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889年,年轻的美国艺术家柴德尔·哈桑姆搬进了巴黎的一间刚刚腾空的画室。据看管人讲,这里原先居住的是一个“疯子画家”。这个画家留下的几幅画使哈桑姆印象颇深,“其画风之文雅、流畅非常人可以想象”。他发现此人与他竟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多年后他才知道,这位画家就是雷诺阿。他俩的作品都有一种妙不可言的魅力:他们不仅仅画出日落或花朵,而是要把那瞬间的氛围,把日落及花朵在画家心中所引起的那种情感表现在画布上。哈桑姆曾说过他要用光感和气氛来渲染效果。他和雷诺阿同为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尽管哈桑姆本人从来不这样认…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艺术,以北欧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剧方式,构成了流派的特色。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奔放不羁而又优美抒情。艺术家们以自然率直而又原始天真的想象作画,形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梦境般的视觉效果。上世纪80年代末,许江留学德国,在那期间,他进行了大量的跨媒体实验,体验了观念艺术的多种形态。显而易见,许江的艺术创作受到最现主义风格的深刻影响。然而,穿过许江作品视觉形式的表层,进入他艺术的理智世界,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艺术家恢弘而深厚的民族精神的品格。  相似文献   

3.
罗尔纯先生创作的具有鲜明而独特风格的油画作品。早被国内外人士所关注和喜爱。罗尔纯是20世纪中国画坛第三代画家群中很有个性和很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有强烈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既来自自然的启发和激励,更来自他善于体验和感受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丁永明 《世界文化》2006,(12):21-21
人体彩绘,不是以人体为素材画在纸上,而是艺术家在人体皮肤上自由作画,将每一个人体变成一件活生生的艺术作品,然后再以摄影的形式展现于世。人体彩绘的策划与实施始于1991年,当时由智利著名的摄影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倡导成立了人体彩绘实验室,先后有45名智利画家应邀参加。为了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实验室规定,所有参加者都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守纪律,可长时间工作,不索取任何报酬。在前后两年的时间里,画家们共完成了3000多件作品。画家们面对活的“画板”进行新鲜的尝试,然后再由罗伯特拍成照片,变成另一种艺术。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构…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01,(4):64-64
“小画家杯”中外少儿美术书法大赛──是由中国湖北美术出版社《小画家》编辑部和《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一项社会公益性活动,旨在普及和提高少儿绘画书法艺术的创作能力和鉴赏水平,促进中外儿童的文化艺术交流。该赛事每年举办一次。有关征集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参赛者年龄限于16周岁以下。二、参赛者的作品必须是自己创作的,概不接受临摹、仿画等作品。三、参赛者可以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所有的少年儿童。四、参赛作品题材和内容不限;画法和画种不限。五、 参赛作品必须注明以下项目:① 参赛者的国籍、姓名、性…  相似文献   

6.
受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上海油画雕塑院于6月起着手进行人民大会堂国宴厅大型油画创作。此次要求绘制的油画作品长14米,宽4米,总面积达56平方米。人民大会堂国宴厅是中国重要国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这里云集了众多知名画家的作品,是代表了中国艺术家所具有的最高艺术水准。面对国家重任,油雕院组织了精兵强将,两位院长亲自挂帅,组成创作小组,全体主创艺术家都亲赴北京进行实地考察。返沪以后,7位主创艺术家抓紧构思,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7.
张晰綪 《世界文化》2012,(12):50-52
历史上第一张圣诞卡诞生于1843年的伦敦,卡上图案由当时英国著名插画画家约翰.霍斯利于当年5月1日这一天亲手绘制。令人难以预料的是,这一画,不仅画出了一个能够延续至今的节日习俗。还为众多艺术家、作家以及画家画出了一片纵情施展的天地。  相似文献   

8.
《户县、綦江、金山三地农民画展》与《当代加拿大因纽特人绘画展》于春末初夏时节,同时亮相于重庆美术馆。这两个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展览有147件绘画作品,风格自然而淳朴的绘画均出自中国和加拿大的农民画家,创作时间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画作较完整地表现出中、加两国四个地域农民绘画的风貌,引起了中外艺术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9.
滕氏布糊画     
腾氏布糊画是丰宁著名民间艺术家腾腾先生发明的新画种,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芭,其制作工艺获国家专利。"腾氏布糊"继承发扬了中国画特色和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风格,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刺绣、表糊、剪纸等工艺之大成,具有立体感强,色彩绚丽,画面逼真和取材新颖,做工细腻,适于珍藏之特点。作品创作面宽,无论人物、花鸟、鱼虫均可入画,县情态生动,制作工艺讲究,一画作成,须经给样、图角、制版、整型、配料、布糊、组装、装饰、成画等9道手工工序,用料繁多,以经、罗、缎等为主,其它如手饰。绢花、纸板等多达数百种选料。股…  相似文献   

