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观兰 《成才之路》2022,(12):139-141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家庭养育以及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育人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文章从劳动教育与特殊学生品格形成的关系、特殊学生劳动教育的品格培养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劳...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需有侧重地规划劳动教育课程,并将劳动价值观嵌入综合实践课程价值体认的目标中.与此同时,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服务、日常生活劳动、职业体验劳动等,可正确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  相似文献   

3.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劳动育人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设立劳动教育专门奖项、践行五美校园核心理念、校内劳动凸显自我服务、劳动课程建设夯基垒土、实践活动提升育人效果这五个方面来开展劳动教育,使"劳动美"成为校园新风尚.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实践具有综合育人以及引导人规范行为的价值,在特殊教育中进行劳动教育,将能够帮助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慢慢提升,并慢慢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以为其融入社会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结合笔者特殊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对劳动教育在培智学校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望能够充分提升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为其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学校课程运行的一种特殊形式,劳动课程化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将家庭、学校、社会中碎片化的劳动活动资源整合为科学系统的学校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劳动课程科学性和序列性的应然体现,是促进劳动课程常态化的实然路径。基于学校课程体系要素间的关系,可从理念目标、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实施评价等四个层面对劳动课程体系进行建构,为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小学劳动活动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包括:基于校训引领劳动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程资源确定劳动课程教学内容,把握劳动教育内涵科学构建课程模块,开展劳动课程实施与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存在如下问题:评价的强制性限制,导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失;不正当的规范性约束,致使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偏轨;长期的认知图式规约,造成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乏力。破解上述问题,需要避免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中运用“脱钩”策略;培育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责任;重构教师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图式。  相似文献   

7.
重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落实劳动教育有关要求。劳动教育应坚持以劳育人的价值导向,把握劳动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契合点,开发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课程,进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课程目标片面化、课程内容智育化、课程实施浅层化、课程评价形式化等问题。应基于校本课程建设,重塑课程目标以突破片面性,重塑课程内容与实施以融入情境性,重塑课程实施与评价以回归主体性,提高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乡村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乡村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增强乡村学生乡村建设的能力。然而,在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实施主体对劳动教育的片面理解,将劳动教育误读为劳动活动、技术教育和规训手段等,对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构成阻碍。为推动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有序实施,需要从提升乡村学校师生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加快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和健全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实施制度三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王云鹤  闫玉 《成才之路》2023,(31):141-144
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类学校应正视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其中包含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以弥补劳动教育课程思想性的不足。文章分析加强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贵州省中小学校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劳动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本文基于劳动教育有关政策发展特征,对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在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基地创建等方面进行研究,认真梳理贵州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经验做法,以期对各地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从劳动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中更加清晰地、准确地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在他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领导下的帕夫雷什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劳动教育思想指导特殊教育,对于改善和发展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的现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综合特殊教育学校,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曲融”教育理念,通过实施“1+3”劳动课程、开展“曲融”育人主题课程教学以及设计“六曲卡”学生评价体系,对残疾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学有专长,掌握生存本领,最终融入社会并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社会要协同推动劳动教育,在社会中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动教育列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三方要密切合作,家庭要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自我生活能力,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社会要为学生提供运用劳动的场所,发挥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下面,我从“一、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及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二、小学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意义”“四、家庭、学校、社会推动劳动教育的举措”四个方面入手,就“三方协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育劳动新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儿童面临着“特权化”和“景观化”双重危机:一方面,以筛选为主的制度化教育让儿童远离了劳动生活,劳动的精神训练价值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商业社会对童年景观的过度消费催生了儿童过度劳动的新形式.成人应认识到,儿童劳动的合理形式是成长性劳动,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劳动.儿童劳动教育不是人性改造和错误惩罚的手段,而是与闲暇教育、人文教育联系在一起的“技近乎道”的教育,是培养儿童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社会行动.儿童劳动教育与儿童劳动保护是一体两面的,如何对儿童劳动密集产业、儿童大额有偿收入的收益与使用限度作出公共监督等关键问题,亟待更多学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卡连柯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强调劳动教育不仅有利于社会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他还认为学校是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辅助。在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国学校及家长应该重视青少年及儿童的劳动教育,并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的历史中,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甚至被排除在学校课程之外。圣雄甘地提出了以手工劳动为中心的教育设想,成为印度独立后改造学校教育的重要思想依据。印度在独立后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造,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有益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为方针推进劳动教育。印度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主要有: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推动高中教育职业化并开展劳动教育,在扫盲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等。印度劳动教育给我们的启示:通过发展素质教育而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劳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进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单独设立劳动教育课程以保障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落实层面存在困境,以至于出现幼儿不知劳、不会劳、不爱劳的现象。从幼儿劳动教育特点出发,提出了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路径:儿童劳动社。回应幼儿心理,确定儿童劳动社内涵;尊重幼儿差异,丰富儿童劳动社形式;信任幼儿能力,形成儿童劳动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56):1-2
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幼儿家庭劳动教育尚未得到广大幼儿父母的积极重视。文章阐述学前儿童劳动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究当前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最后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家长提供育儿新思路,共同推进学前儿童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辽宁省实验学校赤山校区力求“劳以育人,劳以致远”,从实践和研究出发,探究“九年一贯·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将劳动课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整体优化劳动课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儿童视角的劳动教育应该是有趣、有用、有意义的。学校应该聚焦“趣味”的游戏化劳动体验、建设“有用”的项目化实践课程、建构基于“意义”的评价机制,让儿童获得有趣的劳动体验,产生“我要劳动”的意愿,让“热爱劳动”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可以抵达的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