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语言是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它涉及社会心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各门学科。研究网络语言对人们的语言使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The LE-AT Model是基于Zipf省力原则和语言顺应理论整合而成的一个新理论模式,借助此模式可有效探讨网络语言的语用成因,进而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究省力原则在编写短信话语过程中的应用。笔者通过对短信话语对省力原则的体现的分析找出在短信编写过程中影响省力原则的主、客观因素,由此揭示出省力原则下的短信话语对基础语言教学的意义。目前,在学术领域从语用原则方面对短信话语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是对这一学术空白的弥补。  相似文献   

3.
摘要:省力原则作为一条指导人类行为的根本性原则,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而广告也是力求以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更多的信息。本文从词汇、语法层面和修辞三个方面分析了省力现象在英语广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省力原则是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省力策略也是同声传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策略,尤其从认知负荷的角度来看,在同声传译活动中,译员同时对语言信息的接收、解码、记忆、编码和再表达等进行一系列认知处理,在有限时间同时进行大量复杂的认知活动时,因此,为了避免因处理能力超负荷而遭遇窘境,省力原则在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性及其适用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李黎 《文教资料》2011,(32):32-33
省力原则是人们在使用和发展语言过程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语言已成为人类交往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本文利用英语语言学中的省力原则来解释在交际中使用的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越来越频繁。但限于时间、精力等客观条件的约束,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尽可能的简略词汇,用最少的词汇去表达最大的信息量,因此网络缩略语应运而生。网络缩略语与我们以前所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所不同,并不严格遵循传统的语言习惯。在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网络缩略语呈现了许多符合当今信息时代简洁,任意,创新的特点,本文着眼于从省力原则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商业广告无处不在,商业广告语是应用语言的一种。广告语有许多特点,并且有其自身的组织原则,它能帮助制造商推销其产品与服务,而省力原则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原则。本研究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省力原则在英语商业广告语中的遵循与违背情况,并找到设计商业广告的几种有效途径,且可以应用到其他种类的广告设计中。最后,指出无论设计者如何组织商业广告,其最终目的是不会改变的,设计者应该在设计广告的过程中考虑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8.
金融英语作为金融这一专门行业的特殊英语,体现了一定社会的经济特征,可以运用语言经济学的市场需求原则、省力原则和效益原则对其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省略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分析的手段多以语法为主。受Zipf省力原则和语言顺应理论的启发,并整合了两理论形成一个新的理论模式:The LE-AT Model。通过此模式解决了省略的语用成因,并认为运用关联理论、认知环境和常规关系进行语义空位补缺有助于理解话语的省略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外来字母词、汉语字母词和混合字母词三者之间的区别,界定了汉语字母词,论述了汉语字母词的类型,并且从类推作用、马丁内的经济原则、齐普夫的省力原则和减少语言刺激度等角度讨论汉语字母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英语语音和省力原则密切相关。通过对和省力原则相关的一些语音现象,如省音、缩约、不完全爆破、弱读、连读和同化等进行探讨,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把英语说得更轻松,更流利,更自然。  相似文献   

12.
浅谈零翻译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零翻译”作为一种有效便捷的翻译策略应运而生。分析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之间的关系。确立零翻译存在的理论依据——最小省力原则和功能对等原则,并且通过具体例子说明零翻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体现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contemporary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attribution and emotions,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ree groups of pre‐ and inservice teachers and their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grading criteria for pupils based on the amount of effort and ability display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nsistent with our hypothesis derived from social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f social emotion, we found a clear preference for working with pupils who show effort. Two primary education student samples preferred students to achieve success in PE through effort rather than ability, whereas a sample of secondary PE teachers had a slight preference for high effort and high ability. This confirms other attributional research where ‘effort is virtuous’. As far as grading procedures were concerned, all three groups preferred to use pupil progress and effort the most. Scores on physical fitness tes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pupils relative to others were the least preferred options. Effort‐based grading procedures were correlated with a preference for pupils who showed high effort. All groups showed a preference to work with pupils who try hard and to grade them on this, as well as personal progress. There was little desire to assess pupils normatively.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内在结构中,努力、焦虑、归因等因素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较为努力,但同时又存在较高的焦虑情绪;对于英语学习的成败,同学们有着理智合理的归因。在地区差异上,城镇学生努力程度最高,城市学生努力程度最低;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最高,城市最低。再综合经济状况,不同群体的学生在以上3个因素上还存在以下一些差别:贫困生较非贫困生更加努力,农村地区这一差别最显著,但城市地区与总体情况相反;在农村地区,性别差异对努力程度影响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贫困生的焦虑程度强于非贫困生,这种差别在城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阳明"心学"重在工夫。阳明的学问是从对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限的透悟上得来的,他的学问是生命的学问,他的学说是工夫形而上学,他从工夫出发建立形而上学。虽然儒家的本体、境界、工夫三者是同一的,而王阳明的"致良知"则更突出工夫的意义。他的"良知"是人的立命之处,"致良知"是基本的工夫。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e Demand Control Model (DCM) and the Effort Reward Imbalance Model (ERIM) on academic burnout for Korean student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identified the effects of the predictor variables based on DCM and ERIM (i.e., demand, control, effort, reward, Demand Control Ratio, Effort Reward Ratio) on academic burnout. Participants were 1,530 elementary,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ultivariat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bles of ERIM (i.e., effort, reward, Effort Reward Ratio) were more influential predictors than the variables of the DCM (i.e., demand, control, Demand Control Ratio). 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文艺心理学命题。它蕴含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心理动力;它隐含着内心巨大的自我表现欲,成为司马迁实现人生超越的心理基础;它饱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透射出司马迁在《史记》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8.
吴翔 《南平师专学报》2010,29(3):107-111
付出回报不平衡模型来源于社会医学的研究,强调工作中付出和回报的结构,直到最近几年,该模型被用于职业倦怠的研究。职业倦怠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的结果,许多研究者都从"压力—职业倦怠"关系研究职业倦怠和健康的关系。工作中付出回报不平衡产生个体的不公平感导致个体压力,压力导致职业倦怠,这种倦怠的状态又导致个体各种健康问题。因此,付出回报不平衡、职业倦怠和健康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