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课本中,多次涉及到“宦官”.宦官,又叫太监,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专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被阉割过失去性功能的男人.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宦官又称为寺人、阉人、阉臣、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宦官是在野蛮的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占有欲的产物.奴隶主为了保证妻妾的“贞洁”,利用当时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将男人的生殖器阉割、制造出在劳力上大于女奴,在武力上强于女奴,可供役使而又不会同女主人发生性关系的奴隶——宦官.奴隶制度崩溃以后,宦官制度却被保存下来,一直到清朝.历代置宦官的情况是:战国时,赵有宦者令;秦汉时,宦者属少府;隋、唐、宋代,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唐、宋宦官,可统率军队;明朝,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称二十四衙门;清代宦官,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首,隶属于内务府.宦官的来源,主要有下列途径 :一是把犯罪的人(包括犯罪的贵族、官吏)处以宫刑,罚进宫廷当太监,如赵国的赵高;二是将民间的幼年子弟,通过诈骗、买卖、进贡  相似文献   

2.
宦官综论     
宦官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旧史或称寺人、阉宦、中官、内官、内侍、大监等,是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在宫廷内服侍奔走的人物。在某些时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活跃在君主专制统治的舞台上,形成所谓宦官专权的局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提起宦官,旧史乃至今日,多为人们所诟病,认为这些“刑余之人”大多不是善类;他们之被信用,无非是由于皇帝或听政太后的昏庸所致。少数史家虽然也替宦官说过些好话,如司马光在《通鉴》中曾称赞过一些有作为的宦官:“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赵翼《二十二史劄记》也说:“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间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这些议论看似较为公允,但仍旧没有考察历史条件而只就个人品质立言。这倒也并不奇怪,因为旧日史家总是代表  相似文献   

3.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宦官与太监有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与太监有别宏申在人们的印象里,宦官与太监是一码事,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据史学考证得知:其一,最早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其二,宦官与太监在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有别的。古代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  相似文献   

5.
漫话宦官     
中学课文中,有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宦官。宦官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这里作些简要介绍。宦官之设,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就有几个著名的宦官,如勃貂(楚)、管苏(晋)、景监(秦)、缪贤(赵)、竖刁(齐)等。宦官又称“侍人”“内侍”“内臣”“内官”“内监”“太监”等。因隋唐时设有管理宫庭内部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其主持官称为内侍监或内侍少监,通例由宦官充任其职,故宦官称为内侍或内监,其中  相似文献   

6.
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曾发生宦官专权的现象。宦官政治是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产物,它产生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相始终,最后随同君主专制制度一道灭亡。了解宦官的历史,是学习中国历史所必需,本文则试图对我国古代宦官的历史勾勒一个轮廓,以方便学者。  相似文献   

7.
炎武的《复庵记》有“旧中涓范君养民……”。所谓“中涓”,本注解:“中涓,太监,意思是宫中主持清洁的人。涓,洁。”太监,据史料证实,秦代已在宫使用,为数不多。汉代宫中太监日益增多,地位汉名份宫介它官、抢今井i砚人。这是佳、一几制度幻崎形物。由于宦官接近皇帝,一些善;河谈奉承的,常得皇帝的赏  相似文献   

8.
一、《急就篇》及两汉时期的童蒙识字教学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识字课本,最重要的有五十多种,其中西汉黄门令(管理宦官的官)史游所作的《急就篇》,可算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为长久、影响最为深远的童蒙识字课本。《急就篇》成书约为...  相似文献   

9.
“宦官”和“太监”,在一般人的印象里似乎是同一概念,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够确切的。稍加考证便知:第一,最初的宦官不都是“阉人”;第二,“宦官”和“太监”并非自有以来就是同一概念。“宦官”之称,古已有  相似文献   

10.
"太监"考     
太监曾是北魏始置一女官官名,然众字典辞书皆失载此义项。本文考证了该官职的具体产生年代、从官人员的性别、及与宦官、阉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西周仍为奴隶社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本无奴隶社会,夏、商即为农奴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周不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我们赞成西周是封建社会开始的观点,并为这一观点作些论辩。一、中国经历过奴隶社会何谓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就是奴隶制经济占主导地化的社会。这是较为一致的观点。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主导地位。有的同志强调奴隶制经济在奴隶社会中的比重问题,因而特别  相似文献   

