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和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现代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自我认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德育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2.
学习英语对中职生是个懊恼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中职生英语学习能力普遍偏低.主要问题是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的教学意识存在错位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存在偏差.出现上述的问题主要受学校对学生英语学习重视程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三方面的制约.为了能更好地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学校要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投入、教师要端正态度,注重教学方法的讲授、学生个人要改进学习方法.只有学校、教师和学生个人这三方面共同努力,中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才有望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教学是一种自身认同。——崔志钰他是一个痴心的职教人,也是一个浪漫的逐梦人。二十年来,他心系职教,情牵课堂,编织着自己的"错位梦":谋求中职生"个性特长"的错位发展,追求中职校"项目多样化"的错位课堂,诉求中职生"渊博自定"的错位学习,寻求中职生"扬长避短"的错位评价,探求中职生"专才偏才"的错位认同。如今,中职生错位发展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建构,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尊严是中职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在众多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中,中职生最注重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应从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尊严感的观点出发,探讨唤醒学生尊严感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5.
培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尊严是中职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在众多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中,中职生最注重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应从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尊严感的观点出发,探讨唤醒学生尊严感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转向的政策背景,通过对全国10660位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影响我国中职生升学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中职生具有很高的升学意愿,且以本科为主要期望学历;毕业班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强的中职生更可能选择升学;学生干部身份和学校生涯教育质量会影响中职生升学意愿;家庭对中职生升学与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但影响方式和程度与普高生存在差异;对省域中职升学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促进学生升学,而对就业市场和本科招生政策的了解和认同会削弱中职生升学意愿。基于此,未来应从职教本科办学规模、高等职业教育招考机制、央地项目设置、公共财政兜底、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等方面优化中职升学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中职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随之产生的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已逐渐成为学校及用人单位的困扰。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在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的成功做法,从意识唤醒、实践培养、评价机制等角度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符琴芳 《教师》2013,(11):5-6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些教育目标的实现无不是建立在学生具有高度的自我认同感基础之上。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和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因此,探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认同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宁夏某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职业认同的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中职生职业认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国家政策支持、社会评价、工作前景等因素会影响职业认同;最后就提高中职生的职业认同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群体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和身份认同上的困惑,常常发生角色混乱,处于自我认同的边缘期.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以学习为业的人,学习作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或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学生身份与学生角色的核心特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学生"这一身份的认同并不一致。"好学生"和"差生"是学生群体中被普遍认同的两种身份。在学校层面的话语体系中,"学习的好与差"和"是否听话"成为衡量学生身份的基本标准。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主要发生在学校这一时空场域之中并依赖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使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必须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和向往的学习之地。  相似文献   

12.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自考管理部门应围绕这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3.
科学身份认同可以预测学生的科学职业兴趣、科学学业表现和科学参与感,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采用科学身份认同问卷对3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通过R语言附加pheatmap包采用均值方式进行聚类分析,旨在了解中学生科学身份认同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科学身份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表明:部分中学生科学学习经历与未来身份"脱节",科学身份体认感欠缺;科学身份积极反馈不足,科学认可度亟待提升;科学身份认同整体呈现4类群体特征,不同性别、学段的学生科学身份认同具有差异;科技活动参与度是影响中学生科学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建议积极培养与构建学生的实践身份和话语身份,增强科学实践体验;关注学生科学情感反馈,倡导科学身份多元评价;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科学学科教学;关注非正式环境下的科学学习,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变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产生出适应新世纪环境与教育变革要求的智慧课堂。教育需引导学生结合智慧课堂背景理解与建构自我的身份。智慧课堂背景下学生身份的内涵与特征发生了改变,其中学生身份认同具有直观与连续、丰富与自主、独特与创生、反馈与反思、体验与整体的鲜明特征。同时,智慧课堂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定制化的资源服务的机遇;同时也为学生身份认同带来了挑战,学生"受教育者身份"受到冲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急需提升及强调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因此,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学生身份的建构可通过以下策略实现: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建构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5.
自我认同对中职学生人格健全和职业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身心合一的劳动实践中达成自我认同。深层生态理论认为劳动教育可以促进本我认同、社会自我认同和生态自我认同。审视劳动教育促进中职生自我认同的现状,发现当前的劳动教育存在促进自主性作用较弱,本我认同受限;引导方向狭窄,社会自我认同受阻;过程缺乏共生意识,生态自我认同受制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发挥劳动教育的自主性,促进中职生本我认同;实现劳动教育多样性,促进中职生社会自我认同;确立劳动教育共生性,促进中职生生态自我认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职生升学面临着缺乏升学动力、课程衔接脱节和社会认知问题等诸多困境。唤醒中职生的升学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学生的升学决策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探索中职生升学指导策略,是中职学校升学指导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升学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个性化升学指导实践活动、家校融合的协同升学指导以及以高校专业为导向的升学指导等,帮助中职生做出科学合理的升学决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各地政府开始关注和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良好的发展平台却无助于改善中职学校的负面形象,人们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普遍较低。文章以广东省一所中职学校为例,重点关注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危机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职学生的认同危机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愿意接受群体身份,有强烈的自卑感,并已形成自我贬抑的倾向。面对认同危机,中职学生会采取个体/行为、个体/认知和集体/认知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杨义然 《教育文汇》2013,(20):28-29
中职生主体意识的唤醒、生成及发展,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任务单导学”模式有效地释放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习主动性、推动了学习的能动性,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批判角色理论对教师身份问题遮蔽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展示,指出教师权利与义务是教师身份认同的真正内涵。正是权利义务的错位,才导致了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教师只有通过自我的觉醒与解放,以及抱有一种冷峻的理想主义,才能逐步实现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关乎未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师范生身份认同和就业取向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焦点话题.文章以S师范大学师范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身份认同、从教意向及其原因表征等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就读于师范大学的学生在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和趋势.教师工作稳定、受家人等影响和认为教育对中国发展很重要是排在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前三位原因.定期对师范生的身份认同和从教意向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是有效提升教师身份认同和职业认同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