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要求 (一)高中课改的课程实施工作要求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设计有许多鲜明的特色,尤其是课程结构中的"领域"、"模块"的设置。众所周知,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加大了课程"选择性"的力度,其具体表现在选修课、模块的设计上。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前奏和突破口,在普通高中实施已近4年,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验)》进一步明确规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学分。”,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占学生116个必修学分12.9%,更凸显其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抓住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一契机,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帮助广大教师了解高中新课程,本刊转载“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系列报道”,详细介绍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整体思路,高中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高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分析,两院院士对高中课程标准的肯定与评价,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与管理等,希望能为云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高中课程改革直接影响着高中的办学思想、课程模式、教学内容,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生多元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过去的探索和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对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自2004年实施以来已经在全国逐渐铺开,取得初步成效。对其课程设置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有利于调整和完善高中新课程。对我国高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的分析主要立足于三个方面:课程设置的取向在坚持以学科为本的同时是否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课程设置在基于知识学习为本的同时是否兼顾学生的发展;课程设置是定位于因高考设课程还是以课程定评价。对高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的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新课程实施能否给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带来好处;新课程能否解决课程内容设计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协调性;各课程的设计是否体现学生学以致知与学以致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国民的战略之举,是与先行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相衔接的配套之举,是高中阶段彻底根治"应试教育"顽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举。能否使此次高中课程改革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实施,除了需要进一步创设以改革高中学校评价制度、高校招生制度为核心的有利于高中课程改  相似文献   

7.
巴桑 《西藏教育》2012,(12):25-26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在我区各级高中正如火如荼进行着。新课程对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推动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和基石。  相似文献   

8.
芬兰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后起之秀.其极具特色的高中教育是世人关注的焦点。芬兰的高中课程按“学程”来组织教学活动.打破了以往按科目教学的传统模式:实行学段制度.一学年不再严格地划分成上下两个学期.而是按学段组织教学活动;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面,芬兰政府不仅赋予地方政府和学校极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也给予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芬兰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9.
香港高中的应用学习课程,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态度。其实施框架包括:课时安排、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实施模式、课程评价及教师素养等几方面内容。该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方位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借鉴之,内地的高中课程改革以及类似的课程实施如职业生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从中得出以下启示:构建全社会合作育人的生态教学环境、加强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衔接、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课改是我国近年来为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专家认为,由于高考指挥棒作用在短期内不可能取消,这决定了高中课程改革不可能按照既定目标独自“起舞”。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必然要求高考招生体制的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高中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课程学习体系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是高考对高中学习内容考查的一个重要考查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综合素质课程学习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要想促进高中生的学习,提高综合成绩,那么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学习课程。然而学生在一般的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方式下很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取得卓有成效的进步。所以,作为高中生,必须要懂得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而作为教师也必须要有这种引导学生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方式方法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2009,(11):23-24
2007年,山东省对为期三年的首轮高中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与反思。课程改革尽管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违背课程方案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加班加点的现象突出,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高中课改的核心内容一选课走班工作未能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滞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以维多利亚州为例)的高中课程体系与大学招生制度的调研,分析了两国大学招生制度中,学生高中课程修习与大学志愿专业的相关特点,并就完善我国大学招生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强调大学招生制度设计的基础教育立场,关注考试评价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促使高校招生的功能从"学力选拔"转向"专业选择";统一制定高校大类专业的高中限定修习课程目录,加强大学专业与高中课程修习的相关性,建立沟通职业生涯发展的高中课程组合等。  相似文献   

14.
当今,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构成,关注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必然成为高中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通用技术课程作为新课程的新增科目,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邢台市高中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平稳推进,新课程在各高中学校已顺利实施1年多,通用技术课程建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实践意义及若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课程质量是目前教育技术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评价具有反馈、调节、改进质量的作用。那么该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质量呢 ?当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在高中课程框架中 ,信息技术课程首次确定了技术领域的科目之一的地位。笔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 ,论述了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实践意义 ,并具体给出高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明: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间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围绕某一主题并整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社会经验而进行.高中新课程设置模块是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亮点,也是推行新的高中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因此,如何理解模块及实施模块教学,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高中一直在谋求课程的多样化,以满足所有想上高中的孩子都能在高中获得个性化发展.推进课程多样化的措施包括.规定低标准的共同必修科目的学习内容和必修学分,同一门学科开设水平或内容重点不同的多个科目,提供谓之学程(course)的多种课程套餐,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经验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最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分析得知:在课程改革目标上,促进高中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目标;在课程结构与设置上,各国在强化共同必修课程、丰富选修课程的同时,更加突出个性化课程与大学预备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实施与评价上,以建立完善的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为保障,实行学分制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毕业统一考试。各国高中课程改革最新的动态与趋势是,修订学分数与科目,重视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加新的课程门类,突出学术性课程,强化外语、伦理、信息技术课程,妥善处理高中课程与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关系。把握国际高中课程改革动态及有益经验,可以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部科学省于1989年3月15日颁布了新制定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指导要领中设置的各学科课程、科目以及实施和管理模式,表明日本高中课程已经实现了多样的结构,体现出日本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0.
刘贤杰 《现代教学》2012,(12):47-48
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以及高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高中课程有效管理实施的需求。当今的高中课程管理实施是一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表征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革命,是对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学校教育的全面的整体变革。因此,有效的高中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