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决定的.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读后感,是读后产生的感想.重点是感,而不是读,也不是引感物.  相似文献   

2.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同学们在训练读、写读后感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掌握有关读后感的知识。一、什么是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常会产生一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体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二、如何读读后感1.把握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的写法一般分为四步:引、议、联、结。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2.找准感点。“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一篇文章,感受可能是多方面的,但…  相似文献   

3.
我看读后感     
读完一篇文章 ,一本书 ,人们大都有自己的感想 ,付诸笔端 ,这就有了读后感。老师说过 ,读后感应隶属于议论文范畴 ,由四个部分组成 :引———概引所读文章 ;议———对所引材料加以分析 ,提出论点 (即感点 ) ;联———联系实际 ,对论点加以论证 ;结———得出结论 ,收束全文。如此听来 ,的确有些道理。再观名人之大作 ,如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 ,好似一个模子里打出来的。带着对老师的信任与对名人的崇敬 ,我欣然接受了。可是运用到实际 ,我却屡屡碰壁。不是找不出好的论点 ,就是不知该如何下手论证。这样反复几回 ,我不免要找找原因了。所…  相似文献   

4.
读后感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倍受重视 ,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一直缺乏理性认识 ,只浮在感性经验阶段。什么是读后感呢 ?读后感是一种表达个体的人因受到某一客观知识影响而引起的独特心理感受的文体。从这一定义看 ,读后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这是由它的写作对象的性质决定的。读后感的写作对象是“感” ,即作者的感想、认识、体会、观念。它不是自然形态的事物 ,而是观念形态的事物。因此 ,不能写成记叙文 ,只能写成议论文 ,而且是议论文中的一种特殊文体。第二 ,读后感作为议论文的一种特殊文体并不像一般议论文、记叙文…  相似文献   

5.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的感想,用语言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也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读后感的结构一般由“述读、发感、结论”三部分组成。“述读”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作简要概括的复述,并从中引出要议论的观点;“发感”就是从引出的观点展开联想,并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论”就是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归纳要旨。具体说来,读后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读后感,是读了别人文章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它属于议论文。它的结构和一般议论文相同,也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分为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但读后感又区别于一般的议论文,开头要由“读”引出“感”(论点),正文要求就自己的“感”(论点)展开联想,并举出某些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议论,并且要求紧扣“读”,点到“读”;结尾要呼应“感”。为了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学生读后感写作中的问题,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我们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入好“格”。  相似文献   

7.
读后感在中学生作文训练中备受重视。但很多学生对读后感的写法,一直模糊不清,有不少学生长篇地描写介绍原文的内容,最后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感想来结束全文,这是对读后感的写法缺乏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读后感是指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有感而发的一种作文题型,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读后感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从内容、形式到写作步骤都比较灵活。这一类型的作文特点是有读有感,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写读后感的一般思路,或先写阅读内容,后写感触;或先写感想,后写阅读内容。不管按哪一种思路,都是在读的基础上有所感发。如《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一文,先写对原文总的看法,接着引述遗嘱内容,后由此感发“这献身精神”是“党的灵魂”,是“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根本区别之所在”,提出中心论点。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指出老作家…  相似文献   

9.
把读了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以后的感想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和一般的议论文又有不同。它必须是也只能是在读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认识、感想和体会)。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李阳海  史峰  云博 《初中生》2009,(9):74-76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引发感想,用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对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对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还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读了一本书、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有感想,用语言文字把这种感想写出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  相似文献   

12.
所谓读后感的“感点”,就是读后的感想要点,也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要想写出内容丰富而深刻的读后感,择定好感点是至关重要的。一般说来,作者可按如下原则去择定感点。一、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掌握比较典型、充分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为感点。否则,言之无物,言之无据...  相似文献   

13.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后感是在读的基础上发感想,因此在写法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这里笔者谈谈写作时必须避免的四个问题。一、抄录原文,叙多感少。这样的读后感,不是大段地引用原文,中间只夹些过渡性的话,就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原文中的故事、人物等,写成“读后搬”。如一个学生读了《唐睢不辱使命》,读后感大意这样写道:开始“我”读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心想,安陵君一定会答应秦王,又往下读到“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才知道安陵君因爱国不交换土地;紧接着复述唐睢和秦王的一场舌战,赞扬唐睢不畏强暴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议论文的层次,是为了了解议论文的文章结构,领悟论证的思路,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议论文层次,要从议论文的特点出发,紧紧扣住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除了要能辨识这三要素,还要能把握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议论文层次,首先要抓住论点与论据间的层次关系。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单层次的,即直接用几个论据证明这个论点;有的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多层次的,即文章既有全文的中心论点,又有若干分论点,而分论点则是其所要证明论点的论据。分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是出于备考目的,还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都应该学学写作议论文. 议论文都有论点.论点就是文章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论点又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其中,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核心,起着统摄全文的作用.为收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绝大多数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用明确的文句来表达,其中判断句最常见.初中生写议论文,在论点方面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有:论点过多,导致文章没有中心;论点不严密或太绝对,经不起推敲;论点含糊、模棱两可,难以服众:生硬地摆出来,写法不灵活. 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主题.确立好、表达好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从下列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读后感写作指导教例一则江苏射阳县中学施桂湘陆雨昌目·标:·学·写·一·般·的·读·后·感,·做·到·叙·议·结·合(板书,以下加点部分均为板书内容)师:我们已学写过简单议论文,今天要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来学写读后感。我们读报看书常常有感想,把感想写下来就...  相似文献   

17.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讲”。我在讲解中突出了议论文。把议论文分做生感、说理、驳论三部分来处理,每个部分这五个字就循环一次。主要讲每类作文的基本要求,审题、立意、论证、语言几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着重讲解一般立论文,读后感,读后评,驳论文的区别及写作要领,使学生做到见题就知道此题的大致做法.如一般立论文就要针对论点解决“为什么”、“联系实际”、“怎么办”;读后感重在读后从文中引申出新论点,进行联想,阐发自己的体会、感想;读后评重在就文中某一点说理,进行分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后感的文体特点,我在教学中着重突出以下三点:(一)读后感的内涵与性质:读后感是写读了一部或一篇作品后的感想,它以阐述清楚自己的感想与看法为主,因此,从文体划分的角度来看,它是议论文的一种,它和一般的议  相似文献   

20.
读后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练笔的常用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而从语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学生怕写读后感,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谈到读后感,学生就显得神情沮丧,不知所措。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学生怕写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兴趣缺乏,方法的缺失是影响学生写读后感的主要原因。一.引导——寻找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的重点在"感",即感悟、感想,而这"感"来自学生,不同的学生在读同一篇文章后,所获得的感悟或感想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