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世伟 《记者摇篮》2004,(5):21-21,31
一篇好的新闻,标题制作很关键。给新闻制作标题就好比“画龙点睛”。新闻按发生的地区和影响的范围可分为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和地方新闻。而时事新闻则包括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国内外重大的事实报道。时事新闻这种特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新闻的“眼睛”——标题必须精当。  相似文献   

2.
贵有所待     
高居于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榜首的,是新华社记者写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 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评委们垂青,首先是新闻事实意义非同一般。正如新闻导语所说.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下午走进北京一家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抗击艾滋病魔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贵有所待     
高居于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榜首的,是新华社记者写的《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 这篇报道之所以获得评委们垂青,首先是新闻事实意义非同一般。正如新闻导语所说.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于30日下午走进北京一家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抗击艾滋病魔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古人曾说:“文之有题,如射之有的、军之有旗。”今人也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一般文章的标题制作重要,时事新闻标题的制作更是如此。 时事新闻的标题制作是时事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力求准确的基础上,如能做到化繁杂为简练,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就能更好地揭示新闻内容,更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5.
“握手”是报纸经常见到的情景。国家领导人与外国政要握手,一般属于例行的礼节、仪式,编辑见得实在太多。可握手也不能完全等同视之。2003年12月1日是第16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来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与3名艾滋病患者一一握了手,并肩坐在一起攀谈……”这个握手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新华社发了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6.
黄茜 《新闻窗》2010,(1):47-48
贵州日报国际副刊《世界瞭望》作为国际时事新闻版的延伸.与新闻板块共同担负着服务于读者的重任。相对于较“硬”的国际时事新闻,副刊版更注重标题的制作、词句的完美、立意的新颖。更讲求艺术性、趣味性和休闲性,力求用轻松的笔调、艺术的版式感染读者,其独特的审美功能是时事新闻所难以替代的,它能更好地体现报纸的人文情怀,以“副”来吸引读者,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7.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06,(10):17-18
2004年“世界防艾滋病日”前夕,国内外众多媒体争相报道了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艾滋病人握手的新闻,其中新华社的报道技高一筹,既有握手的新闻现场和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必要背景,又有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国际艾滋病团体人士的评价和艾滋病患者的切身感受,内容之丰富,采访之深入,令其它媒体望其项背。而这样的报道居然在当天抢先发出,更令业界惊叹。  相似文献   

8.
时事新闻对于一张报纸来说.好比每天都有一个送上门的新闻超市,让编辑把最重要和最需要的商品留下来。选编时事新闻.通常是根据报纸的类别和版性进行取舍.即便如此,都是同源稿件,也难免会出现“干报一面”的局面。时事新闻要编出水平发出特色.除了运用前移、摘要、删改、综合等常规编辑手段外,重新制作标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温家宝总理与吴仪副总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市长王岐山等到北京地坛医院看望了那里的艾滋病人,同他们握手,并慰问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0.
涂明 《新闻前哨》2014,(6):68-69
精制标题 擦亮新闻眼睛 时事新闻要吸引读者,首先要靠标题打动读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调查表明.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被调查者是先看到精彩的标题,然后再阅读新闻。时事编辑必须进行标题再制作,引起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新华社通稿是地方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新华社发出的通稿基本成型,消息常用流行的倒金字塔模式。这虽然有利于各地媒体灵活采用,但也使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然而,在从事时事新闻编辑工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新华社通稿特别是社会新闻的标题并非都是精品,时事编辑完全可以精耕细作,体现地方报纸的个性特征。首先,地方报纸和时事编辑要高度重视时事报道中社会新闻的标题制作。提起时事新闻,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  相似文献   

12.
标题是新闻的“文眼”。标题“有神”、“传神”,才能显出文章的“精神”,才能很好地实现新闻价值。因此,作为语言的艺术,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重视。在新闻的大干世界里,军事新闻由于报道对象的特殊性,使其在标题制作常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语言艺术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已有不少精辟的说法。如“题好文一半”、“新闻的眼睛”、“看报先看题”、“5秒钟效应”等。标题制作得好,能让一篇报道锦上添花、光彩夺目,制作得不好,则有可能使一篇不错的新闻蓬头垢面。 笔者收集了某省教育专业报近几年瑕疵标题,通过分析、说明、归类,以探讨提高新闻标题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传神会意的标题是时事新闻版面各元素中最活跃的元素。做好时事新闻标题,是报纸引导读者关心国事、关注世界的重要一环。新华社电讯稿报道全国和全球时事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具有权威性,动态新闻鲜活,报告事实客观:成就鼓舞人心,灾难令人痛惜,事变令人震惊,揭露发人深省,发明创新充满情趣,评论是一种引导……时事新闻标题创意空间天高地阔:炼深刻意蕴、捉特别字眼、掘新闻价值、究事实要害、换入题视角、挖潜在新闻、说口语白话、表情感色彩、找个性特征、求句式齐整、出音韵之美……做好标题,…  相似文献   

15.
做好新闻标题的关键是要“扣”,即扣住新闻内容中的新闻事实、人物、时间、结果(怎么样)等要素。《恩施日报》有两则以人名制作的标题,在“扣”上堪称一绝。例一:《“秀山”“明山”不爱山“树林”“玉林”不惜林宣恩查处五起林业案件》。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新闻业务方面的一本新书——《标题的艺术》。《标题的艺术》是探索标题制作的专著,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同志。全书包括“标题的种类、作用及其特色”,“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与技巧”、“标题的制作方式举要”、“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标点在标题中的独特表达作用”、“标题的排列与美化”等章目,从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这“一艺”(制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艾滋痛日”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30日下午走进北京一家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交谈,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抗击艾滋病魔的斗争。胡锦涛在北京佑安医院与艾滋病人握手时说:“党、政府和全社会都会关爱和帮助你们,希望你们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虽说各报都重视了标题制作,但一般化的标题、“劣质品”时有所见。对这类标题进行分析,对于我们提高标题制作水平,无疑是必要的。新闻标题制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如下四种: 第一种是言之无物,平淡如水。有些标题忽视了标题应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重要、最本质的事实这一要求。1984年5月26日,许多报纸以《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或《邓小平谈香港问题》为主题,刊载了邓小平接见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消息。这些标题,就邓小平接见港澳六届人大代表而言,是重要的,但并未标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新民晚  相似文献   

19.
制作标题,是一项艰苦的思想劳动,这里面大有学问。我们在制作标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要捉住“新闻眼”。所谓“新闻眼”,就是指一篇新闻报道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它或者是最新鲜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或者是鲜为人知的,或者是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如果捉住了“新闻眼”,标题就有了新闻性,就能吸引读者。试举一例:  相似文献   

20.
网络标题制作忌做"标题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报先看题”、“题好文一半”这两句话充分概括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对网络新闻,标题的作用尤甚,制作一条好的标题需要一定的创意,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要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