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英语常用词的词义发展变化繁多,其分枝式就是在旧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义,有时甚至将旧义完全取代,词义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式──—辐射型与连锁型,辐射型是从原义中独立地派生出若干词义成放射状;连锁型是象一条链子,即第二个词义来自第一个,第三个又来自第二个,依此类推。词义变化的两大后果:其一产生“转移修饰”,相当于汉语一的“移就”格;其二是近义词的数目大增。“委婉”修辞格在词义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识论范畴、语言学范畴、民族文化对词义的渗透影响方面完整地分析词义内容,把词义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念义、句法义、语境义。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到句法义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学范畴上转化。句法义,本文主要从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各种句法成分的影响而激发词形成的句法义。概念义与句法义在语言的普遍意义上来分析词义内涵,而语言同样具有民族文性,体现在词义内容中就是语境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有自身的系统。正如语音、语法构成系统一样,词汇、词义也构成自己的系统。在意义系统中,语词的意义具有二重性,这就是,每一个语词不同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相对性和依赖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绝对性。前者决定着一词义区别于其它词义的存在现象,后者决定着一词义联系于其它词义的存在本质。整个词义系统,便是建立在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词义二重性的基础上。所以,促使语词意义流转变通的原因,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叙伦先生的《说文解字研究法》一书,颇有见地,且言而有据,对初学《说文解字》的人来说,有指点门津之功.此书包罗甚富,从部首、字体、本义到六书,以及《说文》研究的其他各个方面,均有专门章节论述.特别是对本义的探求,用力最多.专门分辨本义、别义的,有《说文说解以别义为本义》、《说文说解以本义为别义》、《说文说解本义、别义互讹》、《说文说解本别一义》、《说文说解别义有其本字》等章节,此外,还散见于别的章节之中,如论述初文、假借字及流俗用字时,也常常论及本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词的借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修辞手段形成新的词义是词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使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现代汉语的词义系统中,通过修辞手段形成的词义大量存在,并在不断发展。这里既有词的比喻义,也有词的借代义、象征义、夸张义、委婉义等等。词的比  相似文献   

6.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境对词义、对修辞有制约作用和实现意义。一、语境对词义有制约性。二、语境对词义有显现性。三、语境可形成双关辞格、别解辞格、拈连辞格。  相似文献   

7.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格义"与"反向格义"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容易扩大误解和冲突,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要概念的"学术权力"就是因(反向)格义而产生误解的明显例子。文章以伯顿.克拉克的相关概念为基础,阐述了中西"学术权力"(academic power)概念背后的语义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剖解了国内"学术权力"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术权力"的分析,也能引发对有关"格义"与"反向格义"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了词义是语素义组合、词义是语素义的缩减、词义是语素义的增大、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义六种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探讨深入了解语素义构成词义的方式极其构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语言有自身的系统.正如语音、语法构成系统一样,词汇、词义也构成自己的系统.在意义系统中,语词的意义具有二重性,这就是,每一个语词不同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相对性和依赖于其它语词而形成其意义范畴的绝对性.前者决定着一词义区别于其它词义的存在现象,后者决定着一词义联系于其它词义的存在本质.整个词义系统,便是建立在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文献的阅读中,时常遇到对词义说解表面上言之成理、而实质上又经不起推敲的"似是而非"的情形;反之,也有些说解初读起来让人感觉古奥、怪癖,而仔细琢磨却别有深意,"似非而是".这种情况,启发人们在古代文献的阅读中既要注意同一文献或同一时代相关文献的用法,即汉语词义自身的系统性;又要注意词义说解与文义、交际背景的吻合,即词义存在的实证性.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的片面性,还要时时注意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侯博 《天中学刊》2006,21(6):91-96
针对传统词汇学的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逻辑分类旧模式,可以采用“语义脱落 语义创新”的新模式进行全面的义素转写。通过与传统逻辑分类模式的对比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词义扩大主要是限制性义素脱落的结果,词义缩小则主要是并列性义素脱落的结果,词义转移主要是语义义素增新的结果,但也伴随着语义义素的脱落,转类则是语法义素的增新和脱落。  相似文献   

