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万刚 《中学教育》2006,(11):62-62
一部《论语》,孔子对学生绝少恶言恶语,多为鼓励启发,不过也有例外,其中一次就是对宰予。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枵也”。宰予到底干了什么,引得孔子对他如此失望呢?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昼寝”。  相似文献   

2.
宰予,孔门弟子之一,通过《论语》中"宰予问五帝之德""宰予问三年之丧""宰予问仁""宰予答哀公问""宰予昼寝"这五个对话,表现了他另类的叛逆思维与怀疑精神。宰予并不是孔子所说的"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而是一个利口雄辩、富有智慧的人。  相似文献   

3.
朽木也可雕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教材释义:朽木不可雕,指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孔老夫子在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们上课,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正讲得起劲,却突然发现少了些什么。对,少了个人,是宰予。孔夫子忙让人去寻找宰予,一会儿,弟子回来报告说:老师,宰予在房里睡觉呢!孔子一听,勃然大怒,脱口而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瞧瞧,作  相似文献   

4.
宰予是孔门私学中最擅长言辞的弟子。孔子对宰予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宰予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言实乃信"——孔子对宰予言语能力的评价教育艺术;三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对宰予的惜时教育和诚信教育艺术。此外,宰予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5.
《严是爱,松是害》(《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一文说:“孔子说诲人不倦,但孔子也批评学生,而且批评得十分严厉!子路白天睡觉,浪费光阴,他批评子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事实上,孔子批评的并不是子路,而是宰予。  相似文献   

6.
1.朽木不可雕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抹平或粉刷)也;于予与(同“欤”)何诛(责问,谴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 2.大同  相似文献   

7.
<论语·公冶长>有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我想孔子口中的"朽木"就是今天的后进生.后进生中有像宰予一样的昼寝者,也不乏大闹课堂者,旷课上网玩游戏者……朽木真的不可雕?要把朽木雕成栋梁,教师必须先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秘诀     
“啪啦,啪啦……”一阵鞭炮巨响把孔子从梦中惊醒了。“校长,恭喜了!您的学生宰予考上清华了。”老校工老马兴冲冲地闯了进来。“什么?宰予?怎么可能?不过,也好,也好。”孔子有点儿吃惊,这个吊儿郎当的宰予竟然考上清华了。“朽木不可雕也。”孔子想到自己给宰予下的评语,不免有些尴尬。不一会儿,孔子就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新闻发布会。“请问宰予同学,你这次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一个记者把话筒伸到宰予面前。“闲来无事不从容,高卧东窗日已红。我平时上学从来不用功,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另外喜欢上网聊天,喜欢踢足球,这不,自己…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该不该受罚小青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当然不会。”妈妈答道。“挨骂呢?”“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那么,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Email:xuyunli006@sina.com 该不该受罚小青问妈妈:“一个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受到惩罚?”“当然不会。”妈妈答道。“挨骂呢?”“也不该挨骂,小宝贝。”妈妈温和地说。“那么,谢天谢地。我今天没有做功课。”《论语》歪解一天,小青早自习睡着了,而他的同桌正巧读《论语》里那句:“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有个叫宰予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宰予,字子我,是孔子诸弟子中很有个性或者说很另类的一个。对大多数国人而言,宰我的出名与孔子那句很有名的骂人话有关。自古而今,“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用在谁的身上,就说明这个人缺点太多毛病不少,或智商太低脑子不够转儿,根本就不可造就难以成才了。而被孔子下了如此断语的这个人物,就是宰我。  相似文献   

11.
张悦华 《山东教育》2002,(34):14-15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载入《宋史》之中而被广为流传。试问:用半部《论语》处理国事、治理天下,那另外半部《论语》作啥用呢?有答案曰:“半部《论语》兴教育”。《论语》作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言行集录,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苦学乐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等教育理念,时至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广大。孔子首…  相似文献   

12.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的著作。通过《论语》分析孔子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目的,从而看出孔子在教育领域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语》“绘事后素”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绘事后素”辨赵代根《论语·八佾》第八章: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何谓“绘事后素”?在今人的一些《论语》注译本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杨准 《湖南教育》2002,(5):27-27
透过《论语》,我们可以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孔子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论语》中有许多章节论述了人格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性,例如在《学而》中就明确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强调学习应以忠心与信用为主。怎样进行品德修养呢?他认为要常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就有道而正之”(《学而》),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不要与没有道德的人交往,有错误一定要改,“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同时,他强调加强品德修养要落实在日常行为中,时刻以一定的规范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孔子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并以“德行”冠于首位。在评价学生时,孔子也总是把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在三千弟子,七十贤人中,孔子最喜欢、最称道的,就是居于“德行”之首的颜回。孔子说,“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以下引《论语》,只称篇名)“回也其庶乎!”(《先进》)颜回的道德修养,差不多达到顶点了吧!颜回不幸短命,孔子悲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对于颜回的死,孔子哭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16.
《论语·乡党》末章云: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予]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里最有特色也最难讲的一章。色斯举矣,集解引马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翔而后集,集解引周曰:“回翔审视而后止。”邢疏:“此言孔子审去就也。谓孔子所处,见颜色不善,则于斯举动而去之;将所依就,则必回翔审视而下止。此翔而后集一句,以飞鸟喻也。”朱熹注:“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机而作,审择所处,亦当知此。然上下必有缺文。”[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文化精典的《论语》,其阐释价值是没有穷尽的。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的孔子,述其言语的语体著作《论语》更是蕴含着蔚为宏富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去不断地解读、阐发、转化和创造。何谓《论语》?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也有论者指出:就字面直译,“论语”就是经过整理、撰次的对话,也就是“对话集”之义。我们知道,作为首开“私学”之风的孔子,其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师生…  相似文献   

18.
廖洁 《班主任》2000,(8):14-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班主任,抽空学习学习《论语》,对人格的升华及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我抓时间学习了《论语》,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要成为优秀班主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中国古代,知识垄断于官府,《汉书·艺文志》称“诸子之学,皆出王官。”是孔子打破了这一局面,开学下私人之风。孔子以其“有六艺以教民”的儒者身份,深刻剖析了教育理论的人性基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下文凡引文出自《论语》者,只注篇目);概括阐发了教育的原则和宗旨———“有教无类”(《卫灵公》);全面论述了教育方法和手段———“循循然善诱人”(《子罕》);概要揭示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造就“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的君子。可以说,透过孔子教育思想的时代局限性,其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在该书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不器”(《论语&;#183;为政》之十二)的通才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