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法智  任建谊 《传媒》2000,(3):16-17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 新闻价值观决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取向。资产阶级新闻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对于判断、衡量、取舍和选择新闻的标准截然不同。新闻工作者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才能正确判断和衡量新闻价值的大小,并决定其取舍。 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把导向性作为新闻价值的第一要素,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作  相似文献   

2.
1996年下半年的大众日报社新闻评选,三报参评消息共有43篇,就新闻部分参评稿件来说占26.5%,比1996年上半年降低3.5个百分点。不仅参评的消息数量少,而且多数或因采访不深入,或因作者新闻敏感性不强,其质量不高,能够称得上好作品乃至精品的那就更少了。但按照各类作品的获奖比例,消息的评奖面不低于新闻部分评奖数量的30%计,每两篇就得有一篇获奖。可见就算是被评上奖的消息,也有不少其质量大打折扣。半年的时间,大众日报  相似文献   

3.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应给人们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可供人们思考的思想价值,还应有让人们品味的审美价值。长篇通讯、报告文学之类的大型新闻作品尤为如此。从审美角度要求新闻作品,基本要义应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动态     
抓住企业工作的特点做文章提高企业报导向的艺术性田保成(《西飞集团报》):正确的舆论需要艺术的导向,引导艺术越高明,其舆论导向的效果就越好,舆论的轴心作用也就越大。首先,注意处理好导向与新闻的关系。在采写编发稿件时,坚持指导价值与新闻价值兼备。既不搞没有新闻价值的导向,也不搞导向不正确的新闻。如各种无新闻可发的例会、文件或领导讲话,均不予登报。  相似文献   

5.
王龙根 《新闻窗》2012,(4):27-28
一年一度的安徽省好新闻和安徽省经济好新闻评选已尘埃落定,淮北日报社选送的新闻作品共有6篇分获一二三等奖。好新闻的大量出现绝非偶然,除去新闻事件本身新闻价值较高外,记者的思维方式、采写技巧、工作作风等也是打造出好新闻的主要因素。细心品读评选中的每~篇佳作,并结合本人的新闻实践,笔者以为,成就每一篇好新闻的根基是一致的,可谓万变不离其宗。什么是好新闻,这个问题业界已给出多种答案,许多观点不无道理,但它们多从新闻的某一特点或侧面加以总结,往往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6.
何易 《新闻世界》2010,(9):66-67
新闻敏感既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决定报道成败的关键所在。合格的记者,对我们生活的社会,对时代,都要有强烈的感应力,要激活自己的新闻敏感,锁定和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新闻目标,写出一篇又一篇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7.
把握好价值取向。在有阶级的政党时期,就是要实现新闻和宣传的双重价值。这个问题,通过全国好新闻评选,我作了点研究。为什么有的新闻能够入选,有的新闻不能入选,有的新闻入选的档次很高,有的新闻档次上不去,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能否实现双重价值,实现双重价值的程度如何。在文艺上,我们反对题材决定论,就是说根据题材的好坏来决定作品的好坏,否定了艺术构思和创造。那么在新闻上,我要提倡题材决定论。因为,新闻跟文艺不一样,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有价值的事实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发现题材这是很重要的一关,写好这个题材是第二关。发现题材就是发现这个新闻事实是否具有价值,写好这个  相似文献   

8.
刘文平 《军事记者》2006,(11):22-23
新闻有价值,价值有大小之分。追求和提炼最大的新闻价值,是所有记者编辑共同探索和努力的课题。刊于2004年7月15日《人民海军》报头版头条的消息《军事变革是每个官兵的分内事》,是一篇针时性和指导性较强的新闻作品,受到读者好评并被评为该报当月好稿。围绕这篇消息的编辑过程,谈谈如何提炼新闻价值,也许对通讯员和年轻记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采 访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 ,不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的记者 ,如果他不是一个卓有成效的采访者 ,他也不会写出好的新闻。最有价值最有独创性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来自成功的采访。总结十几年的新闻采访经验 ,对新闻采访技巧作一简单论述。技巧之一 :采访动机要正确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把握好采访动机。为某一个人去“吹捧”的采访不宜搞 ;带着“敌意”的采访不宜搞 ;拿了人家钱的采访不宜搞。因为你带着这三种动机去采访 ,就不可能采访到真实、有价值的新闻。为吹捧某一个人去采访 ,那你就可能只看成绩不看缺点 ;带…  相似文献   

