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学校文化是教育教学之本,是文化建设之要,也是管理水平之最。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既是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计,也是当务之急。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办学理念、制度设计、建筑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应该构建一个完备的体系。搞好学校文化建设,要注重抓好宏观顶层设计、提高校长文化素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等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建筑的功能出发讨论了教育建筑的空间类型和设计要点 ,并介绍了两所学校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武佳 《内蒙古教育》2014,(11):14-14
通过对包头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近几年教学工作的梳理,找出了中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现分析如下。一、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现状及存在问题(一)生源基础差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普高升温,严重冲击了中等职业学校。人们在没有办法继续受普通教育的时候才会去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发展,被迫将招生的条件放宽,生源的质量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学校建筑作为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越来越体现出它作为教育物质载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借鉴他国的学校建筑设计,对提高我国的学校建筑设计是不无裨益的。本文就日本学校建筑近年来所展现的新设计理念,从教学空间的灵活设计、交流场所的人本设计、生活场所的温馨设计、生态学校与可持续设计等四个方面,探讨日本学校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新理念,及其对当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与规划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各个中学校园越来越漂亮,学校图书馆的建筑也由于素质教育的需要和学校财政的宽裕而逐渐得到重视,学校图书馆的馆舍建设进入了新的春天。有的中学专门请建筑设计师设计专用图书馆楼,有的学校把教室改造成图书馆,总之,中学图书馆建设已日新月异。由于现代图书馆是信息交流的场所,与传统图书馆以藏书为中心不同,所以图书馆建筑不仅要考虑美,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图书馆的专业需要,在建设或改造时要结合图书馆管理的要求和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要,将美观与实用相统一。在设计时要有前瞻性,外观要新颖别致,要“…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装饰设计基础》一书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主干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基础教学基本要求”,并参照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标准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筑装饰设计基础》教材在理论体系、组织结构和阐述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一、教材要与培养目标相一致,以教学基本要求为准则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明确规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须文化基础知识和专…  相似文献   

7.
<正>建筑是物化的文化。学校建筑以物化的形式体现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现代学校建筑,除了要满足实用性外,更要关注人的各个层面的需求,特别要关注学生交往的需求。芬兰著名建筑家阿尔托在20世纪30年代主张:建筑要"人情化",即以人为本,弘扬个性探索。"人情化"空间  相似文献   

8.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0,(8):79-79
石家庄要求学校建筑以柔和色调为宜拒绝单调设计 据悉,今后石家庄的校园规划将避免“火柴盒”、“豆腐块”、“两根柱子一扇门”等单调的设计风格。石市教育局专门公布了“学校校园规划标准”,要求校园应具有相对突出的主色调,学校建筑色调要结合周边环境。以柔和色调为宜。  相似文献   

9.
朱时宏 《生活教育》2014,(13):41-42
正硬件设施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学校规划校园布局,是创建优雅舒适的校园,提高校园建设品位的重要前提。同时校园应该是有生命的,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因此科学规划校园布局,要合理设计建设校园功能区,合理设计校舍建筑,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一个校园应该要有大作品,大作品不一定是高楼大厦,大作品应该让人过目不忘,记忆深刻。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出现这样几个比  相似文献   

10.
学校建筑、建筑空间及空间形式具有独特性。学生行动是学校建筑空间设计的核心,现代教室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倡导空间设计遵循"学生在场中"的理念,强调场所活动的自由性、便捷性、参与性及层次性。文化内涵是学校建筑空间的灵魂,优秀的学校建筑及其空间的设计会很好地体现学校文化特征,真正实现形塑于外、神铸其中。  相似文献   

11.
刘杨 《考试周刊》2010,(1):238-238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学校建筑有了很大改善,但一些教育配套建筑仍有待完善。在校园建筑中,图书管作为教育配套建筑的一种,如何诠释图书馆与校园总体的和谐是图书馆设计的关键。图书馆既是形式意义上构图的中心、视觉的中心、建筑群落的中心,又是实际意义上的学生交流的中心。应通过建筑多语素的设计,达到聚合师生的作用,使之成为研究、学习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2.
学校建筑是教育的场所,是师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学校所建构的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文化性。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诙谐地道出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学校建筑文化的影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建筑所建构的教育环境缺乏一定的理解,以致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校建筑富丽堂皇,气派非凡,但是无法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传统的排排坐,单一的教学空间规划,以教师为中心的空间设计,很难适应“生本式”的新课程改革。学校空间设计因循守旧,与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活动的需求相脱节,在一…  相似文献   

13.
北京的建筑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正规的学校教育可以追溯到1936年——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首都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北京建筑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中等、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及各类岗位培训在内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北京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建筑教育主要是为建筑业及勘察设计和房地产业培养(培训)各级各类人才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教育。经过65年的发  相似文献   

14.
世间任何一件伟大的建筑作品背后必然有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如约恩·伍重之于悉尼歌剧院、贝聿铭之于卢浮宫扩建工程。对于学校而言,校长的作用,恰如建筑师之于建筑。正如陶行知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那么,如何当好校长,笔者认为不妨像建筑师那样。首先,设计蓝图,构筑愿景。建筑师要建筑一个作品,首先会考虑当地的文化与环境,在此基础上为作品定位,设计蓝图。  相似文献   

15.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内核"的载体。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学校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作为学校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学校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多重教育功能。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学校物质文化的创设。  相似文献   

16.
学校建筑是教育的场所,是师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学校所建构的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文化性。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诙谐地道出人与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建造了大楼,大楼也塑造了我们。学校建筑文化的影响力量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学校领导对学校建筑所建构的教育环境缺乏一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现在乡村教育的呼声,一天高一天了,研究乡村教育的人,也一天多一天了,乡村教育似有发展的希望了!但是回顾头来,看看乡村里面的小学教育,还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什么缘故呢?在一般人的眼光看来,以为要谋教育的发展,必先要多设学校:而设立学校,第一要有校舍;建筑校舍又非有数百元数千元的经费不办.唉  相似文献   

18.
刘静 《教书育人》2012,(34):10-11
"教育是事业,其含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句话道出了做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真谛,也给学校的领导者提出了要求。一、一名优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做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懂得身正为范,更要懂得怎样去设计。设计型校长要先设计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教育》2013,(6):26-27
"教育是事业,其含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句话道出了做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真谛,也给学校的领导者提出了要求。校长应该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做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懂得身正为范,更要懂得怎样去设计。设计型校长要先设计学校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学校物质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部分,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学校文化"内核"的载体.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学校地理环境、规划布局、建筑、绿化、人文景观等.作为学校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学校物质文化以其特有的形式发挥着多重教育功能.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学校物质文化的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