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学思 《科教文汇》2012,(3):121-122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以上涉及的物理世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必备的条件。人类利用大自然所赋于的丰富资源,为自己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其周围的环境,掠夺式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结果,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退化和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就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3.
《青海科技》2014,(3):85-88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过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所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对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重新考虑是本世纪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类诞生以来,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发展生产,向自然界索取物质生活资料。发展生产是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处理人和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但人类在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科学知识,只知道与天斗、与地斗,拼命向自然索取,而不懂得还应该与自然保持同一,维护生态平衡,致使大片森林、草地被毁,许  相似文献   

5.
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衣、食、住、行问题,更证实了人口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和其它生物一样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必须从自然环境取得其赖以生活的资源,同时,又施一定影响于自然环境。人口必须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并且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与环境危害唐灿,周平根(地矿部环境地质所北京100081)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北京100029)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地球表层,包括大气、水、生物、岩土等相互作用的动态介质。由于岩土介质的物质运动而造成对人类生活、生产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生活与发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这里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岩石地表环境。我们能够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清澈的好水,饱览着怡人的景色,这些美好的环境,除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外,也和人类对环境不断的建设和保护离不开。人类对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其中给排水工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向荒山要粮,向大海要地”一向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豪言壮语。人的这种想法似乎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的,因为人不仅要吃饱穿暖,还要生活得更舒服更现代更文明。改造环境的另一个动力当然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自然、认识万事万物机理的本性。 可是,人类每一次对环境的开发和改造,都会造成自然环境的毁灭性灾难,这种现象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在今天更为严重,这使我们不得不沉思:环境需要改造吗? 答案当然见仁见智,但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需要改造的恰恰是人而不是环境,因为与人相比,环境已经够好了。所有反对…  相似文献   

9.
绿色消费——人类通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人类文明以来消费观念的历史回顾,进而对工业文明时期传统消费观与后工业文明时期绿色消费观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工业文明时期传统消费观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绿色消费要求彻底否定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改变人们对过度的物质消费的盲从,提倡丰富的精神生活.因而,倡导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通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乐趣是我国园林的基本特征.它把自然美与人工美高度地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于一体,形成把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的乐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般地交织在一起的,即可坐可行,又可游可居的现实的物质空间,它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科学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 ,它表现在 :科学技术通过提高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越来越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 ,并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使人能够从“奴隶般的劳动分工”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远离一般动物界 ,实现人之为人的物质生活 ;科学技术为人类精神生活的不断完善提供思想基础和知识文化背景 ,并为人类确立合理的生活理想、道德信念、审美情趣提供理论参照和技术支持 ,不断实现人性的完善与自由。  相似文献   

13.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又是自然环境改造者,人类活动对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破坏时,我们作何回答?!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通过我们的智慧,用教育这种手段,让保护环境意识深入到每个受教育孩子的心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环境正在急剧发生变化: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世界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想生活在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环境里,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在不经意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日…  相似文献   

14.
李征原 《今日科苑》2015,(12):42-42
森林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成分,森林的发展和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非常关键,森林资源也对人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森林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无与伦比的财富,森林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森林又有固土保湿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好的自然生存环境。森林的存在是大自然中一大天然屏障,保护人类不受恶劣自然环境的侵害。为了让森林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就需要对森林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公,自从诞生那天起,就与周围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人地关系,不仅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问题,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在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旻教授看来,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世界,因此科学家对于自然环境的探讨,永远无法与人类活动割裂。  相似文献   

16.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惯于以科学不科学评判对一些事物认识或处置方法的正确与否,科学概念已成了被普遍认同的正确概念的代名词,将科学概念进一步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系统的科学体系,是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现实意义的,如今人们对自然、社会.哲学、技术等所有学科均冠以科学概念,但科学发展观是有其系统的科学内涵的,这就是:实践性、客观性、物质运动的永回胜、万物相关性、因果陛、当量性,万物一体、万物同源、万物—理性,物性发展方向与随机性等基本要素,以此可认识并把握物质的运动规律,可透晰生物的进化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可明确人类社会发展地,淋方向,以预测未来,可有效的防御大自然不期遇的灾难,可促进人思维观念的进一步解放与统一,使人的主观意识逐渐达到与客明世界的统一,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人类社会向统一的—体化方向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建立循环型经济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因而人类必须关心和爱护环境,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然而,自工业革命之后,特别是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生产规模的急剧膨胀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系统。这种经济系统的后果是,一方面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造成资源的过度消  相似文献   

18.
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是从人在地球上出现时就开始的。人的行为表现为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影响自然环境,甚至改变自然环境,而后再一次去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人类在自己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反复经历这样的过程。环境考古学就是探讨这种古代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由于全新世以来气温升高,冰川溶解,造成海平面升高,到距今6000年左右,海平面上升达最高峰,几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然而科学技术在迅速提高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并没有显著促进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面提升。人类所创造的高科技,正在逐渐演变成为限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正日益突显。要克服和摆脱这种威胁,就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比翼齐飞。这是因为,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是社会  相似文献   

20.
浅析城市景观园林与乡村园林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景观环境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情感追求。城市景观设计师在城市这一特定环境中,从功能、美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各种物质因素的存在方式。由于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人的主观意愿引导城市景观环境,并对依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环境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