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六篇文章,其中一篇讲读课文是《人类的语言》;两篇课内自读课文是《晋祠》和《从宜宾到重庆》;另外两篇课文三篇文章则是课外自读:《说明文二篇》中的《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美洲“彩蝶王”》及《听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解说词的第八回。《话说长江》这部电视片,生动形象地从历史、现实、文化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地给观众介绍了中华第一河——长江,从长江的源头,一直说到大江入海。《从宜宾到重庆》说的是长江的一段。既然这篇课文属于“解说词”,那么,它除了  相似文献   

3.
《从宜宾到重庆》是一篇选自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解说诃,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是说明文的文艺性和形象性的发展.它与一般说明文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现以本文为例,谈谈解说词的一般特点.文字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是解说词最主要的特点。解说词有补充视觉的作用,它没有必要象一般说明文那样说明得  相似文献   

4.
朱建芬同学问:《从宜宾到重庆》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本文作为一篇解说词,具有说明文的一般特点。课文首先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长江边上的这两座有名的城市——宜宾和重庆,在说明时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尤其是突出了重庆多雾、地势高低不平的特征。同时,为了使读者对这两座城市的有关地理、风俗了解得透,课文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雾城”的特征时,以盛产柑橘作为例子来说明雾对重庆有利的一面。还有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两相比较来突出说明“山城”的地势高  相似文献   

5.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两篇讲读课:《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两篇课内自读课:《庄稼的朋友和敌人》、《珊瑚岛》;一篇课外自读课:《洲际导弹自述》。其中讲读课文集中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要求,是重点。 说明文的学习,总的要求应是把握好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本单元的具体要求是: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继续学习说明的方法和顺序。 通观全单元,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抓住要点,进行备课。 (一)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八单元安排了三篇说明文,这三篇说明文各具特色……其中《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说明方法耐人寻味。一、比喻说明,具体形象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句,其作用不尽相同。第一个比喻句主要是扣住了“美丽壮观”这一特点;第二、三个比喻句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语言的演变》是从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发展变化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是说明书目的性质、形式、内容、作用、种类和使用的;《我国古代的车马》是介绍我国古代的车马情况,着重说明古代车马的结构和用途的。学习这三篇课文的单元教学要求是: 1.说明文的语言; 2.说明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 3.修改文章:综合修改。  相似文献   

10.
初中第四册第四单元《蜘蛛》、《统筹方法》、《石油的用途》、《机器人》这四篇课文,都是介绍科学技术知识的说明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所迟用的说明方法又各  相似文献   

11.
这次修订的初中语文第四册比之试用本变化的幅度较大:抽换了课文;单元作了调整;修改了“思考和练习”。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选文的质量,加强编排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试用本全册二十八课,包括白话文九个单元,二十二课;文言文六课。修订本将白话文合并为七个单元,还是二十二课,文言文增加到八课。从整册看,适当增加了说明文、文言文的分量。单元编排方面,突出了重点,加强了说明文教学。“思考和练习”方面,加了说、写训练,增设了单元练习;语法练习单独编排;阅读课文的练习安排得轻一些。使之与讲读课文区别开来。抽换掉的课文是:《一次难忘的航行》《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苏州园林》《有的人》《按语两则》《新闻两篇·“飞蝗蔽日”的时代一去不返》《大渡河畔英雄多》《我们共产党人不怕困难》《徐特立同志谈艰苦奋斗》《三峡》《西门豹治邺》等。抽掉或者调换的课文,分别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次难忘的航行》写法上缺乏特色,调整单元时不便于组元,且小学语文第六册已选编了《一个降落伞包》、《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原为通讯报道,抒情成分很多,几经修改为说明文,仍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秉承了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本 )·语文》的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 ,继续贯彻了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第四册教材在前三册的基础上 ,进一步联系生活 ,以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为重点 ,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编排。一、教材内容介绍阅读课文分六个单元编排 ,每单元五篇课文。其中前三个单元主要是说明文 ,第四单元是人物传记 ,第五、六单元是古诗文。每个单元在学习重点上也各有侧重 ,它们分别是 :第一单元 ,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说明文…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共包括四篇说明文,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向沙漠进军》;和《死海不死》),后两篇介绍建筑物的结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虽然说明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注意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采用多种说明的方法.因此,在设计课内外练习题时,仍不能忽视这些方面.特别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说明文条理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说明事物的结构层次,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我们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对这一单元的练习作如下设计:一、语文知识1.字.课文下面注音、释义的字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应进行以下练习: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二年级着重培养说明能力。初中语文第四册为此安排了两个说明文单元,这两个单元都是重点单元。列入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是《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并附有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上述四篇课文在内容上可分两种类型。前两篇介绍地理知识,后两篇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前者着重用打比方、举事例和归类法,讲清科学道理,启发读者树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后者  相似文献   

15.
三 第五单元也是本册的重点单元,它包括《宇宙里有些什么》、《食物从何处来》、《奇特的激光》。 这三篇课文都是比较通俗的科技说明文,但在说明的方法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要求上也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6.
【图示导读说明】《从宜宾到重庆》这篇解说词按照空间顺序,从西往东依次介绍了四川境内长江流经的宜宾、泸州、重庆三座城市,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之爱。图示采用标示法,以长江贯穿三城市,再标出三城市的地理位置,然后简介宜宾,详说重庆,泸州则一笔带过。同时,还指出了本文介绍重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初四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来看 ,第四册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联系生活 ,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因此 ,全册六个单元有三个都是说明文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说明文。写作方面的学习重点是恰当安排说明顺序 ,正确使用说明方法。2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有介绍建筑物特征的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有说明某种自然现象成因的 ,如《日本平家蟹》 ;有解释某个科学道理的 ,如《万紫千红的花》 ;有介绍某种动物习性的 ,如《蜘蛛》。阅读这些文章 ,可以…  相似文献   

18.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2.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文的阅读知识,如文艺性说明文如何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解说词、科普作品的特点等.另一类是课文所涉及的  相似文献   

19.
教说明文单元,我采用了单元教学法中精读和略读相结合、讲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精读与略读这一单元,应教课文有《泥石流》、《大豆》、《蛇岛》,《景泰蓝的制作》等。我选《泥石流》作为精读课文,其余三篇作为略读课文。通过《泥石流》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说明文的共性特征。我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什么是说明?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解说。二、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三、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性(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知识性(传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