12.
五、太监私资建寺与修寺明代内廷太监既然多数信仰佛教 ,自然会发展到私资建寺、修寺。太监以个人资财建寺修寺 ,是明代佛教乃至于明代社会生活中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下文以北京地区为例说明这一现象。(一 )明代大无人不建佛寺朱彝尊在《日下旧闻考》中称∶“都城自辽、金以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知道"太监"和"宦官"在历史舞台上充当什么角色吗?"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早在周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  相似文献   

14.
一从什么角度看西周春秋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奴隶社会西周春秋的社会性质,是史学界多年争论未决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奴隶社会的下限,以及和它有关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历史现象和人物等等的正确理解.所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我们史学界一个迫切任务.到目前为止,对西周春秋社会性质,基本上有三种看法:(一)是奴隶社会;(二)是封建社会;(三)是奴隶制和封建制混和着但封建关系确已占了主导的地位.个人认为西周春秋不是封建社会,也不是奴隶制和封建制混和着,而是奴隶制社会.我之所以认为西周春秋是奴隶制社会,基本上是根据以下的理由,即:西周春社的史料证  相似文献   

15.
"忠"是阶级社会确立以后产生的伦理观念,它与"孝"一起,成为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历久不衰的道德信条.尽管在剥削阶级的圈子里,"不忠不孝"、"男盗女娼"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但统治阶级的正统舆论却又在时时刻刻以"忠孝两全"教化它的臣民.《礼记·冠义》说:"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考察"忠"的产生及其发展成为封建伦理核心的历史,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从永贞元年(805年)贬永州到元和十年(815年)改柳州刺史,恰好十年。 在这十年当中,朝政是非常混乱的,宪宗为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所拥立,亦为宦官所挟持,宦官因时用事,刻下取功,别人不敢说话。当时的政治形势:一是政局不定。唐制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做宰相,因为它的官职隆重,又非常置,往往以他官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 (一 )  中国古代史从 1 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 1 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通常情况下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 )六个时期。一、先秦 (1 70万年前至公元前 2 2 1年 ) ,祖国历史的开篇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历经两次社会大变革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 1 0 0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 ,分为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8.
明代专制主义皇权高度强化,其主要标志是宦官擅政.而王振则足宦官擅政的第一人。本文试从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和王振擅政的联系来分析明代宦官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以及王振擅政对明代政治的影响.一、宦官擅政是明代强化专制主义皇权之所必然中国封建社会如从秦汉算起,到明初已延续了近一千六百年。在封建社会里,历代封建帝王都注意加强专制主义以维护统治。明朝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就是历史演变的必然趋向。明朝建立后,以朱元璋为首的明初统治者吸取历代统治经验,一方面严禁外戚、大臣专权,尤其是明太祖诛胡惟庸,罢丞相制后,进一步堵绝了大臣专权的道路,从形式上解决了自封建社会以来长期存在的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使其专制主义皇权的强化程度高于历代皇朝。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对汉唐  相似文献   

19.
蔡伦     
蔡伦(?——公元121年),字敬仲,桂阳郡耒阳县(今湖南耒阳)人,东汉明帝永平末年到洛阳皇宫当太监.章帝建初中,升为小黄门.和帝即位后,因与宦官中常侍郑众协助和帝诛灭外戚窦宪有功,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兼任尚方令,专管御用手工作坊.安帝时,曾由他组织一批学者如刘珍等校书东观(皇家图书馆).在任尚方令期间,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用树  相似文献   

20.
何谓官本位?一般说来,官本位指的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唯官是从的社会群体心理,也是一种一切为了谋求官位、一切以官员的利益为中心和行动准则的价值观,它以对官职的无限崇拜与对上级的惟命是从为主要特征.在我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来都是官贵民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经典名言中可见一斑.官本位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旧能够看到它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