10.
赵振义 《新闻传播》2010,(9):118-118
是否能采写出一篇有价值、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作品,关键在于记者的“内功”练就得如何。本文从新闻采访的角度,提出应把握好新闻采访的“四最”,即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最有价值的事实、最佳的角度、最独特的新闻,以为采写好新闻稿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题材重大是写好新闻作品的重要条件,但却不是诞生新闻精品的充分条件,将重大题材的新闻事件写成一篇好通讯.应当在追求新闻的价值感、层次感、现场感和美觉感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新闻与读者的接近性上,新闻离读者越近,其价值也就越大。新闻的人性化、人情味,是现代生活类报纸为提高亲和力所采取的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刊登于《绥化晚报》5月25日第7版上的《春燕安家吊灯上》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是新闻记者水平的体现。一篇好作品的产生,尽管新闻事实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但记者的主观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记者认识水平不高,主题开拓肤浅,角度不新,写得呆板,就是有再好的事实也难以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要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对记者的要求是全方位、多方面的,但是,占据  相似文献   

14.
马厚寅 《军事记者》2008,(11):71-72
新闻价值,是就一则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应而言。一般说来,社会效应越大的新闻,越有新闻价值;越是有价值的新闻,就越能被编辑选中、编发。可见,新闻价值决定稿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新闻单位现在有这种情况,有的记者足不出户,就坐在电脑前,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很快就搞出一篇又一篇作品,速度快,信息量大,但由于没有到达新闻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有的作品缺乏现场感,有的作品的真实性令人质疑,使新闻的公信力受到影响。笔者不反对上网采访,相反赞同记者善用网络采访,但网络采访也是双刃剑。互联网时代,对新闻采访提  相似文献   

16.
所谓短新闻,应该是浓缩新闻事实精华的新闻精品。首先它的新闻价值要高,其次它的篇幅要短。可以用“言简意深”来说明短新闻的特点。如何写好短新闻?我的体会是:写好短新闻,一是提炼主题要“精”;二是选取材料要“精”;三是文字写作要“精”。提炼主题要“精”何为主题?主题应该是一篇新闻作品提出的重要问题和体现的中心思想,是选择和组织新闻材料的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用通俗的话说,主题是一篇作品中“画龙点睛”之笔,没有这一笔,短新闻也就失去了“灵魂”。  相似文献   

17.
杨建 《新闻通讯》2010,(8):13-15
新闻作品往往折射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和文化传统。随着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多元化发展,对优秀新闻作品认定的标准也发生了多样变化。但无论认定的尺度如何演变,一部优秀的新闻作品一定应该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观,反映现实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对于会议报道,一般来说,记者不愿写、编辑不愿编、读者不愿看,只有会议举办者希望自己召开的会议有影响,总是想方设法地让其会议新闻占据报纸上的较好版面。这“三不愿意”对“一厢情愿”,往往会使报社社长,总编辑很为难。能不能使“三不愿意”变为“三愿意”、“一厢情愿”又不改初衷呢?本文试从自己的采写实践中谈点体会。琢玉成器事实上,有的会议本身就极具新闻价值,但是有价值的新闻,不一定就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正如一块美玉,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器皿一样。  相似文献   

19.
五、满足于完成任务,不重视抓有价值的新闻这一点和上面两点的症结是一样的,都是懒汉思想的表现。搞新闻工作,不能没有任务观点,但是不宜把任务定得太死;新闻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不能说我今年见报50篇就完成了任务,见报40篇就没完成任务。要把新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孜孜以求,努力奋斗,这是一名合格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起码要求。搞新闻的有没有任务,要不要完成任务?答案是肯定的。但不能仅止于完成任务,新闻工作者的着眼点应聚焦于有价值的新闻、好新闻、重大新闻上。不少摄影报道干事和骨干,每年统计见报篇数不少,单是中央级报…  相似文献   

20.
这是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本文作者是八十年代参加县报工作的新同志,在十多年的采访实践中,他对“熟”有深刻的理解:人熟地熟情况熟,这是办好报纸的有利条件,但不能满足于熟,熟可以写出好的作品,但熟也可能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从我们身边溜掉。要求我们经常用新的眼光看待熟人熟事,从中找出差距来,找出闪光点来,找出“金子”来,进而通过深入采访、思考,写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来。这段体会,对我们县报的同志,对省、地(市)报的驻地记者及广大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都具有参考价值。——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