10.
《上海文化年鉴》2009,(1):287-288
市美协积极组织抗震救灾主题性创作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上海市美协积极行动起来,组织会员捐款、捐画奉献爱心,同时组织画家进行抗震救灾主题性创作。一些青年画家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反映全国上下支持抗震救灾的感人场景的作品,体现出上海青年美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市美协还组织发挥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连年儿童美术、漫画等6个艺委会的作用,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毛冬华的《生命》、丁筱芳的《肩负人民的希望》、范奕彬的《亮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在20世纪向现代形态转型过程中,以人物画的变化最为显著。此次《北京画院藏人物画作品展》的院藏人物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作者比重以北京画院建院初期的画家为主,包括徐燕孙、吴光宇、古一舟、尹瘦石、潘浆兹和较晚的周思聪及院外画师陈缘督、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黄胄等,都是当代重要的人物画家,他们沿着各自的艺术道路,相互增益,和而不同,把人物画创作从低谷推向繁荣。二是所选作品的创作年代相对集中于上世纪60年代前后,恰是人物画创作进入成熟期,呈现一派璀璨景观,一方面显示传统绘画固有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再生力;另一方面吸取外来营养,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技巧,表现出巨大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的集中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世界古典文化领域里的最高水准。数千年来,经中华民族的不断创造与运用在色彩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成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绘画色彩传统,堪称东方色彩美学的典型代表,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中国人物、山水、花鸟画种的角度去分析中国画色彩的漫长演化历程。通过分析,以此来更好地了解中国画的特点,这对于当代中国画家如何发扬民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如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仰光市的繁华地区,有一处专门提供画家们展示风采的地方,名叫“人间画廊”。1995年10月10日至19日缅甸画家吴佐温在此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展出大小作品共121幅,其中有大张水彩画(15×20英寸)29幅,中型水彩画(12×18英寸)26幅,小张画(10×15英寸)66幅。吴佐温是一位憨厚、朴实、不善言谈的艺术家。然而对待艺术,他却是十分敬业、勤奋的。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艺术上的完美,要求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绘画艺术,提高自己的技艺,他曾于1964年到中国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一年中文,然后转到中国美术最高…  相似文献   

14.
学贯中西的美术史论家们高度概括了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分野:中国画是写意的,西画是写实的;中国画是表现的,西画是再现的;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的,西画是焦点透视的.长久以来,中外绘画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国画特质与规律的研究,恰是中国画研究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但是,以上的概括总令人感到是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画硬塞入西方艺术理论既定的框架之中,不惟削足适履,附会牵强,且也很难涵盖古往今来的中国画深邃内涵。其实,古今中外的绘画,无不是从摹写自然开始的,又因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对于自然与社会、自然与情感、自然与理性的各自理解,最终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创作流派以及诠释和解读艺术现象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中国油画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风格多样和新人辈出,是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艺术家们从不同的方面探求油画语言的表现力。写实油画在多元格局中重新焕发光彩,从描写崇高、神圣的场面和塑造英雄人物走向描绘平凡生活和普通人民大众,从“理想化”走向直面人生、直面现实。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社会急剧变革中劳动大众和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受到了艺术家们的关注。一些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艺术家,用自己的画笔创作了不少有现实品格和现实精神、发人深思的作品,塑造了一些真实、生动的艺术形象。在不断涌现的中青年油画家中,徐唯辛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人类童年生活的写照 ,是原初先民不自觉的文化设计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正如卡西尔所说 :“我们从历史上发现 ,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无一不被神话原理支配、渗透着。”这一点在儒家伦理思想中有明显的体现 ,如果从儒家思维模式、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三方面来考察的话 ,可以提供以下三条论据 :一、神话思维与忠恕之道按照卡西尔的观点 ,神话对人与自然的解释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情感思维而非理性思维———基础上的。“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的 ,但是它们的条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独特的景观,它综合多种艺术形式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展现其魅力所在。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法国新浪潮的发展,由《电影手册》诸多编辑提出的“作者论”强调了电影创作中导演对艺术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电影的风格形式和主题内涵便和导演的作者身份联系起来,由此导演这个职业属性具备了艺术家的特质,而不仅仅是电影产业中的简单的从业人员。当导演对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把握能力,或者能够在个人创作和制片商要求的矛盾中形成某种平衡,那么他便可以向作品浸注个人风格并表达内在思想和人文关怀。此外,根据导演的个人经历和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其电影作品势必呈现出与其周遭环境、地缘政治、社会历史相关的种种内在。  相似文献   

18.
克里姆特的风景画堪称其最出色的作品系列之一,细腻的色彩以及大胆、创新的取景带领观画者进入和谐的绘画世界。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克里姆特的风景画是带着象征主义的想象画面,因此很容易忽略其所呈现出的永恒之美。更有甚者倾向于以自我感知猜测、拼凑画家的创作意图与性格,因此瘦高的树木曾一度被解读为画家孤高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去年岁末,《归去来兮~旅法画家张值油画展》在北京当代写实美术馆开幕,展出的是张值近10年创作的油画,人们由此可了解到张值艺术创作的轨迹。张值的油画,从东方审美情境出发,融入西方绘画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值是继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之后,在东西方艺术交融的绘画创作上又一位成就卓越者。  相似文献   

20.
从1935年在《中学生》杂志发表《万县》到1959年《四川文学》发表《老三姐》,马识途文学完成从学生到革命家再到作家的创作嬗变。他早期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具小说、杂文,创作初期从西方小说以及中国古典小说和传奇中汲取营养,同时深受家乡四川民间艺人“摆龙门阵”手法的影响,具有“恋地情结”的地方性写作成为他最具标志性的个人风格。还原时代,溯及他与时代的“搏击”,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马识途早期作品的艺术变迁及其创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