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他批判性地继承了"孔孟学说",且对其他诸子百家也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荀子思想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荀子以人性理论为基础,以此来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法律思想以及伦理思想等,而这些思想最后又都统归其政治学说,都是其政治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都是为其更庞大的政治理论体系和政治理论目标所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标志王阳明思想转向的“龙场悟道”,其酝酿过程的起点可追溯至阳明早年的另一起精神事件“亭前格竹”。“亭前格竹”的失败,使阳明对朱熹格物学说产生了怀疑,激发了他调整自己致思方向的决心,并最终提出了一条与朱熹专从外物中求知识、求物理完全不同的新思路。“龙场之悟”的中心内容,是格物问题以及心与理的关系问题,经此一悟,问题终于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这标志着阳明思想转向的完成。  相似文献   

3.
亚里斯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①,“最博学的人”,他第一个在历史上打起政治学旗帜并开辟了一条广阔道路。如果说他的政治思想是古希腊最丰富最庞大的思想宝库,那么,他的政体变革学说便是这个宝库中一颗最耀眼的明珠。迄今为止,任何统治阶级所建的国家政体形式都不难从其学说中找到最原始最古老的摩本。他的政体学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目标管理”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和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一种通过确定目标对企业的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便之按照一定的规律正常运转的科学。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总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其目的就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核心就是强  相似文献   

5.
朱熹“主敬”学术思想的确立经历了两大转变:首先是南宋的衰弱使其深受佛老思想影响的“主悟”向儒家“主静”转变;其次是在他同佛老学说的论战和对张轼、汪应辰的批判以及对儒释的区别中,在对“主静”之说的修正中对“主敬”的确立及超越。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儒家有关“仁”、“礼”、“中庸”等核心内容与养生的密切关系进行了阐释,以期说明整个儒家学说有一个自成体系养生健体的学说。其崇扬的礼义道德,可以被看成是构成人的健康之定义的品质,其所追求的齐家平天下,可以被看成是个人健康的结果和促进个人健康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体育”思想的历史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思想的兴起与衰落是美国体育思想发展历程中两次关键转折.通过一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新体育”思想代表性学说的异同,分析“新体育”思想的历史贡献,揭示“新体育”思想最终走向衰落的内在原因.基于上述研究,全文最终的启示是:如何促进个人运动的回归、达到个人与团队运动的均衡发展将是下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灾异学说在中国古代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和手段。西汉的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汉宣帝时期被朝廷所承认。由于汉宣帝早年受戾太子案的牵连,地位低微。所以他在补偿心理的驱动下,运用灾异学说这种政治手段,为自己谋取利益。根据宣帝支持"榖梁"学而不是支持"公羊"学,以及汉宣帝对萧望之的厌弃和对宦官的任用可以看出,宣帝并不相信灾异学说,只是将其作为政治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在儒、道、佛,也就是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支撑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儒、道、佛各自的精神实质就是"克己复礼为仁""有余为害者""凡夫即佛"。在功用方面,儒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最合适,道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身体的关系最合适,佛家学说用来处理自己与心灵的关系最合适。也就是它们分别协调社会关系、自然关系和心理关系。本文从"生存"方面对儒、道、佛的思想进行对比,为理解传统思想理论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相当多的学者对老子的哲学思想是持否定态度的。在他们看来,老子哲学的基本倾向是消极的,出世的。但是如果把老子哲学放在他那个特定年代作一番分析,就会发现,老子哲学某些消极的表象背后,隐藏着积极的本质。这个积极的本质就是老子的生存智慧学说。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尊道贵德”是生存智慧的前提;“无为而治”是生存智慧的途径;“节欲知足”是生存智慧的基点。这些闪光的生存智慧学说,与孔子“仁”的思想和墨子“兼爱”的思想相比更能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在今天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孔子“孝”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孔子学说的“仁”“礼”思想研究极多.而于孔子之“孝”则论及甚少.事实上.“孝”与“仁”“礼”一样.也是孔子学说的重要概念,知“仁”知“礼”也应知“孝”;而且,经过长期的嬗变、发展和积淀,“孝”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稳定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和影响.深入探讨这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孝之涵义何谓孝?善于因材施教和启发教学的孔子,很少径直界定其义,而总是随机指点孝的丰富内涵.总而观之,孔子之孝是对父母生前延及死后的一贯之道.其主要涵义为:(一)生前之孝: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在精神生活上敬爱父母.把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之养和精神生活之养结合起来.这是孔子之孝的基本合义.  相似文献   

