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公共频道"对于公共电视理念与实践在华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合法性"身份与"技术-效率"路径两个方面:其一,"公共频道"自1998年在中国电视界出现,它的缘起和内涌便与公共电视大相径庭,但因其身份表达的模糊性及衍生出的覆盖性,可能影响到公共电视的"合法性"身份及其理念在中国的推广.其二,作为公共电视实践自节目层面的"虾米模式"向制度层面的"大鱼模式"演进之中间路径的频道层面"小鱼模式",其发展空间与资源在当下中国电视界也被大量追求"最大化原则"、使用同一呼号且变相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公共频道"所占用.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国外商业广播电视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体现出成立公共广播电视的迫切性。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公共电视频道,只是当前广电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异化现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众的公共频道。  相似文献   

3.
关于国内公共电视频道的讨论早期往往着力于批判其公共性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在认识到无法将西方公共电视的理论移植于国内公共频道上之后,关于公共频道的讨论则进入了冷却期。在本文中,笔者认识到中国的公共频道实则是政策性、公共性和商业化的集合体,并试图关注和诠释这三种特性和权力如何在公共频道身上共存、博弈和达到平衡,尤其关注的是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张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视公共频道的发展已经十年有余,然而由于“公共”二字与西方公共电视“公共”二字的差异,由此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本文探讨了我国电视公共频道的背景及性质、由此形成的公共频道的中国特色,然后提出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必要性和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5.
探索电视公共频道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我们的电视荧屏可谓丰富多彩,各家卫星电视纷纷跨省落地,综合频道、城市频道、影视频道、教育频道等专业频道让人目不暇接。近来,一个全新的电视频道——公共频道,又出现在了各省的电视屏幕上。在广播电视学术界,“公共频道”成为一个出现率较高的词汇,国家广电总局更是在不长的时间内数次召开全国公共电视频道会议,商讨加强公共频道管理的办法。公共频道,成为继有线无线两台合并、广播影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之后,中国电视界又一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陷,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西方的公共电视隶属于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以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的《公共电视法》为法律依据成立,是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Crown entity)、不以赢利  相似文献   

7.
自1998年我国首个公共电视频道开播以来,我国的公共电视频道经历了12年的发展。但是,由于受我国媒介市场化的影响,公共电视频道的发展偏离了其公共性的本位,受到商业化的侵蚀。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我国电视频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就我国公共电视频道如何回归本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选秀经济,已经开始变异。各大公共电视台纷纷复制选秀节目并“割据一方”.商业操作的痕迹愈加明显,各利益方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如何在公共频道的基本底线与商业的功利性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削减选秀节目在公共电视频道饱受质疑的“铜臭味”?还没有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1、公共频道的目标追求 当前,我国大多数省级台中都设置了公共频道。但是在频道定位上,却有点五花八门。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把旅游交通作为特色,广东电视台定位于生活服务,湖南公共频道定位为电视精品杂志型频道,安徽电视台的公共频道大量推出戏曲节目,江苏电视台的公共频道是不折不扣的综合频道。  相似文献   

10.
李淑瑛 《今传媒》2011,(9):44-46
我国电视公共频道开办至今,受到了多方诟病,处境尴尬。各方利益的权衡和博弈、频道特色不明显是造成公共频道处境尴尬的主要因素。公共频道应该走专业频道发展之路,以公共性为频道标识,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公共电视频道"公共利益"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传媒》2007,(5):69-70
自福建广电厅首次正式开播公共频道至今已经整整9个年头,目前国内大多省级电台都拥有自己的公共频道.从我国公共频道成立的初衷可以看出,公共频道是作为市县电台的节目来源和传播通道而存在,因此我国公共频道可定义为:由省级电台承办、制作一套公用节目供所辖各市县电台播出,并留出一定时段供市县电台插播自制新闻、专题节目的频道,其意义的中心落在了传媒的传播者一边.  相似文献   

12.
公共电视的争议 今年3月1日,重庆卫视新装"变脸",提出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的口号,并提出要打造"省级第一红色频道".具体措施是实施"一不二减三增":不播商业广告;减少电视剧和外包节目播出量,且将电视剧清出黄金档;增加公益广告片、城市宣传片和一系列自办新闻以及红色文化节目,如"天天红歌会"、"民生"、"品读"、"百家故事台"、"原版电影"等.这里的"主流媒体、公益频道"的提法被广泛解读为"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13.
公共电视建立之初,就强调以保证公共利益为根本宗旨,因此公共电视中的“公共”就意指公众、公益,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公共”约定俗成的意义。而我国的公共频道由于产生的背景有别于公共电视,因此其“公共”二字也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在“公共利益”愈受重视的今天,我国的公共频道怎样完成它原本义不容辞而今却被忽略的任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公共利益”是一个法律概念、政治概念和现代公共管理学的核心概念。有关公共利益的概念不仅遍存于各个国家的法律之中,而且也成为国家权力行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进行公共频道试点,并从2002年开始全面推广。省级电视台设立公共频道,部分市(地)电视台经批准也可以设立1个公共频道,县(市)广播电视台不再保留自办电视节日频道,可在公共频道中播出自办节目。公共频道是一个地方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新媒体,在媒体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公共频道怎样才能赢得观众的关注,在众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进行频道品牌打造应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公共频道品牌打造环境及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1998年1月1日,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开播。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和几个"第一"连在了一起——全国第一家公共频道、全国第一家经广电总局批准并采用全省各县市有线联网统一播出的政策性频道,全国第一家县市级电视台的公共播出平台。因为有了这么多的"第一",也让公共频道承载着福建电视人诸多的希望与梦想。公共频道的意义,首先在于她与县市电视同行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秉承"爱心、公益"的宗旨,以"帮扶、慈善"为己任.倾力打造"爱心舞台"。近年来,频道锐意创新.跨越发展.爱心公益形象深入人心,观众影响力逐年递增.收视创收连年跃升,增长速度在河南电视台所有频道中独拔头筹.是河南电视台地面频道梯队的强势先锋。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国的公共电视频道已经开播多年,而且数量不菲,但是,却似乎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究其因,恐怕能装满一箩筐,而对公共电视的理解有误和对与公共电视相关的理论探讨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本期发表的一组有关公共电视的文章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及课题小组提供,这里既有对西方公共电视发展的介绍,又有对中国公共电视发展的思考和设想,虽非完善,但也不无新意.我们期望业界和学界的朋友能够对中国公共电视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中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公共电视,构建和谐社会更需要公共电视.  相似文献   

18.
将公共频道办成全省联网主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频道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许多人尤其是普通观众,对什么是公共频道不甚了解.甚至有些业内人士也不太清楚,公共频道是一个什么样的频道,开办公共频道的意义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电视资金来源看,目前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公共广播电视空有其名,而无其实。公共广播电视的缺位对于中国建立和谐社会极为不利,虽然中国广播电视目前需要解决广电传媒的产业化,但公共频道的缺位问题同样需要解决。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对中国公共电视频道的缺位及其对策进行探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国推广数字电视的浪潮正好为中国的公共广播电视频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0.
公共频道的组建是当前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我国加强舆论,目导向,避免市、县级电视台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市、县级电视节目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专业频道的日益成熟,公共频道的定位和竞争力却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地位,很多地市级的公共频道正在逐渐回到过去都市频道的老路上去。本文从公共频道的定位、节目设置和运作体制等方面作了初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