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对终身体育的实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高校体育不仅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还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不仅负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教育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特征,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的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校体育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是高校体育改革根本目的。要树立新观念,在教材选择、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引进竞争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体、礼仪和修养●郑辉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而且还应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形体、文明的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  相似文献   

6.
衣刚 《体育世界》2012,(5):71-72
体育教育是全民体质的基础,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民体育发民的重要阶段。正确定位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和发展思路,把高校体育改革与终身体育教育相连接。以终身体育为指导目标引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对当代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学生时代的体质健康,更为终身体育奠定可靠的基础发挥终身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阐明素质教育内涵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5条对策:1、要切实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2、要正确处理增强学生体质和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关系;3、要妥善处理育体与育心的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4、要认真处理好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5、要正确处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14所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下,辽宁省各高校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体育教学的重点由单一的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向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变.并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高校阶段不但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保健知识,增强自主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并逐步培养终身健身的习惯,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社会型人材。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课程的改革应从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找准高校体育教学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的切入点,增加体育课年限,以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0.
曹石见 《体育世界》2011,(11):23-24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性阶段,对学生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必须确立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新观念,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并与终身休育接轨,发挥其特殊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积极有效营造"趣味课堂",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基础,始终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的"趣味课堂"是以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为目的,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方法手段,将趣味性、竞争性、创造性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激发和维持学生学练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2.
1.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分析(1)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类型:①“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其教学组织形式以原教学班为主。②“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和增进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的健身观,培养终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上都应有所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试行)实施办法》,对体育的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安徽教育学院也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中,做了以下尝试: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明确体育教学目标1.1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一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能技术,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使近期目标同培养终身健康的合格人才的长远目标相结合,这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1.2在育人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重新编写体育...  相似文献   

14.
彭伟 《体育科技》2015,(1):145-146,148
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必须与当今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运动处方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新疆高校中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以期促进新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校普体课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便他们能够精力充沛地从事学习、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以便更好地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为达这一目的,体育课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1)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指导锻炼.(2)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育教学应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只注重技术与技能的传授。对于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一直  相似文献   

16.
胡光义 《体育风尚》2021,(5):225-226
高校体育教学应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以适应物质文明时代对学生运动素养的需求。在教学中,应用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运动习惯,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体育运动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利于身心健康。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有限,没有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需要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充分的融入终身体育教学元素,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其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育建立健康课程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是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实质的大胆构想和创新。它符合时代发展节拍,满足就业对大学生健康的客观要求,最终达到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主要包括体育教学大纲、教材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及体育考核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分析如何通过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所担负的工作打好基础。根据我省各类高校的特点,场地设施差异,提出一些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体育教学质量观(一)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最具代表性的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重的体育教育和以传授运动技能为重的体育教育。前者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后者则将体育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两种价值观的争论一直没停止过,还经常会产生钟摆现象。当下由于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学者又提出在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的当下,我们对体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引入广场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能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对广场舞的学习兴趣极高;增强学生体质;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