、炫商人""、环球人物"三大板块28篇报道为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人物报道的特点和模式。热点事件构筑传奇故事财经人物报道是以经济活动中卓有  相似文献   

7.
借助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过10年的营销打磨,淘宝双十一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一个"节日"。国内虽其研究颇多,但以经济学视角出发为主。本研究以以2018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战队营销为例,将参与战队仪式营销的用户作为访谈对象,剖析了其具体的仪式进程,同时进对其进行了冷思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年7月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到6.32亿。其发展的趋势展现出从"广"到"深",生活全面"网络化"[1]的特点。我国对于互联网的研究发展呈现高居不下的状态,截止2014年8月的研究就高达20499篇,但在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占据数量较少。以"互联网"、"传播学"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的搜索,截止2014年8月为246篇,以新媒体为研究的内容占据主要,但其研究的主要方向偏重于媒介融合中的新形态、新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郑弘  单丹丹 《传媒》2019,(11):69-72
《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来,各级媒体"融"声一片,摸爬滚打数年,进行了众多尝试与探索。如何促进媒体融合创新可持续性发展和纵深发展,成了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本文以央视新闻融合传播实践为例,对当下各类现象级产品的特点、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特点以及媒体融合创新的模式与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两会期间各大媒体比拼的新平台。本文以"人民新闻"和"腾讯新闻"两大客户端对2014年两会新闻的传播为例,研究不同类型的移动客户端如何根据自身的资源、定位以及新媒体特性,提供差异化的时政新闻产品。移动客户端用户既是受众,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在发展新闻客户端时,需思考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功能需求,发挥受众的能动性、主体性,在内容和形态上不断创新,以此提升关注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柳溪 《今传媒》2012,(7):81-82,89
2012年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实施的第一年,各大卫视纷纷选择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并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做了全面的升级。本文以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平民英雄》为例,从传播平台、节目形式和舆论导向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限娱令"背景下各大卫视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2.
2015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上,都市报26年来首次获得提问权,标志着以《新京报》为代表的都市报主流时政报纸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同时,在媒体融合的发展大势下,《新京报》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改变了纸媒以纸质报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融合的思路,既注重内容的独家、原创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又构建出全媒体化的报道体系,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H5动态新闻等多种方式复合报道"两会"。本文将以《新京报》的"两会"报道为例,对其全媒体、全平台传播的新模式进行研究,为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娟  刘于思 《中国出版》2012,(23):29-32
一、消费语境下的时尚杂志人物形象媒介呈现的性别形象是文化研究的经典课题,而市场细分的时尚杂志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样本。时尚杂志在中国蓬勃发展始于1987年[1]。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各类时尚杂志总数已达800余种,其中更以日韩文化为代表的"瑞丽"系列与以欧美风为代表的"时尚"系列为翘楚。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10年来,对外合作的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更影响着文化发展与社会行为模式。正如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4.
田素美 《东南传播》2017,(12):45-48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建设正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速度迅速发展.以长沙市为例,长沙市政府近3年来,以"五城会"在长沙召开为契机,每年分别以60亿、70亿、80亿的建设投资规模,加速着城市的扩容改造,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品位的提高、对外开放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在城市建设工程实施中,工程建设任务主要由城建重点工程项目指挥部承担.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直接负责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发现工程竣工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完善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福州方言广播频率"左海之声"开播,以方言为收听限制的小众化媒体是其劣势,更是其优势。本文将以福州"左海之声"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准确把握基本属性前提下,以情感沟通、文化传承为己任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范泽龙  李佳 《兰台世界》2016,(10):65-66
本文以青岛市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为例,从开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旨在探索一条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以《图书情报工作》2000-2011年刊发的论文为样本,以高频词和知识图谱为考察视角,发现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对"不变"的主题域主要有5个:数字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理论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以关键词历年频次变化为考察视角,分别挖掘出最近6年新兴主题、增幅明显主题、消失主题及降幅明显主题若干,并筛选出30个左右"突现词"作为最具"变"的意味的关键词,以考察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情境性演变。研究发现《图书情报工作》热切关注前沿主题,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白秀英  姚远 《编辑学报》2012,24(4):326-328
以1922年12月至1923年1月,在爱因斯坦访华前后出版的3个"相对论专号"为例,剖析其编辑传播策略和对当代科技期刊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3个"专号"以直击科学前沿的选题策划、本"科学精神"以"启导国民"的编辑宗旨,约稿的针对性与权威性,选择最佳发行时间等成为综合性期刊传播前沿科学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政务微信近年来异军突起,开创了网络问政的全新局面,它以亲民为特点深得民心,影响力日益剧增。本文以浙江省政务微信"杭州发布"为例,研究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其掌上政务和信息服务两大基本功能,并为"杭州发布"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