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关于浩然的一点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然想起浩然。几年前,浩然补齐重印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批评家学者有些微词。我也以为《金光大道》是浩然比较失败的作品,重印意义不大。但这并不防碍我一直认为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某一个阶段中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他的重要性甚至延续到不属于他的时代。只有很少的作家,是重要的,同时又是优秀的。 不瞒说,我读浩然的作品都带有研究性。就我个人欣赏取向而言,西方侦探小说或香港连续剧更让我入迷。不能欣赏的作品很有价值,能够欣赏的作品没多大价值,这是常有的事。好在浩然并不为我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薛宝海 《视听界》2008,(2):118-118
上周的《南方周末》作了“浩然去世”专题,这使我想到了几年前也是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一篇抨击浩然的文章。那是针对浩然“发文说自己是农民作家”,文章言辞激烈,读来很爽,更精彩的是文章结尾:“全国农民在文化大革命受苦受难的时候,你浩然在干什么?在享福!在作威作福!你也敢说自己是农民作家,呸!”  相似文献   

3.
(四)爆发点——能够引发问题的地方或问题叫爆发点。 作家浩然谈过这样一件事:从前,在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他去访问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测量员王永吉。王在雪山战斗30年,有很多惊人事迹。浩然访问的时候,他拿着一叠材料讲,浩然抱着本子低头记。两个小时过去了,满篇地名、人名、数字和工作过程。再请他谈,他仍是把材料上的几个干巴巴的例子,比如上山替人家背东西,节省国家资金多少……讲一讲。浩然觉得典型选错了,采  相似文献   

4.
《浩然口述自传》由浩然亲口讲述、郑实笔录。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浩然的大量短篇小说在当时广为传播。他的两部长篇代表作品《艳阳天》、《金光大道》,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人后来曾以当时中国文坛只有"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来称之。然而,对这位被刻上时代烙印的作家的争议,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没有停止过。本书通过浩然的回忆,将这位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毁誉参半的文学工作者坎坷而波折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五年,浩然三十三岁,长篇《艳阳天》脱稿。当时他已成为文坛最为活跃的青年作家之一,《人民日报》刊登的文学刊物目录上经常可以找到浩然的名字。这一年,年轻气盛的浩然与文艺界领导人在创作问题上产生冲突,这就是埋下文革之初他积极投入运动的潜在心理原因之一。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六十六岁的浩然在河北三河市寓所接受笔者采访。 那时,周扬他们不了解我的经历,认为我是大学生,通过下乡材料创作。他们逼着我下去参加四清,不让我在城里修改长篇。张光年、张天翼他们专门找我谈  相似文献   

6.
<正>著名作家浩然老师因病于2008年2月20日在北京去世,距今已近两年。每忆及浩然老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对文学青年的扶持、对我个人的关爱,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令我感动不已,唏嘘不已,怀念不已。  相似文献   

7.
麦苗碧绿,菜花灿黄,春夏之交的一个和风吹拂、杨柳轻摆的艳阳天,我与刚刚写完自传体小说第三卷的浩然相会在京津之间的金三角泃河之阳的三河平川。 老友相见,言语投机,无所不谈。 浩然是著名作家,但他是从记者、编辑走过来的,是从报纸、杂志  相似文献   

8.
浩然出书慰亡灵·孟皋卿·今年春节,借拜年的吉日,我有幸见到了浩然同志。问候之后,池送我由他主编的《北京文学》1996年第二期,我一翻目录,离地看到浩然同志写的一篇文章《用灵魂和生命镌刻的碑石》,它像磁铁吸住了我的视线,我一口气将它读完。回家后,我又读...  相似文献   

9.
关于读书     
关于读书浩然作者简介:浩然,河北宝坻人。曾任《河北日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现任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有短名小说集《喜鹊登枝》、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乐土》、《活泉》...  相似文献   

10.
浩然与韩映山都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浩然是现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韩映山曾是保定市作家协会主席。当然,韩映山的名气不如浩然大,但他却是我国当代文坛上著名的荷花淀派的重要成员。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和这两位作家都认识并且熟悉。自1980年2月北京晚报复刊以来,这两位作家在北京晚报副刊上发表的作品,大都是经我手处理后才见报的。我和浩然是1971年春天认识的。自那时起,他一直支持我的工作,很热情。我也一直像对老大哥一样尊敬他。而韩映山,我则是1961年在南开大学读大一时认识的。那时,韩映山和我们一起听张怀瑾先生的《文…  相似文献   

