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96年5月18日,中国特使李鸿章到达俄罗斯旧都莫斯科。根据美国记者的报道,在参与沙皇加冕典礼的各国来宾中,李鸿章所受的欢迎最为热烈,其排场仅次于加冕典礼的主角沙皇夫妇的入城仪式。而李鸿章几乎是嘉宾中唯一的非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2.
曾任沙俄财政大臣的维特伯爵在《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中, 记载了李鸿章赴俄参加沙皇加冕典礼时的情况。当时,霍登广场发生惨案,观看典礼的百姓互相挤压,人山人海  相似文献   

3.
一八九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帝俄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的机会,以中、俄共同防止日本侵略为藉口,诱迫清政府特使李鸿章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拨诺夫在莫斯科签定了《中俄密约》。“密约”共六款,其中第四款规定“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修筑  相似文献   

4.
1858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沙俄通过此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个条约为中俄《ài珲条约》。关于“ài”的写法,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写作“爱”,如第55页...  相似文献   

5.
东清铁路的修建与李鸿章有着密切的关系。李鸿章作为清末最重要的政府官员和外交家之一,他在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不久,就与俄国进行密切接触。相关史料中仅记载沙皇答应给他300万卢布诱使其最终签订《中俄密约》一事,似乎李鸿章收受300万卢布已成铁证。但李鸿章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受的?收受了多少?均没有翔实记载,说法众多。本文试图通过最新的历史资料,弥补某些史料中的不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沙俄(1547年1月—1917年3月,即从伊凡四世加冕称为沙皇到俄国二月革命前):1547年1月,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正式称沙皇,开始建立起沙皇专制政体。沙皇,俄罗斯帝王的称号,"沙"意即"皇",习惯联用,系古罗马统治者凯撒姓氏的拉丁文转音。1613年1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一文,共九节,近十万字。本刊今年第一期上发表了其中第一、二、三节。由于版面容量有限,经作者同意,这一期再节录发表第九节中的一部份以为续篇,其余五节——《甲午战争期间俄国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马关条约和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甲午战后俄国争夺借款权,企图从财政上控制中国》、《维特组织华俄银行与李鸿章俄京之行》、《东省铁路公司的组成》——就不再陆续发表了。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东北是沙皇俄国垂涎已久的,沙俄虽然已经把东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它的野心并未得到完全的满足。当清政府穷于应付八国联军时,沙俄乘机派大军入侵东北,妄图把东北变为“黄俄罗斯”。在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地区时,东北的义和团也蓬勃兴起,沙俄政府认为这是侵占东北的天赐良机。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公开叫嚷:“这将给我们一个占据满洲的借口。”一向主张用“和平”方式侵略东北的财政大臣维特也凶相毕露,认为如果在东北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依据1896年与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在我国东北修筑了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始哈尔滨南抵旅大的一条呈丁字型的铁路。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失败,被迫将长春以南至旅顺口的铁路转让日本,沙俄的势力退至长春以北的“北满”地区。由于以哈尔滨为枢纽,东西横贯东北的中东铁路,依然是联接海参崴至莫斯科铁路交通动脉,因此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通过讲述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和普加乔夫起义,使学生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为沙皇俄国的进一步侵略扩张创造了物质条件;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张,到18世纪晚期,俄国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普加乔夫起义是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重点难点重点:彼得一世的改革,沙皇俄国的扩张. 难点:沙皇俄国的扩张情况。教学用具放大“俄国在欧洲的领土扩张”图;“普加乔夫起义”图。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1848年罗马尼亚革命是怎样被沙皇俄国镇压了的? 答:罗马尼亚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十四世纪,罗马尼亚人在多瑙河流域建立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个封建公国。十六世纪,他们被迫从属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829年,俄土战争结束后,根据双方签订的阿德里安堡和约,沙皇俄国获得了对罗马尼亚两个公国的“保护权”。两个公国这时虽然名义上仍隶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已被置于俄国的军事占领之下。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64页注释“日俄战争”说: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把日俄战争的发生时间限定为1905年是不确切的。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初语教材注释,存在多处前后不一的问题: 1.日俄战争。第一册64页注释⑤: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为重新瓜分我国东北和朝鲜,在我国东北境内发生的战争,第五册96页注释③指1904年2月到190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重新分割我国  相似文献   

