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钧 《垂钓》2007,7(6):1-1
在第七届老鬼欢乐钓鱼节上,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和老鬼钓鱼学校联合发起了“蓝丝带”水环境保护计划,积极倡导钓鱼人爱护鱼类,保护水体环境。其内容包括:不钓稀有或濒危鱼种,不在鱼儿的产卵期垂钓,不使用有毒、有害、污染水质的钓饵,不使用含有有毒有害元素的钓具,不往水中抛弃废物等等:呼吁人们在享受垂钓之乐的同时,实现鱼类与人类的和谐共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浅滩水区的优势和特点 1.浅滩有着丰盛的天然食物和活动空间。鱼类生存的依赖食物主要是水体中的天然微生物质和小型动物、植物等。随着高温以及雨季的到来,这些鱼的食物繁殖极其旺盛,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源,促进了鱼的活跃性,因此形成四处游动觅食,增加了垂钓时的咬钩机会。  相似文献   

3.
李洪彦 《垂钓》2009,(4):30-31
在传统观念中,初春水体冰冷,草鱼、鲤鱼等大型鱼类处于半休眠状态,很少觅食,只有抗寒能力极强的鲫鱼才会成为我们垂钓的对象。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4.
姜丙利  昕东 《垂钓》2010,(8):30-31
每年一到雨量充沛的时候,大河、水库、水渠等就会从上游至下游注入新水,使水体产生水流。流动的水体含氧量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水体上下对流快、温差小,加上茂密的水草既是鱼类的粮仓又是鱼类的避难所,所以吸引了下游大量的鱼类逆流聚集于此,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钓客。但面对流动的水体,不少钓友有些犯难——在流水水域该怎样垂钓呢?  相似文献   

5.
陈炜  冯恩慧 《垂钓》2001,(2):11-13
鲫鱼为广布、广适性鱼类,遍及亚洲东部除青藏高原外的寒温带至亚热带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和水渠等水体,是冬春垂钓的主要对象鱼。  相似文献   

6.
鱼鹰子  昕东图 《垂钓》2010,(10):40-43
鱼饵、诱食剂与垂钓时节的关系:时节是影响水体温度的重要因素,水温又是影响鱼类摄食的重要因素。这种连锁反应使鱼类随水温高低变化产生机体的生理代谢变化。鱼类摄食生长与水温上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英忱 《垂钓》2002,2(9):19-21
一日之中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不同时段里的垂钓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所采用的垂钓措施也是不同的。其实,在时间背后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制约水体环境变化的温度、气压、风力、溶解氧等环境因素及各种鱼类先天和后天的习性。  相似文献   

8.
老渔夫 《垂钓》2005,5(12):23-25
垂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鱼类上浮的现象:原来底层水域的鱼不在水底活动,而是上游到水体中层和上层,结果造成水底无鱼可钓.比那些钓底的人大失所望。不过如果您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利用鱼类上浮形成的有利因素,灵活改变战术,也会取得很不错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李哲 《钓鱼》2004,(21):42-42
抛竿钓水库的选点,与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选点的方法类似,都是应根据鱼类的习性,选择它们集聚,出没的地方。因此,垂钓水库前,应先了解水库的地貌特征和水体的深浅,弄清水下的自然状况和其它的障碍。弄清水下是淤泥底,还是石质底,把所掌握的这些隋况作为选钓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5,(11):56-57
我国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逐年锐减,天然捕捞及垂钓鱼类品种日渐减少,鱼种规格也越来越小。有些自然水域已无鱼类生存,致使广大垂钓爱好者埋怨“无鱼可钓”。鱼类资源惨遭破坏,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很多,有些破坏行为我们钓鱼人也无能为力。作为钓鱼人,只能“从我做起”,增强鱼类资源保护意识,保护鱼类生态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笔者呼吁野外垂钓勿忘放生怀卵鱼。  相似文献   

11.
刘汉初 《钓鱼》2009,(1):32-32
钓鱼和石头,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从垂钓实践看,两者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石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坚硬物质,也是我们钓鱼的“好帮手”之一。人们可以利用石崖、石堆、石滩、石坝和突出水面、地面的巨石与石砬干等地形地物进行垂钓。鱼类对大小、形态、颜色各异的石头又有一定的依存关系,有石的水体往往有鱼儿栖息、逗留、藏身。  相似文献   

