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在窗外     
教育改革要回归教育本源,即通过教育的过程,让每个人拥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人格的最大发展,让每个生命都活得精彩。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著名教育家黄武雄又推出另一扛鼎之作《学校在窗外》。该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一、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势在必行(一)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让每个孩子有学上到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我国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这是促进教育高位均衡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新特点之一。那么什么是人文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人文教育是关心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使之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如: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与处理社会关系、人已关系、物我关系;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约束他人的行为合人道、合规律、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它充满着丰富而深远博大的人文资源,在健全人格、开…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临沂二十二中以促进人的生命完整成长为根本价值追求,坚持“人人成长,个个成功”的办学方向,以“生命·实践”教育特色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他们立足课堂,关注生活,从不怀疑每个孩子身上潜藏的能力,想方设法让每个孩子成长得最好;他们不断优化教育要素和师生成长方式,创造了“六段式”互动教师发展新模式和“三化五学”教学模式,实现了“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让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校园里每一个人都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幸福与快乐。二十二中人用智慧和行动,谱写了一曲“和合共生,守正出新”的华美乐章。  相似文献   

5.
让每个孩子自由、自主、本真地生长,感受到内心的力量与精神的丰盈,感受到心灵的舒展与个性的张扬.这就是诗意生长的教育理想,也是瑞安新纪元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以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给予每个学生差异化的尊重与培养.以人性尺度作评价,让每个学生选择性地发展与提升.用最适合的教育思想催生出最好的教育实践,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并自由地发展心智能力,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着眼于未来。未来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强调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揭示了素质教育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强调"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不仅是指社会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而且意味着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与其自身条件相符的不同的教学环境。相比传统的"筛选适应教育的儿童",现代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开创适合于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受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西方教育理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作为古代西方教育理想的典范,雅典教育理想的显著特征包括: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以人的理性的发展为核心。现代西方教育理想的主要特征包括:注重独立型人格的养成;注重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发展;注重基本心智能力的发展。当代西方教育理想变化的新趋向包括:进一步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自由;注重人的发展的完整性;注重人的道德素养;注重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正>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超越简单记忆和信息检索,更关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浸润发展和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教育形成、自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让每个人都生命绽放光彩的基点是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为了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需要不断发展教师的个性,只有教师的个性充分发展,才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丰富学校课程,让学生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既表达了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努力方向,也体现了转变育人范式的内涵。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不仅需要从政治学的视角坚持正义原则,还需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深化育人方式和模式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充满不确定性情境和终身发展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出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和竞争,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了一轮新的教育改革。数学教育的改革更是以发展人的能力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鲍尔博士认为:“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在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问题时从容自如。”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迎接未来的挑战。本文谈谈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培养创造性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没有杰出心智的开启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教育想象,而没有杰出心智施展的空间,就不可能有杰出的教育实践。这意味着当下教育改革的真正的重心不外乎两条,一是教育观念的启蒙;二是教育体制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布局的不断调整和生源的不断减少,我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数在30人左右,已经基本实现了小班化.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得到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需要立足宏观教育改革背景,着眼未来教育价值需求,紧扣未来教育发展价值主题。未来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未来知识社会的发展格局、未来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基础教育学校变革追求新的学校价值提供了可能。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形成健全的心智、为和谐社会培育人才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各方面特征以不同形式联系而组成的完整体系。但人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特质和个性,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个体差异。在儿童阶段,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尤为明显。这种差异既有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也有个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成功的教育就必须正视儿童的差异,教育者以不同的教育内容、灵活高效的教育形式与方法为每个儿童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教育与儿童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相匹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既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得到发展,也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一句话引起了编辑的注意: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他们的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他的认知能力、兴趣与关注点也是不相同的。一旦教育太注意统一性,忽略差异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的时候,教育就成为了禁锢,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自由和成长的无限可能。打破禁锢,创造适合的教育,是适应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育人为本的实践体现。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本期我们特地策划话题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邀请成尚荣研究员和王建辉校长,分别从理念和实践谈谈如何创造适合的教育,也欢迎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研究和探索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要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要基本均衡。“教育均衡”即是让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平等分享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综合课程必须从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出发,开发相应的贴近学生的实际自然生存空间、贴近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氛围的活动课程,这样才能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习技和学政,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和社会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个体内在和谐发展的教育大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