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是文学家,又是修辞家。韩愈诚于为学、诚于为文、诚于为人,对汉语语言宝库贡献极大,是"修辞立其诚"的一面古镜。阅读韩愈,可思考不少问题,其一就是坚持写作、修辞的诚信原则,坚决唾弃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2.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北宋"尊韩排佛"浪潮被以欧阳修为核心的古文创作群体推至巅峰之时,契嵩选择了以古文"非韩护法"策略,代表了当时韩愈批判的最强音。契嵩对韩愈的批判是全面的,其中有关文学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否定韩文的传道功能、把韩愈定位为"文词人",批评韩文构思怪诞、思理不周、语言随意等弊病,这些批评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圭臬的,其背后隐藏着援儒护佛的真实动机。契嵩"非韩"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不仅对他本人的古文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开启了稍后理学家"重道轻文"文学批评的先河,从而使他成为理学文论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4.
柳开是以古文学家而名垂青史的。据《宋史》载:开字仲涂,大名人。既就学,喜讨论经义。五代文格浅弱,慕韩愈、柳宗元为文,因名肩愈,字绍先。既而改名字,以为能开圣道之涂也。唐五代文风纤弱,柳开针对此明确提出复古主张,主张: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他的这种理论,开启了欧阳修等人的古文运动,对后来的古文家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他的成就仅限于理论,实际创作实在平平。  相似文献   

5.
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己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论;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论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韩愈的交游重新审视古文和古文运动,认为:柳宗元作古文不像韩愈那样弘扬古道,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思想、性情为文,缺少与韩愈共倡古文的自觉。韩门弟子李翱趣味重在修史,张籍为韩愈所重却乐与白居易、元稹以诗为务,皇甫的好新奇与古文的传古道有所不同。张籍弃俗而从好古文的寂寞之道以及李翱的不合时俗而学古文,可见古文处世的艰难。在韩愈的其他交游中,孟郊创作的趣味在诗,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重诗且言不称古文,同样说明古文在当时声势的微弱。  相似文献   

7.
"文以气为主"的观点早在韩愈之前就被理论界所提出并接受,但"文气说"在古文创作实践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随着韩、柳等古文家理论的不断深化才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并接受的。其中,韩愈"气盛言宜"理论是古文理论不可或缺的一环。"气盛言宜"理论作为韩愈古文创作理论的核心,通过对气与言关系的论证,将传统重复性的抒情节奏变为动态的、不整齐的抒情方式,打破骈文固有的句式和声律格式,为古文在形式建构方面做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文,韩愈认为,古文即指具有先秦两汉奇句单行、不讲骈偶声律风格的文章,实为纯正的散体文。而本文所谈及的古文,是相对于古诗词而言的,在高中浯文教材中选用了的用文言写成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韩愈对道教深恶痛绝,对道教的毒害有切肤之痛,他利用碑志文反对道教,既是揭露道教的虚伪和荒谬以达到捍卫儒道的目的,也是实践他"不平则鸣""文以明道"的古文理论的成功范例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韩愈是继孔孟之后又一伟大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盛誉.但历史上乃至今天,人们对他的批评和否定从来没有间断过,本文在坚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诸方面对韩愈的人格做全方面的剖析,试图揭示出真实的伟大的韩愈.  相似文献   

11.
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3)写的《师说》,是为了送给他的学生李蟠,因为李蟠“不拘于时”,能够摆脱学风不正的束缚,重视师道,大胆学习古文、古道,韩愈才写《师说》送给他,积  相似文献   

12.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始祖。本文拟从研讨由唐及宋的古文发展途径,论述韩愈的古文传统是宋代古文运动的灵魂,以图阐明韩愈对宋代古文运动的深刻影响。(一)宋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到了晚唐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朱熹所推崇的"五君子"之一,朱熹在思想、文学等方面对韩愈多有接受。在思想方面,朱熹对韩愈的"道统观"、"心性论"、"师道"都做出不同程度的接受;在文学方面,朱熹对韩愈的接受则更多,特别对韩愈古文创作做出了充分肯定;对于韩愈的人品,朱熹是较多地予以否定和指责的。我们可以从朱熹对韩愈各方面的不同接受中认识到朱熹的双重身份与双重成就,即朱熹是一位具有理学家身份的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倡导儒学复兴运动时写下了著名的《原道》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与佛、道相对立的“道”和道统说,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和伦理观念。他的“道”和道统说,立异于佛、道而言的,但却有着广泛的针对性。在当时,不仅促进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而且对中唐封建社会的政治和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15.
试论韩愈古文与小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与传奇生成于同一文化环境。小说与韩愈古文同其叙事性,证明了二者确有通同之处。韩愈融通古文与小说的创作尝试可分为“小说古文”和“古文小说”两个层面。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是古文与传奇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韩愈“小说古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小说对于韩愈古文的影响还表现在后者对可读性的追求上。韩愈还熔古文与小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写出了被人称为“古文小说”的《石鼎联句诗序》和《毛颖传》。中唐时文学审美的大趋势是由雅人俗,时风众势,韩愈不可能遗世独立。小说与古文两种文体间的天然联系对促成韩愈古文与小说的艺术交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韩愈致力于倡导"文以明道",反对古文写作时的简单模仿,其深层原因就是作文者要注重内在的个体道德修养,这承袭了先秦心性论的传统,开启了唐宋思想转型。  相似文献   

17.
品读韩愈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佳作,被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诗歌和散文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散文创作上,他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他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练,新颖生动。在诗歌创作上,他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中。他的诗歌雄健奔放,曲折自如。  相似文献   

18.
所谓煽情传神法,即煽动学生情绪、情感,传授特定的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的教育从古至今一直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他的《师说》中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观。“道”即一种民族精神。韩愈把“道”放在了第一位,足见韩愈  相似文献   

19.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贡献在于,不仅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提出了明确有力的文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见于他写给友人、弟子的书信中,其主要内容有:阐述文、道关系,传授为文之法,品评后辈之文,批判时文之弊。  相似文献   

20.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贡献在于,不仅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且提出了明确有力的文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见于他写给友人、弟子的书信中,其主要内容有:阐述文、道关系,传授为文之法,品评后辈之文,批判时文之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