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档案作为文明的产物和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基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主体性、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根基、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活力、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动力的重大使命。面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亟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夯实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学理根基,完善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强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资源整合,健全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协同机制,构建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2.
抗战经典歌谣生动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到全民族空前团结一致御侮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从中华民族抗日解放战争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脉搏,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国家凝聚力,提升民族自信心,激励民族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就是全球化,全体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全体中华儿女中的文化先锋,更需要以中华文化本位的立场,承担起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化责任,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个优秀的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文字及其著述。一个民族就是经由他们对自己文字及其著述的共同阅读形成了阅读共同体。阅读共同体是民族共同体形成的根系和血脉所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经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共同阅读所形成的,而且每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和壮大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最为强盛的时期。所以,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守住中华民族阅读文化之魂,是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5.
田梅菊 《大观周刊》2013,(8):303-30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宏伟目标,并通过确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物质基础和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保证,媒体人作为时代舆论的先锋,能够引领社会发展趋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时代变革,因此亟需提高媒体人文化自觉意识,意识到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女子服饰,融汇了中华民族历代服饰以及服装款式的精髓,是满族人智慧的结晶,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华族姓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之根源,也是激发中华儿女爱国热情、凝聚中华精魂、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原动力。姓氏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维系着浓浓的中华民族的国脉、血脉和文脉。  相似文献   

10.
蒋元 《大观周刊》2011,(26):162-162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名称,而是指包括汉族在内的众多民族的一个民族群体.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这一历史任务的途径,即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影响广泛的主流话语,并运用国家组织的力量将“中华民族复兴”确立为战略目标。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鲜明特点。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是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力量,在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系统提出研究问题、梳理相关文献,在明确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全面阐释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因,立足档案馆自身独特优势,从资源、场域和实践等层面剖析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并围绕服务基础、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和服务导向等维度提出档案馆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期冀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略大局贡献档案馆的力量,彰显档案馆促进国家治理增效的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领土完整、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一场伟大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是我国和谐文化的主脉。而年节习俗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大众传媒关于中华民族传统年节习俗的报道,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媒介传承民族文化功能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5.
媒介即讯息。以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进程为框架来考察:中国近代白话报刊不仅是作为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工具而存在,发挥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同时,近代白话报刊本身就和中华民族近代社会救亡图存民主启蒙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折射着中华民族近代文化自觉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纲,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锤炼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侨批档案集中体现了华侨身上闪耀着的人性光芒和传统道德——仁义礼智信,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郄小英 《兰台世界》2012,(25):74-7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先各族异地而居、约定成俗,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加强交流,最终成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体育,更是铸造了中华子孙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基于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少数民族滋生了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8.
高燕 《大观周刊》2011,(35):16-16
从伦理思想的角度看,儒释道三教的精神内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所体现的是生活的根本秩序、行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的内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它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它是儒释道三教伦理思想的融汇对中华民族长期熏染、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民族政策传播是勾连民族政策与国家认同的中介,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全媒体时代,应科学运用现代传播规律,积极传播主流价值,构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为内核的“同心对话机制”,建立“信息流—文化流—情感流”相融合的共情传播网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加专业的传播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静 《今传媒》2012,(1):10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在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