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枣核》一文写了一位生活在异国“美丽的山城”,“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可是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的已风烛残年的老人,托作者来美时为她带几枚生枣核,以在花园里试种的故事。本文情节简单,叙事朴实,洋溢着浓烈的爱国思乡之情。教学重点应在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和饱含深情的语言上;难点应在于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这一人类崇高的情感上。对成年人来说,文中所叙之事不论是语言还是所表达的感情,都明白易懂;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由于经历、阅历所限,要完全理解课文中美籍华人的感情就绝非易事。若忽略了这一点,教学中势必会出现学生和作品人…  相似文献   

2.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  相似文献   

3.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睹物思乡的抒情散文。它是以榕树为线索.围绕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展开了叙写,寄托于思乡之情的是一件件往事及生活情趣、乡土气息。是述因住所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而动了未泯的童心,产生思旧怀乡之情。叙述从儿时故乡的榕树周围发生的趣事.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土古老传统习惯的深切怀念,围绕故乡的榕树着重叙写像榕树一样多的记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权云 《甘肃教育》2013,(24):94-94
《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融人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爱乡”气氛.“以情激情、以情燃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人情入境地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这节课教授的是讲读课文《枣核》 ,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领会文中美籍华人深厚的爱国之情。以往讲完课下来 ,感到学生虽然对课文的思想感情表示接受和理解 ,却有些漠然 ,我意识到这是缺少一个感情共鸣点。于是 ,我决定在“煽情”上下点功夫。课一开始 ,我给学生放了一首抒发浓浓乡情的歌曲———《月之故乡》 ,并用投影打出一幅“月夜思乡图”的画面 ,学生们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问学生 :“这首歌曲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多数回答说 :“思乡情”。然后 ,我引入课题 :“表达思乡的方式很多 ,可以用歌曲、绘画、诗歌等许…  相似文献   

6.
於红问:《故乡的榕树》是如何抒情的? 《故乡的榕树》通过寓情于景、托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抒发了蓄积心头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谱写了一支感情淳朴深厚的思乡新曲。寓情于景。住所左近的榕树苍老蓊郁,绿阴遮地,青翠悦目,清凉诱人。故而触景生情,思绪纷然。故乡的榕树,躯干魁梧,长须飘拂,绿云团团,嫩叶如玉,因而栩栩如生,可敬可亲。榕树的四周,有那清澈的小溪、彩色的卵石、汲水的少女和欢笑的鸭子,有那洁白的石桥、兀立的石碑、光滑的小石狮子。所以清新隽秀,令人陶醉。驼背的榕树,树形奇异,树干苍虬,树心被烧,树头昂起,树叶浓密,特别是爬上凹槽,敲起锣鼓,划起船来,是何等欢乐,因此,童心纯真,憧憬美好。由此可见,作者不仅勾勒了榕树的形,刻画了它的神,而且融进了作者的爱,寓入了他的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高粱情》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及“从内容中体会思维”的阅读基本功 ,通过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进而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并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 ,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一、围绕“情”字 ,回归全文 ,铺设阶梯。1 课文的题目是《高粱情》 ,那这个“情”是什么意思?(深厚的感情)2 作者对高粱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敬佩之情)3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根据板书、回归全文)4 这样一种感情对作者会有什…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一片槐树叶》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6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也许一次偶然翻阅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作者借夹在书中的这一片槐树叶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9.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制教材初中《语》第一册《枣核》一后,有台湾诗人彭邦桢写的一首思乡诗《月之故乡》。这首短诗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作思念故乡的纯真感情。诗人把浓浓的思乡情融入圣诞夜的月光夜景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炽热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以写景取胜的著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委婉、细腻的文笔,朴实、清新的语言,两条行文线索(感情和行踪),一正一副相辅相成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所谓“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文心雕龙·辨骚》)。作为抒情歆文,感情线索居其正。从“颇不宁静”的心情,到观赏荷香时的恬淡的心境;再由恬淡的心境,到泛起思乡感情的涟漪,如淙淙流水,巧妙地隐伏在美妙的荷香月色之中,那真象“笼着轻纱的梦”。  相似文献   

12.
琦君的《桂花雨》散发着浓浓的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作者以细腻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她小时候摇桂花的快乐情景,文中七次提到了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相似文献   

13.
苏启平 《高中生》2011,(12):10-11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先生写的一篇怡人心脾的美文,一直备受读者的关注与喜爱。文章描写了春寒料峭中漫长的雨季,生动地勾画出一位于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含蓄隐约地传达出一个流落异地、漂泊流离者的思乡之情,体现了一位远离“母亲怀抱”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故土的深情依恋和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14.
    
[作者审题构思]在这篇文章中,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入了文章中,同时注入一种热爱故乡的感情,再由此升华到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感情,这样,文章的主题便扩大加深了。当然,写文章最重要的还是一个精字。如果没有对故乡的依恋,对故乡的深情,这篇文章是无法完成的。【指导老师点拨]一篇优秀的散文佳作,应着眼于以下四点:1.在“放飞”的“风筝”上寄寓的恋乡、恋国之情;2膝跪而优美的意境;3.与情、景自然交融的精炼的片断描写;4.富有色彩、充满动感的立体化语言。【精品作文展示]有一片繁茂的老榕树/总让我向往/还有那…  相似文献   

15.
即事感怀诗,诗人所抒之“怀”是真挚感人的。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赠别之作,若是矫情造作,必然无从动人,能够流传千古的,都有一份真挚的感情。即事感怀诗, “事”与“怀”的结合是很自然、高明的。杜甫《月夜》,于清冷的月夜中思念因战乱离散的妻子,情与境是自然协调的。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  相似文献   

16.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这篇散文表现的主题是较易理解的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但如何把这一深情揭示透彻,特别是写父亲爱儿子,为何单单选取了浦口车站送别的“买桔”这一场景? 原来,散文把父爱子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借扬州特定的“买桔”这一习俗。扬州人把“走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会写“洛”字,能正确读写“洛阳”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秋思》;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能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古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的鉴赏评价是近年高考考查热点,考生往往因为缺少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而茫然不知所措。笔者根据多年的诗歌教学经验,认为考生应具备以下诗歌鉴赏知识,方可事半功倍。一、意象、意境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中浸染了作者情感的东西,这种能诱发读者想像和思考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鉴赏时,必须先明确,作者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情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什么感情?思乡之情。李白没有直说“我想家了”,而是借着月这个客观之象来表达他思乡的主观…  相似文献   

19.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久居异乡的作者由住所附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的熟悉的大榕树 ,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 ,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文中有画 ,文中有诗 ,让人享有视觉之美、听觉之乐。一、精美的画面 ,赏心悦目作者用多姿之笔绘多姿之景。先用白描的方法来写故乡的“驼背”榕树 ,“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 ,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 ,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 ,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 ,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 ,横过溪面…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慈母情深》,选自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片段。作者在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这个单元里,大家要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