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史上,孙中山是第一个为实现自己的革命纲领寻找思想武器,而专门研究知行问题的哲学家。孙中山的知行学说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回声,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认识论的最高成就。一、知行学说的提出中国是带着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耻辱进入近代的。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中国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是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的,他们一方面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与封建制度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封建的哲学、思想、文化等社会意识也严重地束缚了资产阶级的手脚,因此资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时,总是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先进代表,但由  相似文献   

2.
瑞士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不仅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哲学认识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怎样看待这个心理学中的哲学角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中的认识论思想,给予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一、正确看待认识论主体和客体范畴问题主体和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认识论范畴,是近代认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皮亚杰是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入手展开发生认识论研究的。其发生认识论将哲学认识论问题改造成个体知识生长的发生认识论问题。他认为,传统认识论存在一个忽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研究和科学实证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试论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主客体关系问题各自寻找它们之间统一的方式和途径,对主体和客体在认识中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各自的模型,力图揭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本文拟从考察主客体统一理论在近代哲学发展过程中的演变,探讨一下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说明以下三个问题:(一)、近代哲学认识论关于主客体统一的理论及其局限性;(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主客体辩证统一的现实基础理论;(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主客体统一的现实基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哲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思辨哲学形式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和活的哲学运动。它向我们揭示出哲学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切实地解决现实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模式理论”是邓小平哲学认识论思想的光辉结晶。它所揭示的关于认识的主体特色和认识角度等问题是对哲学认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哲学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知行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儒学史上,孔子最先论及了知行问题。他的知行理论涉及道德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对其道德论意义作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其中所蕴涵的认识论思想也是传统哲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在其道德论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其认识论意义,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越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实践论》的理论特色——纪念《实践论》诞生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不同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认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中的重要著作。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特色,彰显了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8.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理论还包括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制约因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阶段构成,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表现和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既受到“中国向何处去”这个近代社会中心问题的影响,又受到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中国近代哲学革命包括前驱阶段,进化论阶段,新旧思潮之激战和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阶段。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范畴获得了新的内容,二是西方传来的新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合,三是近代哲学的独特创造。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缺失表现为:一是忽视了哲学的理论思维的科学性质以及写具体科学的联系,二是在处理“古”与“今”、“中”与“西”的关系上的缺失,三是在方法论上的缺失,四是在人的自由问题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认识论。它既是完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又是完全中国的,其共同的基本特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长期实践中取得巨大成果,并且在科学实践观、认识的辩证法、哲学的认识路线、人民群众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规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11.
认识论通过对认识的哲学反思,揭示认识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古老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旧哲学认识论的根本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认识论的根本变革,都在于有无唯物史观这个根本问题上。唯物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是马克思创立科学认识论的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立以后,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有着一些不同的特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认识论思想集中体现了唯物史现与认识论的统一,因而最充分地实现了哲学认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常常看到这样的论调:中国近代哲学对于传统思想尤其是儒学的批判,造成了割断传统命脉的灾难。这是站不住的。中国近代哲学的主要论域集中在四个方面:历史观、认识论(知行观)、逻辑和方法论、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考察这些论域可以看到:就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纵向联系来说,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哲学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哲学,而是赋予传统哲学以近代的活力;就中国近代哲学与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横向联系来说,是变革和融合的统一,这意味着中国近代哲学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但不是它的搬运,而是结出了中西融合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13.
阿赖耶识产生于印度佛教认识论的发展,康德哲学中的主体认识模式来自欧洲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发展。二者虽然来自不同的文明体系,但在探讨认识论问题时它们所指的内涵是具有一致性的。它们都是认识产生的所依、都与主观感觉相连通,是认识对象的形式赋予者。就其差异性而言,康德主体认识模式的先验色彩较为浓厚,而唯识论通过名言种子与现实的相互熏习解释诸法的产生,其具有一定的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通过消解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的认识论的新形态。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是认识论研究脱离生活实践而抽象化的结果 ,是超出现实生活实践追求终极认识基础和普遍必然知识的研究路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终结了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幻想 ,坚持理论抽象的适度原则 ,不脱离生活实践的原则 ,认为认识活动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是生活实践的理论表现和表达。因此 ,建立总体性实践观 ,从超越传统形而上学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对于克服我国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哲学在近代发生了问题转换,对认识问题的探讨取代了哲学关怀的全面性意义,认识论本身包着矛盾,这一矛盾成为整个近代哲学,新康德主义直到胡塞尔现象学努力求解的目标,但近代哲学狭隘的认识论视野使认识问题成为难解之谜。哲学要克服认识的矛盾,必须从认识论中走出来,并以新的眼光来开拓哲学的视野,实现哲学的视野转换。海德格尔在存在取代认识论便是实现哲学视野转换的一种尝试,海德格尔以“在世”为主题的生存论开拓了不同于近代认识论的更加广阔的哲学视野,这一哲学视野的开拓对于哲学历史问题的解决和时代精神的表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先验论是近代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枢纽。康德把哲学同当时的科学相结合,对近代科学发展所揭示的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作了总结。研究康德的先验论,特别是分析它对主体能动性的探讨,对主客体关系及主体本身的研究,发展科学的认识论有着直接的意义。康德是用先验主义的方法来揭示主体在认识中重要作用的,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还是在哲学的研究中,都使康德看到了科学知识是一种不同于后天经验、也不能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认识论哲学中的承认世界可知、突出认识活动中主体的创造性特征、丰富认识论哲学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性阐述,并论证叔本华哲学在西方认识论理论发展中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活动本质的抽象概括和丰富具体而获得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发展经历了观点争鸣期、理论建构期、反思拓展期和理论重构期四个阶段。教学认识主要以哲学、心理学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对教学认识的研究对象、教学本质、教学认识方式以及主客体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从研究现状来看,教学认识论的研究虽然比较成熟,但也存在对教学认识论的再认识、主客体再认识以及对教学认识论的误解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二元论,这是一个尚在深入讨论的问题,本文试就他的哲学认识论谈一点粗浅看法。谈孙中山的哲学认识论,就必然要涉及  相似文献   

20.
贝克莱的唯心经验论,不但结束了17世纪英国唯物的经验论,而且也是走向19世纪实证主义哲学的转折点.重新认识贝克莱的哲学思想,对于了解19世纪某些哲学思潮的理论源渊是不无裨益的.近代英国,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的哲学,一个显著特点是着眼于认识论.这样,一方面他们对于人的认识问题的探究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同时也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对于主体如何产生客体的表象及其知识形成的问题,又不能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这就潜在地存在着用唯心主义去加以说明的趋势.贝克莱的哲学正是由此倒向唯心论的.所不同的是贝克莱并没有停止在认识论本身,而是沿着经验论的认识路线去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