12.
鲈鱼是近海常见的鱼类,也是垂钓爱好者喜爱的鱼类。之所以喜欢,除了好吃、个大,最重要的就是垂钓手感好且容易产生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心木 《垂钓》2002,2(9):28-30
鱼类生活在水中,水中的含盐量、含氧量、水的温度及pH值等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不同的鱼类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不同,但都要求一个适当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使鱼类正常的新陈代谢受阻.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繁殖,严重时造成死亡。因此,掌握鱼类与水环境相互关系的有关知识,正确认识垂钓水域水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垂钓者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许波 《钓鱼》2013,(10):37-37
鳊鱼,属于常见鱼类,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尤其喜欢在流水环境中活动,它们喜欢群居,一般情况下是成群结队游弋。鳊鱼嘴馋、贪吃,比较容易上钩,以素食为主,但也吃多种荤食,如蚯蚓、小虾、螺蛳等。鳊鱼的适温能力强,一年四季都有觅食能力,再加上其肉肥味美,因此,深受广大垂钓爱好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范宁 《钓鱼》2004,(24):40-40
四、春季垂钓时各应选用何种鱼漂?春季气候依然变化无常,我们在垂钓的过程中遇到的鱼情也同样与这天气一样呈多样性的变化。有时阳光明媚、晴空万里,鱼却非常难钓(尤其在正午前后,这个现象更加明显).有时细雨轻风、阴云遮日,垂钓效果却十分喜人出现这种看似反常的垂钓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日照强度和水温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多数鱼类的趋温反映,使垂钓的难度在这个季节里困扰着许多人。因此,在春季垂钓时,我们也应该慎重、科学地挑选出合适的鱼漂。  相似文献   

16.
韦德 《钓鱼》2007,(7X):54-55
没有一种路亚能够像玉筋鱼路亚那样使用广泛而且效率非凡的。采用玉筋鱼咱亚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垂钓方法和垂钓区域,能够垂钓多种鱼类,其中包括在沉船区垂钓鳕鱼、  相似文献   

17.
钱邦伦 《钓鱼》2009,(13):28-30
每年的6—8月份,夏日炎炎,白天的日照强,气温一般在20℃以上,正是水稻拔节、抽穗开花的时期。鲢、鳙、草鱼、鲤鱼等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食性,气温越热,索饵越活跃。因此,水稻花盛开的时候,是垂钓鲤鱼等个体较大的鱼类的黄金季节。  相似文献   

18.
<正>钓浮是指将钩饵悬浮于不同水层,是垂钓水体中下层、中层或上层鱼类的方法。钓底是指钩饵落入水底,垂钓栖息于水体底层鱼类的方法。钓浮的精髓在于找鱼层。很多钓友在钓浮时之所以钓不到鱼,就是没有找到鱼层。找鱼层的方法很多,一般情况下建议从离底开始慢慢搜索鱼层,每次将浮漂下拉20厘米左右,每个水层抽上十几二十竿,没鱼上钩就继续下拉浮漂,一直拉到水皮为止。如果还没鱼上钩就从水皮继续向下找鱼层,只要找准鱼层,  相似文献   

19.
余杰 《钓鱼》2005,(21):48-48
今年8月7日,立秋,我们7人相邀前往嘉鱼渡普镇钓鱼,同行钓友中不乏垂钓老手。由于事先知道此钓场位于太湖尾部,水体面积约30多亩,多年末曾干涸,有多种鱼类,并时常有甲鱼出现,于是我特意准备了一些猪肝,当日上午8点多钟就兴冲冲地赶到了钓场。  相似文献   

20.
―、春钓小水面进入春季,大地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步回升。垂钓的水面越小水体也就越浅,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明显,水温也就上升得越快,水中的鱼类也就越显得活跃;水面越大、水位越深,受气温和沿岸地温的影响就会越小,水温也就上升得越慢,水中鱼类的活跃度也就不高。因此,春季出钓选择钓场,应首先着眼于水温上升比较快、鱼儿复苏比较早且相对比较活跃的小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