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出现弱化的势头,其中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从影响公共政策公信力的三大因素展开分析,探究原因,寻求处理公共政策公信力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春华  温志强 《红领巾》2005,(3):6-8,60
政府积极应对公共危机,提高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政府职能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回应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地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的应对之策有: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增强对公共危机的可预见性;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危机发生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建立处置危机的权威机构和相关体制,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性;动员全社会参与危机救治,增强社会认同;加强信息流通,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强法制建设,使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庄阳 《保定师专学报》2010,(4):24-26,102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政府公信力通常反映在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之中。从这个角度对政府公信力问题加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的行政制度、行政观念、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缺陷,是基于公民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变化的全过程中未能充分实现其应有价值而存在的。因此,应从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构建完善行政制度、提升行政观念、改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4.
提升县级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级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公共危机管理是其基本职责,其作用无可替代。然而,县级政府仍存在预警能力不高、控制应变能力有限、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信息沟通能力有待强化、职能部门协作能力低下等问题。由此,县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立公共危机专门管理机构,推进危机处理预案体系化,促进危机管理主体多元化,健全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全面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进入了公共危机的高发期,对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公共政策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集中体现,也是政府实施危机管理的重要途径.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提高危机意识、完善体制及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加快政策法制化、优化公民参与等方面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各种危机事故频发。基层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在公共危机预警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全部政府应急管理的基础。对待突发性事件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原则,及时采取科学的预警措施,并采取有效方法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尽量克服危机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基层政权的公信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牢坚实的基层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前提。政策执行作为政策运行过程的中间环节,是将政策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政策成败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部门、政府官员本身也是具有特殊利益取向的自利性主体。因此,从政府自利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对于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乃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是公共危机的一种,指网络公共舆论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也是网络公共舆论汇聚、公众公民意识形成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治理问题暴露与偶发的结果。应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存在着四个层次的治理举措:第一层次是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事态;第二层次是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慎用网络技术控制;第三层次是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第四层次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标志着政府危机时代的到来。由于经济和政治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共危机成了当今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政府在危机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公众的极大关注。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提升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应重视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形象塑造和对客体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公共权力运行的具体表现.它面对当今社会日益频繁的危机事件,发挥了政策的权变性、效率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优势,但是,由于公共政策自身缺陷,以及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巨大破坏性等因素影响,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存在执行不力、反应迟钝、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文章从政策供给与需求关系、政策主体素养分析了危机对公共政策的需求,以及改善政策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18,(3):57-60
近年来城市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公共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损失,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成为共识。地方高校参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有一定的基础,尤其在资源配置、沟通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积极地参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帮助地方政府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应急管理合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研究机构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优化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应急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政府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政府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日常工作开展的效果.我国政府形象管理的缺失对公共危机处理效果造成了很大影响,探索政府公共危机形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对于政府公信力的培养和行政能力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诸多挑战时出现治理能力相对滞后和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反映到网络舆论中就是网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抵抗。网络公共舆论常常因某些突发事件而背离政府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话语主流,造成官民信任破裂、互动僵化,导致政府公信力骤降的紧急态势。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根源于政府公信力的不断流失以及官民和谐关系的僵化变异,又反过来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稳定构成极大杀伤力。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可从四个层面展开:采用危机治理策略平息危机事态;促进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合理使用网络技术控制;修复和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打造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14.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近日成立。该学院下设公共管理系和城市管理系两个系,战略管理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所、政府危机管理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和一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学科背景,主要学科领域是公共管理和城市管理,将以政府战略管理和政府竞争力评估作为研究重点,同时发展公共政策、城市财政和政府采购等相关学科。学院根据国内外名牌大学同类学院的发展经验,计划发展一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政府战略管理、政府危机管理等。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成立  相似文献   

15.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经常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其不仅阻碍了政令通畅、危害政府职责的有效完成,而且扣碍了政府公信力的树立、损害了党和国京政策的权威性。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就是要把经济学的假定和方法应用干公共政策的执行中,以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加大利益整合,大力加强信息沟通以及积极完善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关能力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公信力、政府凝聚力和政府抗风险力,构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关的能力体系,其中公信力是基础,凝聚力是核心,抗风险力是目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与政府公信力建设关系密切,当前,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不少政府公信力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人民群众、政府行政人员、法律体制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来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对我国各级政府的重大挑战,这既直接影响着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又关系到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公信力和影响.本文以陕西"华南虎事件"为例,分析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策略,以期推动政府的危机管理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府居于公共事业的核心地位,承担的公共责任最显著。而这种责任的特点之一是其道德性,即公共政府行为选择中伦理动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公共政府在伦理治理要求中常遇到一些困境,这些困境需要公共政府在公共政策及公共权力掌握人及公共政府整体道德性定位等层面上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危机善后管理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频发的公共危机要求政府建立完善有效的公共危机善后机制。通过分析当前善后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建立善后资金监管机制;健全公共危机保险体系;加强灾后审计工作;完善公共危机立法体系;重视灾后心理援助计划;健全公民参与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政府执政能力,运用社会组织与公民力量积极预防危机、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