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过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授—受"教育模式偏重于心理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效果不佳。本研究转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技能传授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入以人为本,使课堂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体验式教学实践,提炼出"创设情境—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总结提升"、"迁移应用—实践升华"、"互动体验式"教学三环节。实践表明,互动体验式教学的确有益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也能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互动的体现,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采取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及师生和对教材理解表达的一些互动。互动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感到轻松、自然,从而让教师达到最佳教学状态,学生课堂学习取得最大效率。因"互动教学"的特点,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不同,采用灵活的互动模式。一、巧设问题,提速互动课堂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是课堂"互动"最为常见的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3.
刘佳 《考试周刊》2014,(83):125-125
互动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挖掘学生潜能很有帮助,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了层次性,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动"起来,让小学英语教学"活"起来,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为例,遵循中职为高职教学打好基础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注重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对"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为中高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新的思路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共同研讨法"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共同体的形式参与学习,以个体与群体的模式进行互动、互补学习,是小组合作教学的提升,其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真正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笔者针对中职电工技能课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学习兴趣及学习风格等,开展了"共同研讨法"的教学实践,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参与、合作、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参与、合作的心理氛围,创设多向的师生教学交流情境,在平等、合作、参与、互动的课堂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并促进教学相长的一种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参与、合作、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而是素质发展的手段,学生必须运用各种能力、技巧、研究和学习知识,教师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上。这种互动的教学情境实现了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  相似文献   

7.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作为主体的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情境对话,师生互动的引导启发式教学;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探究发现式教学;实验证明,实践操作的亲验感受式教学等教学形式。实施主体参与模式教学,要求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师""生"两对关系,准确进行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理应以此为最终目的——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时代,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互动型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能否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课堂互动的方式方法有哪些,课堂互动的效果如何?教师如何调控课堂互动型教学?学生如何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互动型教学的评价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梁彤 《考试周刊》2014,(14):62-62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堂教学要建立:"动态课堂"、"还课堂给学生"、"留精彩给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课堂教学建立模式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交流。本文将围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疑点,强化互动、借助表演,展开互动教学以及通过疑问,增加交流互动"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小班额的教学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通过积极运用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促进班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中,教师可实施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授课,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互助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意从"构建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异质结合的学习小组"以及"师生互动"这三方面内容切入,针对如何促进农村小学数学的全体参与化教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旨在为小班额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互动教学的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我从教学情境、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1.小组互动。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互动、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互动的学习情境。从互动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除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将学生编成四个人的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一般将篇幅不长、中等难度的课文…  相似文献   

15.
互动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灵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因素,才能有效借助情境、任务、活动、问题等来实施互动。为此,教师要将"教"与"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如此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但是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师生之间没有形成平等、和谐的有效互动,"无效互动"或者"低效互动等问题存在,需要积极探索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深入理解师生互动的本质和内涵,多方面提高互动在教学中开展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育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教学理论启发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将互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为此,本文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就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双主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所形成的稳定而简明的课堂教学结构、程序及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整合和互动的过程,从传统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看,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和"互动"关注力度不够,从而导致课堂形成了"讲授"的模式,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不够深刻,学习方式以机械的记忆和练习为主.提倡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物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21):95-96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传统传输式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教学需求。为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环境,教师就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在初中教学中所推广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翻转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从而推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文章将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翻转教学互动策略展开探讨,结合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希望可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