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罗马社会中的同性恋是“希腊化”的结果。比较古代罗马与希腊的同性恋,二者从内容到形式已毫无共同之处。同性恋在罗马的遭遇一方面证实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对人类性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使我们从中透视出希腊、罗马文明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3.
谢冰莹除创作了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外,还写了大量有关文学的理论文章.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谢冰莹对文学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在创作经验上,认为"通"与"好"是写出一篇成功作品的关键;在文学实践上,注重时代意识与创新意识,响应"文协"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对报刊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相应的变革与发展;在创作思想上,以自然为皈依,以人生为法度;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与欣赏上,强调内容、形式、主题三方面兼具.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其叙事处处彰显出19世纪女性主体性特征。小说充满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的因素。《灰姑娘》这个古老美丽的童话已成为文学中一种基本爱情模式和创作原型,他已内化为作家创作的一种潜意识,这在19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中尤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解读《简爱》中的"灰姑娘"式的女性形象,旨在阐述作者潜意识中的"灰姑娘情结"及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文学艺术界的百花园内,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可谓琳琅满目,成为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的主流。伴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些东西已逐渐被人们遗忘,而且在这里耕耘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象寓言文学这一古老的艺术之花,在当今就颇有冷落之感,大凡弄文学的人,总是不涉足这里。秋林则不一样;多年以来,他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默默地辛勤耕耘在这一片寂寞的荒原上,先  相似文献   

7.
古代希腊作为西方文学的发源地,其重要意义不容言说。文学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时候已经日趋成熟,这个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斯)的文艺时代出现了许多戏剧家和哲学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利比德斯三位希腊悲剧戏剧家,他们以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戏剧去反映出人类早期萌芽阶段对于自身命运的探究以恐惧感和阶级属性转化而来的崇高感以及对人类对生存自由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中唐以后,雅俗文学的分化使“小说”的“残丛小语”概念亦分化了,一直到清末,雅文学都抱守固有概念,拒不承认明清小说为“小说”;而俗文学家们则从宋代开始,先将说话之短小者、后将历史演义以余史身份都推进“小说”概念中,以期挤进雅文学殿堂,但雅文学的末把交椅终于未坐成,却赋予了“小说”一词以现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文学不仅在观念形态而且在文本形式上出现了很大变化,就小说而言,对叙事的自觉无疑是重要的方面.叙事者以病态的方式组织叙述是现代小说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本文对20世纪一些此类小说进行了比较阅读,抽取一些基本的范型,并尝试概括此类文本的写作特征、写作动机以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说这种话语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系统中,始终于一种卑微的地位。“小说”一词在《庄子》中初次出现时,是指任何无足轻重之文。从此,在中国这个诗的王国中,文人士大夫们都用这个词来指没有多少价值的散文。尽管到了明清时代,小说话语在文学语境中实际上已成为主流话语.但在文化语境中仍未能根本改变其地位。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学热:当代世界文坛的一大奇观陈慧君在本世纪50年代后的世界文坛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企业文学热。企业文学是一种以描写企业经营活动为主要内容,融社会学、经济学和企管学于文学之中的新型文学,曾有人称之为商业小说或财经小说。企业文学的发端可追溯到中世...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的散文创作中,忆悼散文的大量涌现和成功创作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的缘由。 忆悼散文最瞩目、最自然、又最激人心的素质是“情感”。而新时期随着文学樊篱的冲破,文学向人性复归,深层人性、生命体验得到开掘,人的情感世界得以自由展示,即为忆悼散文的发展繁荣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忆悼散文才能出现作品大量涌现、佳作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一、诗歌教育: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光潜说:“涛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精妙处,也终不觉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人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相似文献   

14.
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国当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台湾读者心目中占有文学的正统地位。台湾当代散文的发展经历了承传时期、革新时期、多元时期三个阶段。它最主要的题材有五类:一是眷恋乡土,抒写乡愁;二是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三是描写人类之爱,讴歌人情之美;四是描绘自然美景,关注生态环境;五是弘扬民族文化,赞颂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扬的女性解放思潮,首先开启了女性文学诞生的时代风尚和社会背景;中国女性文学的大陆崛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台湾女性文学的萌生。大陆五四女作家多采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及自传体文学书写,表现娜拉形象所蕴含的“人的发现”和“女性发现”的时代命题;台湾女作家则以政论式言说,集中阐明女性解放的社会议题。两岸女性文学在不同地域的孕育和出发,提示了192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最初面貌和完整图谱。  相似文献   

16.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从中古时期走向近现代的启蒙书,它和《红楼梦》先后出现于18世纪中期,即封建社会最后“盛世”——乾隆年间。在作者吴敬梓笔下,中国文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组组生活在科举社会里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和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写实人物形象。作者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敏锐的洞察力、恰当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小说中栩栩如生的典型形象,对自己的群体进行了提示和预警,探索了知识分子在举业至上主义和八股制艺的牢笼下如何冲决精神罗网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经历了四次变化: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为一变,从1949年到70年代末为二变,80年代为三变,90年代为四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取得了四大成就:一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是史的意识大大增强,三是研究趋于深入细致,四是理论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研究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在运用理论方面有教条化倾向,二是论题、观点低层次重复,三是学者综合国学素质呈整体下降态势,四是在研究者中不同程度存在浮躁心理。  相似文献   

18.
陈月枢文学创作是六盘水文学现象的又一景致。笔者对其诗歌、散文、小说创作作了分析比较,论述了其创作特色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外国文学史教材版本繁多,内容编写上各有所长,但长期以来有一个内容在编写中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对欧美文学中"二希"文学传统的"一希"——古代希伯来文学的忽略,造成的影响是无法使教材使用者很好地建立起"二希"文学传统这一概念,而"二希"概念不清,就会影响对中世纪及其以后欧美文学的理解程度。针对这一现象,在古代罗马文学之后加入古代希伯来文学,或在早期基督教文学这一部分中植入古代希伯来文学的内容,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写作优美散文走上文学道路的70后作家乔叶,在进入河南省文学院后转向小说创作.其中《最慢的是活着》获得巨大成功,而《认罪书》则带来全新的主题.小说穿越在现实和历史之间,通过金金和梁知、梁新之间的情感故事,不仅牵扯出他们对梅梅的罪恶,而且描述了一段人人沉默的“文革”历史.小说中,人人都有罪,不管是罪恶的施暴者,还是旁观者,抑或是“逍遥派”,人人都难逃良心的惩罚,迟早要俯首认罪.乔叶向我们展示:只有真正的认罪和救赎,才能获得重生,学会去爱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