12.
说别义词     
别义词是汉语里起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类词。像反义聚合一样,别义聚合也是在人们心理联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反义聚合强调的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别义聚合强调的则是词与词之间意义上的区别。反义聚合是双向、对等的,别义聚合是单向、不对等的。别义词是由于有参照词的存在才产生的,也是在为强调与参照词的区别时才使用的。别义词使用频率大大低于相应的参照词。词典上对别义词作出说明,有利于读者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六义"说是儒家传统诗学,其起源于先秦两汉时期。历代对"六义"内涵的理解也在不断发展演变。晚唐司空图在前人的基础上赋予了"六义"说新的内涵,主要从审美的、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六义"。首先,他用非常凝练的四个词引申出了"诗贯六义"说的艺术效果,即讽谕、抑扬、渟蓄、温雅;其次,就如何表达"六义",他认为要做到"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再次,他认为诗歌若能很好地贯穿"六义",方能达到"全美为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为”是个很有代表性的泛义动词,它的义项应如何归纳、表述、举例,迄今为止未见有专门而深刻的研究。《汉语大词典》(后文简称《汉大》)以释义详富为任,第六册1105页,“为”(wéi)的实词义共有三十项,绝大多数是动词义。笔者认为这也并非精细深入研究而成,基本上是将古代辞书和古注以及今人、读古文易有的随文释义简作汇集而成。随文  相似文献   

15.
"搞"的词义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极可能是"敲"之异体同原义相脱离后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形成,在不长的时间里,其词义迅速扩张,其被频繁使用并同其他语素结合形成诸多流行新词。基本艾的模糊为"搞"词义的扩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扩张提供了一种必然性。附加义有亲和力和用语简省是"搞"词义扩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语境能确定或限定话语中词语各种各样的意义,制约着词义的理解,对词义具有调适作用:使词义单一化,使词义具体化,使词义延伸,赋予词语临时意义,赋予词语修辞意义。词语的这种受语境调适产生的言语义称作语境义,它在话语中常表现为表层语境义和深层语境义两个层次:表层语境义是理性意义项目在语境中的再现,体现着语境对词义项目的选择性;深层语境义往往是在词语原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语境的作用而生成了一个新的概念,词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观性很强。两者皆与语境信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词义存在着系统性,表现在人们对事物的概括与分类,体现为表层意义的不同概念和范畴;也表现在词源义和文化义的构成方面,体现为深层意义的内在联系和贯通。以"辰"字为基点所构成的字词也鲜明体现了词义的系统性,表现在许慎的说解、字词的派生、异称的关联、龙的文化寓意等方面。词义的系统性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文字的认识和对词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别解造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修辞造词的方式.其存在并流行的理据主要涉及两方面:语言本身内在的理据、社会文化方面的外在理据.语言理据包括语义别解、语法别解、语音别解、字形别解,其社会文化理据包括一定的逻辑基础、“陌生化”的美学特征、凸显个性的时代文化以及网络媒介的助推.在新词语规范中要注意避免别解造词的低俗化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名词性并列复合词为对象,探讨了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种种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有的是相同的,保留语素义不变;有的是不相同的,其中又有三种类别:一是词义比语素义小,二是词义比语素义大,三是在语素义的基础上产生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论语》《孟子》《老子》三本书中反义词的考察,对反义词的构成要素,判断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①反义词是语用目的作用于词义—即对某些义素的选择,并利用其在特定语义基础上形成的极端义而构成的聚合;②反义词在极端义上形成的种种对立与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现象不完全等同;③反义词的不同类别在反义强度上呈现出的依次递减的趋势反映了客观事物在形成过程中的渐变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