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南国农先生不仅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构建教育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以及确立其在教育技术学中的理论基础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南老师就提出传播理论是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明确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并对教育传播理论和传播要素的整体性做了进一步的阐释;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南先生又进一步论述了教育传播学的体系问题,形成了教育传播的本体论、过程论、信息论、符号论、媒体论、主体论、环境论、效果论和方法论等“九论”框架;在信息时代,南先生积极鼓励教育技术工作者对教育传播学进行研究,并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未来充满期望。  相似文献   

2.
把“两课”教育教学提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实质上就是要按照学科建设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两课”教育教学整体的高水平的发展。现行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的设置,为“两课”教育教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应该看到,按照学科建设要求加强“两课”教育教学,不仅是解决当前“两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某些困难和问题的重要环节,而且更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一、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提高对“两课”教育教学中学科建设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要介绍了J. Michael Spector, M. David Merrill, Jeroen Van Merrienboer & Marcy P. Driscoll主编的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Third edition)[《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8年出版]第一部分“研究基础”的主要内容。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历史基础、理论基础和指向学习真实性的理论观点。在历史基础部分,回顾了教育传播与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和经历的范式转变;在理论基础部分,概括了教育传播与技术所基于的学习心理学观点及其哲学基础、关于记忆与动机的实证观点以及传播理论、人机交互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在指向真实性的理论观点中,综述了复杂性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和情境主义理论。最后对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基础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的研究对象,大到作为课程的定位与编制(针对课程论而言的历史学习),小到一部(特定的)历史教科书的教法(针对教授法而言的历史学习),其中可以罗列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到学习指导和测评一个都不能少。不过,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的研究视野,始终定格在学科教学法层面。固有的。教与学方面。因此“历史教学研究领域”始终没有脱离“教教科书”的羁绊,我们的学科教学研究,只着眼特定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而极少顾及学科的“教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传播的过程,教育可以借鉴和应用传播学的很多研究结果,传播学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传播学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教育与传播这两个概念中的相似点为本文提供了互相借鉴的基础,从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中可以审视教育技术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而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在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中存在两种张力:教育管理研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张力以及教育管理研究与教育管理实践之间的张力。尽管教育管理学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但它仍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要促进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教育管理学学科就需要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视角,加强对实践问题尤其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想和设计,并增加案例研究,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学术扫描     
张雷声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虽有密切的关系,亦有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原则以及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因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的基础。搞清楚这一点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五个二级学科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研究”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为载体。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的一项基本要求。“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的统一”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服务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好本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9.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共生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密不可分。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学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二者相互促进、互利共存,呈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本文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共生互动”的理论基础和机制作,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探讨了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认为促使教育技术学科从发展学科向发达学科迈进和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是当今教育技术工作者当仁不让的两大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不但需要卓有成效的教育技术实践,还需要从其发展的“逻辑”之维和“现实”之维加以把握。在逻辑维度,建构一个自洽的教育技术理论范畴体系,可以揭示教育技术存在的普遍规律;在现实维度,探讨中国语境下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寻找中国教育技术理论安身立命的“居所”。科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必须与科学的现实基础相一致。“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因为“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具有最强的统摄力,不同的教育技术观影响着不同的教育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向。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现象范畴。教育技术的现象范畴涉及教育技术的存在现象,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包容性,是核心范畴的具体化。教育技术活动范畴是操作性范畴,“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评价”是教育技术基本活动的理论反映。如果说理论范畴的建构是对教育技术的静态“解剖”和事实抽象,带有鲜明的对象化研究倾向;那么,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基于“问题逻辑”的动态探索,是一种价值性的观察视角。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学与教的支持作用,最有可能作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2.
“教学设计与技术教授会”(PIDT)及其前身“大学教学开发与技术协作组”(UCIDT)在4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启了教育技术专业校际合作的先河,见证了教育技术专业校际合作主题的时代转换,并推动了教育技术培训的范式变更,促进了教育技术专业建设的历史进程,为教育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学和教学论的语义结构网络分析得出: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教学论层次较高,属于理论性的学科,教学设计学层次较低,属于应用性的学科;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理论之间存在直接、紧密的联系;教育学对教育技术学有较大影响,而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教学研究领域的三个主题: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信息通信技术与媒体,国际教学设计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下研究热点:认知和学习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学设计模型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创新途径,课程开发和信息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整合到教学设计模型中;课程开发及其对教学设计模型的影响;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影响,从更加整合和全面的视角来看待学习、教学、课程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从以上三个方面展示了国际观点。当前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教学设计研究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特点;二是运用技术创建有效学习环境成为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领域;三是欧美学者在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既共享众多核心观点,又在研究角度、内容上各有不同,使得整体研究成果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在经历了科学主义的洗礼后,毅然走入人文主义的"主观性"、"人性化"与"混沌"的境域,这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然而,在对人文主义教学设计进行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它同样也存在一系列的方法论局限,我们应深刻反思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设计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对此不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还可以从绩效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角度来认识。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应用层面、应用模式等基本要素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教学设计应用的两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无论在编制理念还是在技术上都较为完善与成熟,并在美国现行学科专业管理体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为适应计划经济而颁行的学科专业目录日益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局限,迫切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完成向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现代移动通讯技术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与以往的学习模式相比在灵活性、泛在性、情境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实时性、片段性方面的特征更为突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属于一种面向学习者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应围绕着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展开并注重如何利用或规避淡化移动学习系统的特征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有利与不利影响,着眼于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系统的优势,规避和淡化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从麦克卢汉思想看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理论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为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随后其影响逐渐减弱,学科发展呈现出过多依赖于心理学的研究与进展的态势,因此该文以解读麦克卢汉传播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切入点,希望为丰富和发展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带来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丹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1):42-45
在分析1994~2007年《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中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及教学设计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技术领域教学设计研究者的关注点,指出教学设计研究者应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合作,从教学实践问题出发进行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