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会计科目专业性强、学生难以入门、不会操作等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一)培养“听“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至少占整个课堂容量的55%左右,因此“听“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讲  相似文献   

2.
“多元导入,反向教学模式”是我们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课”上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尝试,针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们采取了不同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讲授方式导入课堂教学。目的是打破现有的教学常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反向教学法”则是一改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教师为主导”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所以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是“一讲到底”,教师理所当然地处于“主讲”的地位。“讲”,或曰“讲授”“讲解”,作为教学方法之一种,本身无所谓优劣;但是,在以训练听 、说、读、写能力为基本目标的语文课上,“讲风”太盛,势必挤占学生的活动时间,这就未必相宜了。理化学科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语文学科必须学生自己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道理是一样的。   50年代初,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指导《红领巾》的教学,开始把苏联中小学的文学教学法引入我国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5.
谈"问题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锦胜 《教育与职业》2006,(14):157-159
本文论述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应反思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弊端,尝试实践“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教育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创建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高效课堂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率和效果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对推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笔者经常发现有的学生不愿听老师讲。他们认为听不听无所谓,反正不会考原题。这也给了笔者很大启示:光靠教师讲效果是不佳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地引入探究性学习,即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主要发现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而且探究性学习必须同接受性学习密切配合,结合教学内容,需要讲授的就进行讲授,适合探究的问题就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索活动来解决,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听。听,指听讲。教学离不开“讲”和“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学生和教师听;播放音响教材,教师和学生一起听等等。从常规来讲,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当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或时期,或是一堂新课开始时,要求学生听清教师对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及学习方法的介绍,尤其要听好教师介绍历史梗概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了解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二是,由于历史课有着系统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师常采用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办法导入新课,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重视听好这个开头,保持学习的内在联系世;三是,要集中…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一演示"方法,即教师集讲授、演示于一身,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背景下的"讲授一演示"教学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讲授和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物质的跨膜运输就适合采用"讲授一演示"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授新课《三国鼎立》时,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当作历史事实讲给学生听,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学法”是当前倡导的实施新课程的一种新教学法。它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而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教学过程。采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局面,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下面具体谈谈我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与体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统一的部分。其实质就是如何“教会”和“会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会学”数学知识呢?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会听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两个方面。就听而言,它又可分为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等。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13.
“异步教学法”以学情理论为基础,是一种能体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模式。异步课堂教学能在最大限度的提供给学生进行自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供给教师进行因材施导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一、异步教学实  相似文献   

1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应当在新课改理念下实现嬗变。传统政治课堂多是教师单方面将自己准备的教学事例放在上课一开始使用,并贯穿全课教学,依此教学法一个案例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教材知识点,教学效果良好;然而,此教学模式“由上至下”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讲授一统天下,不符新课程要  相似文献   

15.
黄旭静 《教书育人》2000,(11):23-23
笔者不止一次地讲授过《现代汉语知识》,也不止一次地听过别的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知识》,“讲”和“听”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教师教学中存在以下之“过”。 1.过少的讲解 有些老师,最爱打出“素质教育”的旗帜,说要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变上课为“放羊”;每节课,只指出学习范围,而不作讲解、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全是学生的事,对与错亦无人指点,学习的结果如何,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 2.过多的讲解,过多的板书 有些教师,生怕讲少了学生不理解,板书少了学生记不住。每节课,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人唱独角戏;即使电扇…  相似文献   

16.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1)讲述法 ;(2)讲解法 ;(3)“版话”教学法 ;(4)讲读法 ;(5)讲演法 ;(6)归纳教学法 ;(7)演绎教学法 ;(8)分解教学法 ;(9)比较教学法。采用讲授法要求教师 :(1)内容要系统。所讲的内容要体系完整、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2)语言要标准。说话通俗易懂 ,语言清晰明朗 ,表达简练准确 ;(3)方法要多样。在讲授过程中 ,根据讲授内容和学习对象 ,需运用各种具体方法 ,以达到教学目的。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辩论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提问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一、老师要做到精讲善练,充分实践。   知识是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技能是解决会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训练,学生就不会。学会运用知识去发现、解决问题就是一种能力。使语文知识和能力得以发展的途径是实践。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讲、学生只是听,学生的知识是“听”来的,而不是“学”来的,至于能力培养则是空谈。但我认为,并不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就少讲或不讲了,其实是对老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精讲”,只有精讲,才能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在更多的时间里,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一些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试想,一堂没有教师精彩讲授的语文课或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或许精彩迭出,但它一定缺少深度,少有内涵。长此以往,语文课就会变得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的导就凸显出其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虽然也能创设一些激疑情境进行导学,对导的时度还把握不太准。时度的把握,即是时间和程度的把握。时,即为适时。何谓适时?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对知识“心求迫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急需状态时,教师的导就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教师此时就可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克服困难、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和动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