11.
夏榆 《出版参考》2008,(5):47-48
“喜鹊登枝” 《新农村的新面貌》是叶圣陶老先生写给浩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的评论.这本小说集出版于1958年.其时浩然26岁。时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的叶圣陶用不无热情的文字评论道: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六月,浩然当了《北京文学》的主编。著名作家、诗人当文学刊物的主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你随便打开一本文学刊物都会发现,其标明主编、编委的页码上,都有著名作家占据着主编的位置。那么,浩然当主编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爱好文学的人可能会发现,自浩然当主编后《北京文学》确实发生了变化。用某位同志的风趣话说,就是“发生了倾斜”。它更注重了业余作者,特别是那些反映农村生活创作的业余作者。在去年九月号的《北京文学》上,一下子就集中发表了京郊平谷县业余作者陈绍谦的二十  相似文献   

13.
作家浩然针对一些人把文学当作发财之路、将圣洁的文学殿堂搞得乌七八糟的现状,对晕头转向的业余作者说:“我劝你学一点愚昧的‘傻气’……对文学事业的理想目标,要自信,咬住青山不放松!”浩然亦是这样的“傻”人,曾坦言:“现在好多作家搞推销,把作品变成商品,我学不来,干脆不学。”  相似文献   

14.
黄团元 《新闻记者》2008,(12):58-58
已故作家浩然在<河北日报>担任记者时,写过一篇<中共后钱庄党总支领导农业社抓紧开展春耕生产>的长篇报道.写稿时,该社生产任务还没完成.浩然想,将稿件送邮局寄发到报社编辑编稿见报,至少需要5天;而生产任务不需5天就可完成.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自己似乎是有些老了。生活中越来越多地遇到一些事情,突然把往事如丝如缕般揪扯出来。揪扯的结果,使我总是陷入内疚之中。我知道,这就是老之将至的迹象。此前我真的很少有这种感觉,用歌德的话来说,那时是"活得匆忙,来不及思索"的年华,而现在,活得固然依然匆忙,情感的激流却常常因回忆而翻卷起来。比如某日忽然听闻浩然同志的身体欠安,我的心里就难过了好一阵儿。为浩然,也为自己。我想起自己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如何被浩然介绍给了  相似文献   

16.
立下誓言:“写农民,为农民写” “我的根在农村,我要为农民而写作。”这是浩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写农民,为农民写。”浩然将此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坚持了一生。这位农民出身、长年生活在农民中间的作家,对于中国农民和广大农村有着质朴而又深沉的感情。谈及文学和生活的关系时,  相似文献   

17.
郑:你在《中华文学选刊》上看到我对浩然的采访,其中谈到老舍之死时涉及到您,这才找到我。但据我所知,把您和批斗老舍联系到一起的文章,我这不是第一篇,为什么您现在才想到要就此事公开发表意见? 侯:浩然在接受一位叫陈徒手的采访时,曾提到“北大造反学生侯文正在文联搞队伍,来了一车女八中红卫兵,说要揭开文联盖子……”,但话说得比较含糊。  相似文献   

18.
不止一次地和好友聂中林同志相对而坐,听他讲述名作家、名记者的笔耕生涯——杨沫的独创风格;浩然的深邃气质;韬奋的严谨作风……也不止一次地伏案凝神,读中林写的传记作品《杨沫之路》、专访《浩然谈写作与成才》……从赤诚的交谈和炽热的文字中感受的启迪,可以说是难忘的.眼下,读中林的新作《墨海耕耘录》,不禁生出个想法,开篇能用些许文字探寻一下作者本人的成才道路,兴许能对阅读这个集子的青年朋友们添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由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上海99读书人文化公司协办的“纪念陆定一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中国新闻与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于12月2日-3日在交大浩然高科大厦会议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去年四月初,我以《新华青年报》记者的身份到如皋县寻浩然、碧野等同志的踪迹。一天傍晚,两位朋友来住处闲聊,提及如皋城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张海迪式的小姑娘,我当即提出要去看看她。这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