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说到底就是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容决定形式,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对历史教科书的形式以及整个历史教学有决定性的影响。选择什么内容,讲述哪些史实和观点,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为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教学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历史教学。下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宽容与合作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国际文化理解教育资源,而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知古鉴今".在历史教学与"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互动中,使学生们在感叹历史中反思"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紧迫性;在感悟历史中洞悉"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现实性;使历史教学成为"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了解国际社会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鲍丽倩 《历史教学问题》2015,(3):130-132,30
<正>历史学是作为主体的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由对史实的客观表述和主观认识两部分组成。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引入到历史课堂中的"对史实的客观表述"称为史实型材料,把"对史实的主观认识"称为观点型材料。正是由于这两类材料的客观及主观的本质差异,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也是大相径庭的。但是,在当下的历史教学中,将史实单纯看做记忆对象,以及将观点当做史实、以论带史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对不同  相似文献   

6.
史论结合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马列主义的史学体系是科学体系与思想统一的体系,在历史研究工作中,观点和材料是要高度统一的。就是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具体的史实、史料出发,将理论与具体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这就是史论结合,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史论结合的原则就是要求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具体地讲述历史,即给学生讲述具体的知识,然后通过史实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事物发展的规律,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历史教材就是充分遵循了史论结合的原则编写的,课上知识是在…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阐述历史时一定会渗透着自己的主观见解,这种对历史问题带有主观色彩的判断和结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历史观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把分析历史问题的观点传授给学生,就是“观点教学”。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所传承给学生的是人类几千年来文明进步的间接经验和带有倾向性的并已基本得到公认的“历史观点”。随着历史专家或历史爱好者研究视野的开阔、角度的变换、思维的深化,历史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教科书编写的周期较长,因此,教科书所提供的史料、结论或观点相对滞后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某些观点不可…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发挥好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变"被灌输"为"主动探究",是当下历史教师思考和探究的方向,而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创设无疑是最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为完成这一重要历史教学任务,我在挖掘历史地图教学功能上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拙文《看一台中国历史的大戏》(《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7期),主要谈了如何从“看戏”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历史。按在中国历史这台大戏中,最富变化与性情者,无疑是“演员”。如果不明个人与人群,不明家庭与家族,不明民族与民族群,也就不能明历史。所谓客观存在的“历史”,是人演出的历史;我们出于主观所研究的“历史”,当然主要就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凡从事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老师都清楚,中学历史教学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学习历史的能力。要达此目标,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推进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2.
周二辉 《文教资料》2008,(11):130-131
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史论分离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对此问题加以研究,指出要深化对"史论结合"的认识,注重理论教学,使史与论"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毛艳秋 《教书育人》2000,(11):14-15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一个比较直接的层面上,使学生能够再认识、再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实,形成对人类历史的最基本的了解。从更深一层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和人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地成长和发展。从1999年高考命题看,历史题型功能的拓展和试题的开放程度极为突出,出现了不同观点的论证题。这给考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即将一些争议问题和新观点引入课堂,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将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入课堂…  相似文献   

14.
此文原发表于“学术交流网”,因内容涉及我刊去年12期发表的“龚书铎先生访谈录”中的一些观点及访谈本身中的一些问题,现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全文转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我刊原发“访谈录”,与此文对照阅读。我刊自去年10月开展关于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及课标的讨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学者、专家放下手中的研究,特为本刊撰稿,不仅是对编辑部工作的大力支持,更表示了对编好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视,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讨论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是正常的,我们推出这样的一个讨论平台,就是希望各方面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下情上达,上下交流的目的。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讨论已经涉及到了较深层次的一些问题:如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如何定位?如何看待历史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如何评价过去几十年来的历史教学体系以及如何继承发展?我们热切欢迎广大读者对此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我刊计划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发起召开一次较大规模的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编写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届时我们希望各方面学者都能够到会交流,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学科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对历史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把握 ,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习惯上人们认为教师是教学舞台的主角 ,历史教学过程是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种观点之下 ,教师搞“一言堂”、“满堂灌”、“一讲到底”就成为必然了。但站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 ,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应注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也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 ,而且当代学生思想活跃 ,他们对历…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主观情绪的渗入是难以避免的。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既不能把历史教成冰冷无情的书面知识,也不能过分情绪化,那么如何控制情绪,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投入情感,做到"庄谐并出",从而实现中学历史的教学目标呢?本文对历史教学中情感投入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课堂教学中的"庄谐并出"。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课程几乎浓缩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宏观及放宽视野导引的"大历史"."大历史"式的教材编写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是一种宏大叙事,教学中必须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史景迁的历史叙事对中学历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细节叙事中引出了"大历史".历史天然就是故事.学生爱听历史故事,生动的细节叙事就是学生爱听的历史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史观是全球化的产物,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历史教学该有怎样的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观的演变历程、中学历史教学引进全球史观的原因以及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进全球史观。一、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演进史观,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历史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历史教育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培养公民对历史的基本观念和看法,即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博物馆教学中加强学生历史理解的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摄影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既能从博物馆中学习,又能学会批判性地参观博物馆,在客观事实和主观解释两方面重视博物馆提供的资源。为了最大化博物馆参观和历史学习的收益,学生应该学会将博物馆视为从各种观点、各种角度、各种受众,对理解过去历史所作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欣喜之余,我们也惊愕地发现:中学教材对一些历史问题所表达的观点与史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很大的差距。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观念陈旧,对学术界的动态反应漠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