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力涛 《新读写》2008,(6):29-29
这是周四的晚上,俞林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他的心中烦躁不安,眼前时不时闪过那个美丽的脸庞,那是叶青青。就在今天放学后,俞林和青青一起回家,快到宴香府时,青青突然停住了脚步,她笑盈盈地仰面看着俞林,奇妙的小火花又一次在她的脸上闪现。“明天我参加歌唱比赛,你一定要来看哦!”在青青美丽的光芒下,俞林又一次有了丧失思维之感,只好傻傻地点头。“你一定要来哦,我说过要唱歌给你听的呀!呵呵……要好好听歌,记住哦!”青青说完笑着与俞林挥手告别。  相似文献   

2.
拉面馆之旅     
朱艾波 《新读写》2008,(4):18-18
可能是最近各方面都顺利的缘故吧,俞林心情舒畅,竟有点发胖了! 星期六,俞林被青青叫去了一家小拉面馆。青青叫了两碗牛肉拉面,便凑到俞林旁边,悄悄地对他说:“呵呵,俞林,你该减肥啦!”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连牙齿都露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孙璐 《新读写》2008,(6):30-30
俞林从梦里醒来时还只是凌晨,他想起那张夹在相册里的旧照片,跟梦中一样的鹅黄。那不是邹菊花吗?是的,是邹菊花田,一大片呢!你看,千千万万朵邹菊,大的小的,高的矮的,开了的没开的,一泻千里!而这千万朵邹菊的美丽光辉,却及不上花田中的一张笑脸。俞林认得那张脸,是妈妈;然而俞林又不认得那张脸,记忆中的妈妈从未有过这样温柔的笑容呀。  相似文献   

4.
学会编改事     
梦捷 《新读写》2008,(6):31-31
《俞林和青青》的故事编到现在已经第十一期了,可以告一段落了。 这一个时期,广大中学生跟着著名作家秦文君编故事,沉浸在俞林和青青、赵留汉的故事里,在写作技巧和思想锤炼等方面都有收获,尤其在以下两方面的收获更大——  相似文献   

5.
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心中都有一份憧憬、一幅蓝图、一个梦想,这就是追求理想的语文教育.我不知道李卫东老师追求的是怎样的语文教育,没见过他心中的那幅美丽的图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定是带着实现自己心中渴望与期盼来作"与学生一起读评写"这个课题的,这个课题是他实践自己心中教育理想的实验田.通过讲述一个生动真实的语文教学故事,来呈现这个课题的一个片段,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神秘少年     
唐伊雄 《新读写》2008,(3):18-18
俞林看着手中扬着磁带的青青,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真有你的!”然后,俞林转身,甩了甩他那飘逸的头发,消失在广播站的门口。  相似文献   

7.
于宜民 《新读写》2008,(1):18-18
春游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早上,同学们都早早地到了学校,大家打打闹闹一脸兴奋。青青却发现昨天还热烈期盼着春游的俞林,此时却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沉默不语。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个平日里笑料百出的搞怪天王赵留汉更是不见踪影。青青隐约察觉出一丝异样的感觉,于是捅捅身边的好姐妹晓岚——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起航,久了就是一片死海;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自己不去实现,没人替你绽放,久了心中就没了寄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花,自己不浇水,没人帮着芳香,久了心中就会充满荒凉!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让积极打败消极,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在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告诉自己:努力,就总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9.
一个惊喜     
钱仲祥 《新读写》2008,(2):35-35
青青究竟要告诉一个怎样的秘密呢?俞林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他问了几次,她都笑笑不说。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六、七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发言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我省作家俞林同志的短篇小说《国际悲歌》(载《人民文学》1979年第2期),不仅主题深刻,而且构思独特。其所以独特,就在于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活动范围只有一个长九步,宽五步的牢房。在如此窄小的空间里,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实属不易,然而,俞林同志以他那飞腾的思绪,驰骋的彩笔,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深刻揭露了林彪、“四人帮”诬陷、迫害老干部,妄图篡党夺权的滔天罪行,真实  相似文献   

12.
熊超逸 《新读写》2008,(3):19-19
通过这次黑洞事件,俞林、青青和赵留汉三个人似乎对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深了。为了在集合时间之前赶回营地,他们在山林之间快速地奔走着。俞林打头阵,青青在中间,而赵留汉走在最后。为了防止不被山路上的枯树枝给绊倒,他们互相紧紧拉着手。就在阵阵清风的吹拂之下,一种淡淡的情感在他们三个人之间传递着,荡漾在清风中,缠绕在三个人的心头……  相似文献   

13.
张云 《考试周刊》2011,(56):57-57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简单过程,而应该是滋润学生心灵的过程。罗曼.罗兰指出:"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语文教师要把真挚的情感传到学生身上,自己必须先有。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  相似文献   

14.
严兵 《小学教学研究》2011,(11):112-112
做成人眼中的大师容易,做学生眼中的大师难。我不清楚学生心中的大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标准。但我很想做到的一件事情是:耕种好自己的那亩“自留地”——教好自己所带的几十个学生。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下足工夫才能向学生心中的大师奋进。作为一个高年级数学教师的一家之言,可能与各位教师的想法有所出入,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篮球对抗赛     
邵恒欢 《新读写》2008,(5):18-18
夕阳洒向大地,转眼又到了放学时间,送走了青青,赵留汉和俞林走在回家的路上。  相似文献   

16.
不速之客     
樊珍妮 《新读写》2008,(2):36-36
当务之急当然是想办法怎么从黑洞出去。但是,在没有任何工具及与外界无法联系的情况下,到达地面几乎不可能,俞林也几次跳跃着尝试爬出去.但无济于事。青青越来越着急,越来越害怕,夜晚的千峰山笼罩在黑暗中,透露着阴森诡异的样子,不知名的动物时不时在洞旁嚎叫……青青不敢想了,她使劲摇摇头,心中骂道:胆小鬼青青,你写作文时怎么就不会那么有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7.
"一颗沙粒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当我们注重对词语的教学时,学生在经历对词语进行感知、咀嚼、运用后,它们将植根于学生的心中,学生也将从一个个词语中构建自己的言语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不安     
秦文君 《新读写》2008,(6):28-28
俞林把这事简要向贺老师说了,贺老六老师的脸上已无笑意,说:“校园里也不清净。” 俞林试探着把谈话转入正题,说:“贺老师,赵留汉的家庭情况您同情吗?” “废话。”贺老六说,“他们家欠了街坊邻居们一屁股债,他有个病重的妹子!”  相似文献   

19.
一、听故事,引出话题 1.感知司马光的故事。 师: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暂且不忙回答这个问题,先听故事,再填空。  相似文献   

20.
家事乱糟糟     
秦文君 《新读写》2008,(3):17-17
周日下午,俞林的父亲晃晃荡荡地回家来了。 父亲回家省亲,本不算什么稀罕的事,过去在每年年末,他会像候鸟一般回巢的,拿回家一笔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