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趋密切,"新兴宗教"问题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浮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兴宗教"相关概念辨析,新兴宗教的产生,如何认识及应对新兴宗教问题几个方面对我国新兴宗教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力图将"新兴宗教"与"邪教"进行理论区分,为学术界及党和政府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宗教旅游研究一直遵循"宗教旅游资源评价—宗教旅游开发的问题—开发对策"的思路,停滞于对宗教旅游经济效益的定量评述,对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关注和挖掘力度不够,社会学的思路在宗教旅游开发和规划中几乎没有体现,宗教旅游所能贡献的巨大社会效益被压抑在片面的经济效益之下。应从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宗教旅游社会学"这一"微支学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拿破仑自称没有宗教信仰,却是有神论者.他深知宗教在各民族人民中的地位,重视宗教和宗教政策,这有助于对外征服.拿破仑尤其重视宗教的巩固政权、安定社会的作用,并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拿破仑要使教皇充当"帝国的陪臣"的谋求则是失败的.他的宗教政策的结果是在法国实现了宗教和平.  相似文献   

4.
宗教极端的本质是反宗教,为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提供着"行动纲领"、"思想理论指导"和"精神寄托"。暴力恐怖分子所宣扬的宗教极端,是完全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已经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威胁因素。坚持依法治疆,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正本清源,依法铲除宗教极端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严惩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犯罪行为;强化宗教事务治理的法治建设,加强中外联手打击宗教极端的合作,为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与法律服务;相关法律应明确宗教极端的概念和积极防范与严厉打击的具体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5.
宗教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旅游种类,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除了维护宗教旅游资源的可持续,还必须维护宗教旅游心理基础的可持续。宗教旅游异化对游客宗教旅游心理基础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危及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长期以来,在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对宗教旅游异化现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治理措施。实际上,以法律治理宗教旅游异化问题并实现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值得尝试,可以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个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文学艺术由于其均偏重于"形象思维"方式,而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相互混融到两相分化、互存互动的演进过程。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和极其广泛,而且相当深刻。宗教的文学艺术功能不仅表现在其对文学艺术精品的催生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对文学艺术人才的塑造方面。宗教对文学艺术精品的催生在人类文学艺术史上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在古代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还是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我们都不难找到其浓重的宗教酵素。宗教对文学艺术人才的塑造功能也是同样显而易见的。可以说,离开了基督宗教的陶铸,就没有莎士比亚,而离开了中国宗教的陶铸,就没有曹雪芹。  相似文献   

7.
正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学历史教学高考复习的重点。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提出启蒙运动教学的一些想法,就教各位同仁。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这里的"观点"并非仅仅指政治思想,还应该包括他们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人文主义思想"也应当包括经济领域的自由主义思想、宗教方面的自然神学说,如宗教宽一、启蒙运动应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8.
学界对普列汉诺夫宗教思想的研究比较薄弱,并且主要集中于普列汉诺夫对宗教定义的探讨、对"寻神论"与"造神论"的批判以及关于宗教的起源与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中又偏重于归纳与梳理。本文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著述作了简要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对此项研究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自边远贫困乡村的少数民族学生从事宗教活动人数有所增加,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们应该正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宗教信仰现象,对信教的学生进行分析,热情地关心、爱护、教育他们.这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打造少数民族地区"平安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力图探索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民族、宗教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概括了当前四川民族、宗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要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牡的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11.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后,蒙占国发展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利因素: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薄弱;宗教的负面影响。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蒙古国政府在建国后不久,首先建立教育部,专门负责学校的建立与发展,积极推动文字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宗教在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父母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是美国儿童早期发展的"干预计划"中重要内容。在"开端计划"、"儿童保育运动"和"家庭援助方案"中父母以课堂志愿者活动、义工、家访交流等多种形式参与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以传递家庭中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传统,监督保育与教育的各种实施措施改进和总体质量的提升,促进其子女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周晓枫的散文流露出较为鲜明的宗教情怀。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宗教情怀具有基督教色彩。不过,她常常在"宁可信其有"的思想基础上,用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宗教,而不是以灵魂皈依的方式来信仰宗教。同时,周晓枫又对此世生活表现出充分的肯定。她的散文真实地展示了一个在宗教情怀和此世生活所形成的张力之间游走的、充满矛盾的灵魂,在主题探索方面为新潮散文开辟出了一片独特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宗教渗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破坏祖国统一,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宗教渗透具有六方面显著特征:政治恶意性、文化侵略性、活动国际性、手段多样性、组织秘密性、破坏严重性。认清这些特征有助于实际工作部门正确合理地处理宗教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解"宗教中国化"的核心要义,首先要强调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法律认同,其次是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第三是社会认同、群众认同。历史上,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即耳濡目染式中国化、迎合附会式中国化。新时期宗教中国化可采取以下措施:增强信教群众的宗教中国化认同感、强调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视具有正能量的教职人员培养。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湘西宗教的关注较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石启贵、凌纯声等苗族学者系统地整理了湘西宗教的相关资料。经过"文革"时期的沉寂,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宗教仪式环节中的符号分析、对宗教仪式变迁及其功能的考察、对宗教现象的艺术学研究等方面。尽管成果颇丰,还存在不足,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宗教仪式、宗教现象等方面,忽略了宗教文化外化的物质实体——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在研究方法上以田野调查、符号分析、历史考证等抽象描述为主,很少使用科学的量化分析研究。因此,有待加强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濮阳出土了三组仰韶时期蚌塑龙虎图后,引起了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天文、宗教、美术等方面对三组蚌图进行诠释,提出了不少卓见。但众说纷纭,给人以杂乱之感。本文根据史书资料对其仔细解读,认为三组摆塑是一个系统的互相照应的反映原始宗教文化的整体,即刻画了"骑龙升天"、"百兽率舞"和"凤凰来仪"三个宗教祭祀场面。  相似文献   

18.
<正>宗教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范畴,正因为其世界观是违背科学的,所以不提倡人们信仰宗教。而全球信仰宗教的人数众多,就中国而言,少数民族的人基本上信仰宗教,5%的汉族人信仰宗教。宗教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其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可估量,对个人、对社会能够起到独到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民族拥有宗教信仰,这个民族就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但教材有些地方用宗教的内容作为说明反面问题的素材,放大了宗教的消极作用,这就把宗教中的道德经念歪了。例如《生活与哲学》引用慧能的言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为了避免对宗教思想的误解,强化其伦理道德价值,有必要谈谈慧能"清净说"的所谓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道德价值。一、"清净说"缘起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宗教与爱情的关系方面对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的长篇小说《荆棘鸟》(The Thorn Birds)作一个简要的探析;从宗教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中叶两个不同的时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信念产生的不同影响,看出基督教所宣传的传统"理性"与"上帝"正朝着新时代的方向发展。小说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以美的内涵,也推动了后现代主义元素与传统爱情联姻下新的文学阅读走势。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宗教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期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和政策.如何来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