14.
以往俄国革命史的描写大都是围绕“布尔什维克”一党展开的,至于俄国的自由主义派别,似乎从一开始它们就是革命的对立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敌人,其特点是“软弱、保守”,以及对“沙皇专制政权很强的依附性”。一般的教科书对它的定性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是“沙皇政府的同谋和帮凶”,这种简单的全称式判断和阐释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很难准确地描绘出俄国自由主义在革命中的动态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15.
一九○四年,沙皇俄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日俄战争。这是一场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是俄日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进而争霸亚洲、太平洋地区所进行的一次火并。战争以沙俄的失败而告终。对于沙俄战败的原因,长期以来,苏联历史学界的许多著作都以为是“沙皇政府对战争毫无准备”;①或者“俄国没有战争准备”;②“俄国在远  相似文献   

16.
论拿破仑     
拿破仑这个人,曾经把欧洲的封建贵族搞得坐立不安。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君主们于是联合起来,宣布拿破仑是“人类之敌”,对他进行围剿。从这一历史事件中,现代修正主义者居然发现了俄国沙皇和欧洲人的“战斗友谊”,他们一方面咒骂拿破仑,一方面叫嚷是“俄国军队把波兰人和德意志人从拿破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在自己的革命斗争里,深切地感到苏联人民的友谊。在十月革命爆发后的第二天,即十一月八日,苏维埃政府就宣布了“和平法令”,声明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与一切侵略目的极不相容的,它不打算侵占他国领土和建立附庸国家,而且废除以前俄罗斯帝国政府在他国取得的特权。十二月三日,苏维埃政府又发表了“告俄国和东方全体国民劳动者的宣言”,声明苏维埃共和国废除沙皇政府与东方各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与帝国主义国家所签订的瓜分东方各国的条约。十月革命的消息,虽然被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军阀用种种办法封锁,但消息终于传到了我国。上海的“民国日报”,在十一月十日的要闻栏上,对消息使用了“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改变”,“临时政府已推翻”等大字标题。第二次又刊载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比前一天更详细些。这些消息,当即引起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革命高举自由、平等的旗帜,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镇压了国王和贵族。“革命阶级实行的这种政策不能不从根本上动摇整个落后的、专制的、沙皇的、君主的、半封建的欧洲”。这次大革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究竟如何?它对沙皇俄国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对沙皇俄国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法国启蒙思想和革命原则之传入俄国,启迪了俄国先进人士的头脑,成为俄国反封建革命民主思想产生的主要外部根源;(二)法国革命为俄国外交增添了新的内容,除了  相似文献   

19.
1858年,沙皇俄国乘清廷因鸦片战争而内外交困之机,胁迫腐败无能的清廷签订了《中俄爱珲条约》,强行割占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地区。1860年,沙皇俄国又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以调停有功,要挟清廷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独吞了从黑龙江口到图们江口大约40万平方公里的日本海沿岸地区,从而使我国完全失去了日本海的出海口。  相似文献   

20.
1772年、1793和1795年,欧洲最反动的三个封建农奴制国家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了波兰,“曾经是一个比俄国和普鲁士更有文化更强盛的大国”灭亡了。但是,在苏联的各种教科书和专著中却说什么瓜分波兰是普鲁士“建议”的,沙皇政府是“长期反对瓜分和消灭”波兰国家的,而且俄国参加瓜分波兰、侵占波兰大片领土还“有进步意义”。历史真是这样的吗?不。本文就是试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揭穿沙皇俄国是瓜分波兰的罪魁祸首,说明波兰被瓜分的严重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