12.
建党学说 ;“三个代表”思想 ;先进生产力 ;先进文化“三个代表”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 2 1世纪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我们党的问题 ,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总纲 ;只有切实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 ,才能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普遍生命”出发探讨生命哲学,建立了以生命为中心的审美价值本体论.在方东美的生命美学思想中,为了宇宙与人生、事实与价值达到统一状态.方东美从心性之学的进路深刻分析并继承与发展了阳明心学的“致良知”学说,从而建立了其生命美学思想中兼容“情”“理”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14.
陆贾《新语》是汉初易学发展的重要开端。陆贾继承和发展《周易》的“天地人一体”观,并以“仁”、“义”为最高范畴来阐述其政治学说,显示了其以“仁”、“义”说易的特点,客观上发展了易学。他在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的过程中,显示了其说易重义理的特点,首开汉初学者重义理以说易的风气。陆贾《新语》虽然不是易学专著,但对易学问题有不少论述,客观上促进了汉代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熹思想的出发点在于《大学》,所以要正确地把握他的思想,就必须了解他高度推崇《大学》的文化意蕴与思想意义。文章通过对朱熹《大学》研究之创见与迷失的认真梳理与仔细分析,揭示了朱熹将《大学》分经传是为了便于“格物补传”,而朱熹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格物传”塞进《大学》,说成是为《大学》所补的“格物传”,实质上是为了“化己说为经典”,确立自己一家之言的绝对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体用”是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史中表达能力最强的一对范畴,其理论架构深刻影响了后世武学。“与道同符”的体用性建构是拳术家阐释拳理的传统思维方式,这一理路很值得深入挖掘。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术思维方式——“体用”进行哲学思想史梳理与反思。研究发现:历代拳术家借“体用”这一传统思维方式推寻拳理,阐释武术的内在本质与作用现象,其间经过了由“宇宙生成论”至“功夫即本体”衔接演变的思想历程。研究认为:①“宇宙生成论”为武术体用思想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太极阴阳学说标志着武术体用思想的初步形成;②“功夫即本体”为武术体用思想成熟赋予了理学气质,本体功夫哲学隐含了拳术家对武学心性功夫修炼的推重。武术思想在“体用” 境迁中实现了对自身的内在超越,每个阶段的体用思想演进及其内蕴的哲学思维,直接反映了历史的进程,体现着逻辑认知与历史演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是历史拨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的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元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许衡强调理学学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教化责任,把教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其教化思想以明人伦为目的,以“厚生”为经济基础。他大力实践了自己的教化思想,对元朝统治者接受以理学思想为核心的“汉法”、使社会安定下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君子”在孔孟之间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孔子所言“君子”既指涉在位者,又涵摄有德者,“德”和“位”出现了分离。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重新界说“君子”,使其具备了道德形而上学意义。“君子”从孔子社会政治学说与道德论混杂的内涵,衍变为理想人格学说观念,具有从绝对概念到相对概念、定义域扩大和外延窄化的转变特征。孔孟相距百年之久,其过渡阶段通过郭店楚简向我们展现:一方面,“君子”保留了孔子时代的社会政治秩序的职能;另一方面,“君子”从融入社会政治和道德学说转变为道德形而上学的目标。郭店楚简为我们研究孔孟君子观的演变提供了力证,绘就了一幅生动的君子观演变图。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迈向新世纪的总纲和旗帜 ,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新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新发展 ;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突破。我们只有从这 3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三个代表”思想的新贡献 ,才能总揽全局 ,把握未来 ,真正实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